标签:
1、centos 下查看硬件信息内容非常全面。
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
more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root@localhost /]# grep “CPU” /proc/cpuinfo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2、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内存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cut -f2 -d: free -m |grep “Mem”
| awk ‘{print $2}’
3、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是32位还是64位
查看CPU位数(32 or 64)
getconf LONG_BIT
4、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当前linux的版本
more /etc/redhat-release
cat /etc/redhat-release
5、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内核版本
uname -r
uname -a
6、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硬盘和分区
df -h fdisk -l 也可以查看分区
du -sh 可以看到全部占用的空间
du /etc -sh 可以看到这个目录的大小
7、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安装的软件包
查看系统安装的时候装的软件包
cat -n /root/install.log
more /root/install.log | wc -l
8、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键盘布局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 grep KEYTABLE | cut -f2 -d=
9、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selinux情况
sestatus
sestatus | cut -f2 -d:
cat /etc/sysconfig/selinux
10、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ip,mac地址
在ifcfg-eth0 文件里你可以看到mac,网关等信息。 ifconfig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 cut -f2 -d= ifconfig eth0 |grep “inet addr:” |awk
‘{print $2}’|cut -c 6- ifconfig | grep ‘inet addr:’| grep -v ’127.0.0.1′ | cut -d: -f2 | awk ‘{ print $1}’
查看网关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查看dns cat /etc/resolv.conf 十二: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
看默认语言
echo $LANG $LANGUAGE
cat /etc/sysconfig/i18n
11、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所属时区和是否使用UTC时间
cat /etc/sysconfig/clock
12、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主机名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主机名就是修改这个文件,同时最好也把host文件也修改。
13: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开机运行时间
uptime
09:44:45 up 67 days, 23:32, …
14、查看主板信息
dmidecode |more
**************************************************************************************************
1.查看机器所有硬件信息:
dmidecode |more
dmesg |more
这2个命令出来的信息都非常多,所以建议后面使用"|more"便于查看
2.查看CPU信息
方法一:
Linux下CPU相关的参数保存在 /proc/cpuinfo 文件里
cat /proc/cpuinfo |more
方法二:
采用命令 dmesg | grep CPU 可以查看到相关CPU的启动信息
查看CPU的位数:
getconf LONG_BIT
3.查看Mem信息
cat /proc/meminfo |more (注意输出信息的最后一行:MachineMem: 41932272 kB)
free -m
top
4.查看磁盘信息
方法一:
fdisk -l 可以看到系统上的磁盘(包括U盘)的分区以及大小相关信息。
方法二:
直接查看
cat /proc/partitions
5.查看网卡信息
方法一:
ethtool eth0 采用此命令可以查看到网卡相关的技术指标
(不一定所有网卡都支持此命令)
ethtool -i eth1 加上 -i 参数查看网卡驱动
可以尝试其它参数查看网卡相关技术参数
方法二:
也可以通过dmesg | grep eth0 等看到网卡名字(厂家)等信息
通过查看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可以看到当前的网卡配置包括IP、网关地址等信息。
当然也可以通过ifconfig命令查看。
6.如何查看主板信息?
lspci
7.如何挂载ISO文件
mount -o loop -t iso9660 *.iso mount_point
卸载直接umount mount_point即可
8.如何查看光盘相关信息
方法一:
插入CD光碟后,在本人的RHEL5系统里,光碟文件是 /dev/cdrom,
因此只需 mount /dev/cdrom mount_point 即可。
[root@miix tmp]# mount /dev/cdrom mount_point
mount: block device /dev/cdrom is write-protected, mounting read-only
其实仔细看一下,光驱的设备文件是 hdc
[root@miix tmp]# ls -l /dev/cdrom*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01-08 08:54 /dev/cdrom -> hdc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 01-08 08:54 /dev/cdrom-hdc -> hdc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 mount /dev/hdc mount_point
如果光驱里没放入有效光盘,则报错:
[root@miix tmp]# mount /dev/hdc mount_point
mount: 找不到介质
9.如何查看USB设备相关
方法一:
其实通过 fdisk -l 命令可以查看到接入的U盘信息,本人的U盘信息如下:
Disk /dev/sda: 2012 MB, 2012217344 bytes
16 heads, 32 sectors/track, 7676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512 * 512 = 262144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6 7676 1961024 b W95 FAT32
U盘的设备文件是 /dev/sda,2G大小,FAT32格式。
如果用户登陆的不是Linux图形界面,U盘不会自动挂载上来。
此时可以通过手工挂载(mount):
mount /dev/sda1 mount_point
以上命令将U盘挂载到当前目录的 mount_point 目录,注意挂的是 sda1 不是 sda。
卸载命令是 umount mount_point
Linux默认没有自带支持NTFS格式磁盘的驱动,但对FAT32支持良好,挂载的时候一般不需要 -t vfat 参数 。
如果支持ntfs,对ntfs格式的磁盘分区应使用 -t ntfs 参数。
如果出现乱码情况,可以考虑用 -o iocharset=字符集 参数。
可以通过 lsusb 命令查看 USB 设备信息哦:
[root@miix tmp]# lsusb
Bus 001 Device 001: ID 0000:0000
Bus 002 Device 001: ID 0000:0000
Bus 003 Device 001: ID 0000:0000
Bus 004 Device 002: ID 0951:1613 Kingston Technology
Bus 004 Device 001: ID 0000:0000
===================================================
获取内存,cpu真实核数方法
===================================================
linux内存查看方式
如下显示free是显示的当前内存的使用,-m的意思是M字节来显示内容.我们来一起看看.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02 769 232 0 62 421
-/+ buffers/cache: 286 715
Swap: 1153 0 1153
第一部分Mem行:
total 内存总数: 1002M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769M
free 空闲的内存数: 232M
shared 当前已经废弃不用,总是0
buffers Buffer 缓存内存数: 62M
cached Page 缓存内存数:421M
关系:total(1002M) = used(769M) + free(232M)
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
(-buffers/cache) used内存数:286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free内存数: 715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free + buffers + cached)
可见-buffers/cache反映的是被程序实实在在吃掉的内存,而+buffers/cache反映的是可以挪用的内存总数。
第三部分是指交换分区, 我想不讲大家都明白.
我想大家看了上面,还是很晕.第一部分(Mem)与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的结果中有关used和free为什么这么奇怪.
其实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来解释.
对操作系统来讲是Mem的参数.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它认为free只有232.
对应用程序来讲是(-/+ buffers/cach).buffers/cached 是等同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程序执行的性能,当程序使
用内存时,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使用。
所以,以应用来看看,以(-/+ buffers/cache)的free和used为主.所以我们看这个就好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些常识.Linux为了提高磁盘
和内存存取效率, Linux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 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用于VFS,加速文件路 径名到inode的转换), 还采取了两种主
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这些Cache能有效缩短了 I/O系统
调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时间。
记住内存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不象windows, 无论你的真实物理内存有多少,他都要拿硬盘交换文件来读.这也就是windows为
什么常常提示虚拟空间不足的原因.你们想想,多无聊,在内存还有大部分 的时候,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硬盘怎么会快过
内存.所以我们看linux,只要不用swap的交换空间,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内存太少.如果常常 swap用很多,可能你就要考虑加物理内存了
.这也是linux看内存是否够用的标准哦
Linux下查看CPU真实核数
很多人都知道, 直接敲 cat /proc/cpuinfo 可以看到详细的cpu信息.
信息里会分processor 0 -n, 如果你认为n就是cpu真实核数的话, 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知道intel有超线程技术(HT), 它可以在逻辑上分一倍数量的cpu出来.所以, 光看processor数量是不准的.
真实的核数, 应该是 cpu cores 这个参数值.
[admin@transmit180 logs]$ cat /proc/cpuinfo
processor : 0
vendor_id : GenuineIntel
cpu family : 6
model : 15
model name : Intel(R) Xeon(R) CPU E5310 @ 1.60GHz
stepping : 7
cpu MHz : 1596.035
cache size : 4096 KB
physical id : 0
siblings : 4
core id : 0
cpu cores : 4
fdiv_bug : no
hlt_bug : no
f00f_bug : no
coma_bug : no
fpu : yes
fpu_exception : yes
cpuid level : 10
wp : yes
flags :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sep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dts acpi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tm pbe nx lm constant_tsc pni monitor ds_cpl tm2 xtpr
bogomips : 3194.26
物理cpu数量,可以数不重复的 physical id 有几个。
转自:http://www.cnblogs.com/summergarden/archive/2013/05/25/3098417.html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erryjin/p/516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