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阅读《构建之法》的的感悟和存在的疑惑

时间:2016-03-05 20:35:52      阅读:21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问题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迅速发展并且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计算机的学科似乎存在管理性学科一说。但作者提到了计算机学科在中国一直更注重于软件的开发和相关方面的研究从而导致更多的人力更偏重于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再带动了计算机其他行业的发展,在我看来这样就是失衡的。比如一点不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组成,计算机的系统结构甚至不能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对软件进行相应优化也是不行的。或许有软件工程的思想同时进行一些相应的系统开发也是不错的选择。

问题二:邹老师提到的一个小例子,说个人在写bbs项目的时候不用考虑更多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写的时候更自由,但是最终落到需要满足使用者时又会感到莫名的压力。我想到自己在做一些小的项目,根本不需要满足外观和使用者的感受,只需要尽快完成和对其中的功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但一旦遇到要交付的任务时,就会在一次次的想要完成他人要求中磨灭自己的兴趣。还有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有老师来提醒你完成需求文档甚至是单元测试,这到底是一种我们必须形成的习惯还是仅仅是开发是的需要。

问题三:看到了有用户体验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到老师上课讲的软件只要做的足够好就行。但是想想现在的软件开发市场,我感觉这个要求如果是对才发行的软件是很难得,因为如果过于应付可能没人会用,但是做到一定完善的程度可能错过市场时机。可能在以后我会尝试做一些软件崩溃后修复的工作试试。

问题四:我想了一下我想象中大学的课程安排,根据邹老师的想法能在大学第一年学一门语言课甚至能学到软件工程的思想而不是上来就是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狂轰乱炸,就同一个老师说的只知道是这样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我们很快就没动力了。上到大二开设数学课但是由具有开发经验的老师讲解一下java课程和算法设计,让同学明白高等数学在程序中的重要性决定你的价值,最后在大三开设计算机体系课程并让大部分同学都参加到项目的编写中,亲身感受整个团队完成流程设计的感受。是不是会更好?

问题五:编程的学习有时确实枯燥,但有时听到名字的时候却感觉有趣想去实现,大学中有没有可以让两者结合的方法,(可能有些臆想)但是我在大学的学习中感觉是有效的:开始通过一些的软件的效果或者不同的技术让学生感兴趣,然后在后续的学习中让学生亲手做,不论是否完成,有老师给出模板,让学生在接下的空余时间内可以去完成,而不会推诿各种理由,最后不了了之的机制。

阅读《构建之法》的的感悟和存在的疑惑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y199553/p/524083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