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信息化体系 客户关系管理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 数据挖掘、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商业智能
作业题目:本节课的重点。
内容如下:
(1)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a)信息技术应用:龙头;
b)信息资源:国家信息化得核心任务,取得实效的关键;
c)信息网络:是基础,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
d)信息技术和产业;
e)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f)信息系统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根本保障。
(2)电子政务:
a)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b)政务内网(副省级以上政府部门办公网)和政务外网(政府的业务专网),两网之间是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是逻辑隔离。
c)电子政务的目标和任务:建设完善的重点业务系统。12金包括,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金卡、金宏、金财、金盾、金审、金保、金农、金质和金水。(不包括金土和金信)
d)四大基础信息库:人口库(即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库(即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地形地貌库(即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和宏观经济库(即宏观经济数据库)。
(3)企业信息化
a)结构:包括产品(服务)层、作业层、管理层和决策层。
b)“一把手”原则:最高负责人制,尤其是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流程重组。
(4)企业资源计划
a)历史进展:基本MRP→闭环MRP→MRP2→ERP。
基本MRP:主要用来进行物料需求分析,降低库存。
闭环MRP:在基础MRP的基础上,增加了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作业 计划等,即加入了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依各环节的反馈信息来平衡和调整计划。
MRP2: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ERP:以财务会记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对各相关点优化,使利润最大化。
b)ERP的特点:
①集成系统:一个集中的数据库,数据仓库。
②面向业务流程:将现有业务流程优化重组。
③模块化、可配置。
④开放性系统。
c)ERP的功能:
①财务管理,包括会记核算等。
②生产控制管理,包括物料管理、需求管理、主生产计划管理等。
③物流管理,包括销售、库存和采购。
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辅助决策、招聘、工资核算、工时管理等。
(5)客户关系管理
a)CRM:客户关系管理。ERM:企业关系管理。CRM是ERM的一部分。
b)CRM的核心:识别可创造利润的客户,识别可能流失的客户。
c)CRM中企业对客户的行为是,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客户对企业的行为是,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d)CRM系统基于方法学、软件和因特网的以有组织的方式帮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的信息系统。
e)CRM的涵盖要素:
①CRM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客户为中心。
②CRM注重客户满意度,以要帮企业获利作为重要指标。
③对企业功能重设计,对工作流程重组。
f)CRM三角模型,X轴代表信息技术,Y轴代表CRM经营理念,连接X轴和Y轴的斜线为CRM系统,该系统分为自助、分析、营销、服务和销售等5个部分。
g)CRM体系结构:数据源→ETL→营销数据存储→决策产生→信息渠道→客户。
h)CRM功能:
①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②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③销售、客户服务、营销等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
④具有基本数据挖掘模块,具有一定商业智能;
⑤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可实现无缝整合。
I)客户数据分为描述性、促销性和交易性三大类。
①描述性:记录客户年龄、姓名、性别、法人等基础信息。
②促销性:记录历史数据,产品或服务。
③交易性:购买记录、投诉数据、建议数据等。
J)CRM应用功能设计:
①自动化销售。
②自动化市场营销。
③自动化客户服务,包括售前、现场和售后。
(6)数据挖掘:
a)完整的数据挖掘须包括以下4项:
①数据的清理集成;
②数据的选择与变换;
③数据挖掘;
④知识评估与表示。
b)数据挖掘的直接对象:
①关系数据库;
②数据仓库;
③事务数据库;
④新型的高级数据库。
c)数据挖掘的任务:
①描述,特征化和区分,输出为一些图表,如饼图、条图和曲线。
②分类和预测:分类方法有分类规则、判定树、数学公式和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有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神经网络。
(7)供应链(SCM)
a)诞生和发展:初级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
b)概念和结构:
①关于核心企业;
②关于战略伙伴关系;
③关于增值链(物料会增加价值)。
c)特征:交叉性、动态性、存在核心企业、复杂性、面向对象。
d)管理:
①以客户为中心;
②集成化管理;
③扩展化管理;
④合作管理;
⑤多层次管理。
e)按管理对象分类: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和基于供应契约的供应链。
f)按网状结构分类:
①发散型(V型):示例,石油、化工、造纸和纺织企业等。
②会聚型(A型):航空、汽车和重工业。
③介于V型和A型之间的T型:暂无示例,最复杂。
g)按产品类别分类:
①功能型:具有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可预测,降低库存,低成本利润转化的特点。
②创新性:生命周期短、需求不稳定、不可预测、响应速度快和柔性的特点。
h)设计原则:
①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结合;
②简洁性;
③取长补短;
④动态性;
⑤合作性;
⑥创新性;
⑦战略性。
I)设计策略和设计步骤:
步骤一: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步骤二:总结分析企业现状;
步骤三: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论证可行性;
步骤四:确定供应链的设计目标;
步骤五:分析供应链的构成;
步骤六:分析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行性;
步骤七:设计供应链;
步骤八:验证供应链;
步骤九:若有问题,重复步骤四至八;
步骤十:结束。
(7)敏捷供应链
a)与一般供应链的区别:
①支持跨企业生产方式的快速重组,促进和优化企业间合作。
②支持企业内、跨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集成、调整、重构和信息共享。
③依特点,方便组织管理调整和企业生产模式转变。
b)体系结构:
①从底向上:硬件(网络)→软件(平台)→隔离系统→管理层。
②不依赖于任何特定计算机平台,可重构。
c)敏捷供应链通过(CORBA、WEB和Agent)技术的结合运用来解决异构平台之间的异地合作问题。
e)代理通信建筑在(CORBA和WEB)技术至上,可满足异构集成需要。
f)敏捷供应链系统体系结构以基本功能体为核心。
(8)电子商务
a)原始电子商务:使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进行商务活动,成为电子商务。
b)现代电子商务:利用因特网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EBI,电子数据转换)
c)要点:
①以因特网为现代信息技术;
②商务活动参与者增多;
③商务活动范围扩大。
e)支持保障体系:
①法律法规体系;
②标准规范体系;
③安全支付体系;
④信用体系;
⑤在线支付体系;
⑥现代物流体系;
⑦技术装备体系;
⑧服务体系;
⑨运行监控体系。
(9)商业智能
a)概念:
①组织现有数据→转化为知识→转化成为决策。
②商业智能能辅助组织的业务经营决策,即可是操作层的,也可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
③数据→知识:可使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
④商业智能非新技术,而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⑤ETL:是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装载(Load)的简称。
b)功能:数据仓库、数据ETL、统计输出数据报表和分析功能。
c)三个层次:
①数据报表:BI的低端实现;
②多维数据分析:关系型数据库已不够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框架为:源系统→数据仓库→多维数据库→客户端。
③数据挖掘:针对特定的数据特定的问题。
e)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为决策支持价值,不能取代数据报表。
f)商业智能工具:BO/COGNOS/BRIO/国内的KCOM等。
g)商业智能的步骤:
①需求分析;
②数据仓库建模;
③数据抽取;
④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
⑤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
⑥系统改进和完善。
本文出自 “11233637” 博客,谢绝转载!
标签:信息化体系 客户关系管理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 数据挖掘、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商业智能
原文地址:http://11243637.blog.51cto.com/11233637/175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