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36条教育金规解读第1条:让孩子变笨的十大高招(一)

时间:2016-03-19 21:15:46      阅读:21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此前,网上疯传王金战教育理念33条,感觉有些条款与本人理念不符,这也不是出自本人之手,但我非常感谢网友对我的关注和认可。受此事启发,我将工作30多年来的教育感悟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出了36条教育金规,于2014年6月14日在我的博客发布,给很多热身教育事业的朋友们带来了启发。
 
今天开始,我会抽空对每一条进行一些解读,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帮助。
 
 第1条.    使孩子变笨的十大高招:过份苛责、处处干涉、追求完美、看重高分、父母不和、不准发问、 事事代劳、限制爱好、鼓励听话、拔苗助长。
 
关于过分苛责。 
 
在我从教30年的时间里,还没有发现哪个学生不会犯错,总是无限的正确。无限的正确,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 孩子犯了错误,他们肯定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并不美好,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所以对孩子的批评点到即止,不必上纲上线,过分苛责。对于心理能力较弱,情绪状态较差,生活中遭遇很多挫折的孩子来说,更应该小心,要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拿着放大镜多找他们的优点。
 
过分苛责,只能让孩子听不进去你在说什么,内心充满反抗。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在心理找一百个理由来为自己辩解。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习惯性撒谎,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
 
经常性被过分苛责的孩子,”问题本身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改进?“ 这些真正有价值的思考就不会在他们身上出现,犯了错却无法为未来的进步做铺垫。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的过分苛责,使孩子在错误发生之后,不能带来进步反而破坏了正常的心态,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不是让孩子变笨的高招是什么?
 
关于处处干涉
 
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小长大,认知水平和思想都是从启蒙到成熟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未成年人,当成一个永远无法做好事情的一个人而横加干涉,那么孩子就永远无法有机会去完成他们认知成长的实践,无法真正解决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化。
 
处处干涉,就像一道紧箍咒,就像一道魔障,限制了每一个孩子发展他们能力的空间,剥夺了孩子去探究和试错的机会,最可怕的是从此之后丧失了成长的意愿,不再为这个世界无限的可能而梦想和追逐,他们的大脑思维逐渐萎缩,这不是让孩子变笨的高招是什么?
 
关于追求完美。
 
每一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肩负着培养孩子的重任。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让自己自己的学生在学校获得最大的学业进步。这些都是美好的目标,值得称颂的行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过高要求,因为教师的过高要求而给孩子带来成长之伤痛,甚至带来毁灭性的的打击。
 
比如,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听话,热爱学习,特别讲究礼貌,主动管理好自己,从不做错事情。 有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上课听讲,下课不惹祸,跟所有同学搞好关系,不能冲突不能打架骂人,按时作业,成绩优异。等等。
 
美好的期待没有错,但是没有一个孩子会自然而然就做到这些事情,也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老师的一个期望而变成他们想要的那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优点,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他们的心智成长、能力成长、自我成长后才能做到。
 
但这一点,确实很多家长和教师没有想到的,所以他们对孩子完美的要求,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而这种压力孩子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善,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这样的压力就变成了心灵的枷锁,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无法面对和承担,就会逐渐开始学会放弃。如果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使用了表情暴力、语言暴力、行为暴力来索取完美的结果,则孩子的状态将会越来越差,他们的心灵越来越脆弱,很多简单正常的事情都不容易做好,这不是让孩子变笨的高招是什么?
 
 
关于看重高分。
 
我教了那么多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创造属于他们最辉煌的人生。从整体上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单纯为了考试而考试最后上了理想大学的。更多的学生,都是通过构建梦想,确立目标,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学习自信和人生价值。这个梦想,绝不可能仅仅是希望自己的考试分数有多么高,更多的是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提现自己的价值、我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大多数父母都是新手父母,缺少学业成功人生成功的深刻洞悉。考试需要分数,他们就以为学生唯一需要面对的成长就是考试成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有非常多的父母以爱的名义去向孩子索取考试成绩,毫不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导致孩子厌学、厌世,各种习惯不好、品德不好,最后学习也没有搞好。这不是让孩子变笨的高招是什么?
 
 
未完待续,请持续关注……

 

36条教育金规解读第1条:让孩子变笨的十大高招(一)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itao0505/p/529603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