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周我们使用gcc内嵌汇编调用系统调用,这次我们具体分析下过程。
代码从github下载,步骤如下:
1. 增加一个函数,getpid
2. 在main中添加MenuConfig("getpid","Show Pid", Getpid);
3. 重新编译 make roofs
4. 此时启动 执行getpid就可以看到打印出pid为1
其实这个很简单,在上上周我们分析过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1号进程,就是init,它的执行逻辑是/sbin/bin,所以这里的menuos就是编写的init。
这里注意,linux内核源码不包含/sbin/bin,一般的发行版使用的是FreeBSD的版本。
这里的menuos就是自己制作init,然后嵌入linux内核编译出的镜像。
所以在menuos中执行getpid,得到的pid为1,见上图。
中断分为两种,一种是外中断,由外部的IO设备产生,另一种是内中断,也称为异常,由CPU内部产生。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中断上下文。
CPU的运行状态,分为以下三种:
1. 内核态,运行于进程上下文,内核代表进程运行于内核空间。
2. 内核态,运行于中断上下文,内核代表硬件运行于内核空间。
3. 用户态,运行于用户空间。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断上下文不与任何的进程相关联,仅仅运行在内核空间,而且一般只访问内核数据。
这里顺便总结下进程上下文:
1. 用户级上下文: 正文、数据、用户堆栈以及共享存储区;
2. 寄存器上下文: 通用寄存器、程序寄存器(IP)、处理器状态寄存器(EFLAGS)、栈指针(ESP);
3. 系统级上下文: 进程控制块task_struct、内存管理信息(mm_struct、vm_area_struct、pgd、pte)、内核栈。
其实就是包含三个内容:用户数据、硬件状态(主要是寄存器)、内核数据。
所以,当发生进程调度时,要将三个上下文全部进行切换。
当进行系统调用时,仅仅需要切换寄存器上下文。
相比进程上下文,中断上下文仅仅包含一些寄存器的信息。发生中断时,所谓的保护现场和恢复现场,指的就是这些寄存器信息。
代码如下:
# system call handler stub
ENTRY(system_call)
RING0_INT_FRAME # can‘t unwind into user space anyway
ASM_CLAC
pushl_cfi %eax # save orig_eax
SAVE_ALL # 保存系统寄存器信息
GET_THREAD_INFO(%ebp) # 获取thread_info结构的信息
# system call tracing in operation / emulation
testl $_TIF_WORK_SYSCALL_ENTRY,TI_flags(%ebp) # 测试是否有系统跟踪
jnz syscall_trace_entry # 如果有系统跟踪,先执行,然后再回来
cmpl $(NR_syscalls), %eax # 比较eax中的系统调用号和最大syscall,超过则无效
jae syscall_badsys # 无效的系统调用 直接返回
syscall_call:
call *sys_call_table(,%eax,4) # 调用实际的系统调用程序
syscall_after_call:
movl %eax,PT_EAX(%esp) # 将系统调用的返回值eax存储在栈中
syscall_exit:
LOCKDEP_SYS_EXIT
DISABLE_INTERRUPTS(CLBR_ANY) # make sure we don‘t miss an interrupt
# setting need_resched or sigpending
# between sampling and the iret
TRACE_IRQS_OFF
movl TI_flags(%ebp), %ecx
testl $_TIF_ALLWORK_MASK, %ecx # 检测是否所有工作已完成
jne syscall_exit_work # 未完成,则去执行这些任务
restore_all:
TRACE_IRQS_IRET # iret 从系统调用返回
这段代码的逻辑主要就是:
1. 保存寄存器上下文,
2. 检查系统调用号是否合法
3. 执行系统调用
4. 检查是否还有别的工作需要完成
5. 退出系统调用,返回到用户态
我们继续跟踪里面的syscall_exit_work,它用来处理系统调用之后,未完成的工作
syscall_exit_work:
testl $_TIF_WORK_SYSCALL_EXIT, %ecx # 测试syscall的工作完成
jz work_pending
TRACE_IRQS_ON
ENABLE_INTERRUPTS(CLBR_ANY) # could let syscall_trace_leave() call
# schedule() instead
movl %esp, %eax
call syscall_trace_leave
jmp resume_userspace
END(syscall_exit_work)
这一段的主要作用还是进入work_pending
work_pending代码:
work_pending:
testb $_TIF_NEED_RESCHED, %cl # 判断是否需要调度
jz work_notifysig # 不需要则跳转到work_notifysig
work_resched:
call schedule # 调度进程
LOCKDEP_SYS_EXIT
DISABLE_INTERRUPTS(CLBR_ANY) # make sure we don‘t miss an interrupt
# setting need_resched or sigpending
# between sampling and the iret
TRACE_IRQS_OFF
movl TI_flags(%ebp), %ecx
andl $_TIF_WORK_MASK, %ecx # 是否所有工作都已经做完
jz restore_all # 是则退出
testb $_TIF_NEED_RESCHED, %cl # 测试是否需要调度
jnz work_resched # 重新执行调度代码
这段的逻辑很清楚
1. 先检查是否需要调度,
2. 如果是,则进行进程调度,之后再次判断。
3. 如果不需要调度,那么去执行work_notifysig,处理信号
work_notifysig代码:
work_notifysig: # 投递信号
#ifdef CONFIG_VM86
testl $X86_EFLAGS_VM, PT_EFLAGS(%esp) # 判断8086虚模式,也就是保护模式
movl %esp, %eax
jne work_notifysig_v86 # 返回到内核空间
1:
#else
movl %esp, %eax
#endif
TRACE_IRQS_ON
ENABLE_INTERRUPTS(CLBR_NONE)
movb PT_CS(%esp), %bl
andb $SEGMENT_RPL_MASK, %bl
cmpb $USER_RPL, %bl
jb resume_kernel
xorl %edx, %edx
call do_notify_resume # 将信号投递到进程
jmp resume_userspace # 恢复用户空间
#ifdef CONFIG_VM86 # 如果是VM86模式,需要保存状态信息
ALIGN
work_notifysig_v86:
pushl_cfi %ecx # save ti_flags for do_notify_resume
call save_v86_state # 保存虚模式下的状态
popl_cfi %ecx
movl %eax, %esp
jmp 1b # 跳转到上面的代码,执行do_notify_resume
#endif
END(work_pending)
这段代码主要是处理信号:
1. 先检查是否是8086保护模式
2. 如果是,那么需要先保存虚模式下的状态信息
3. 然后跳转到之前的代码继续执行
4. 将信号投递到进程
5. 恢复用户空间
之后就是返回系统调用
如图:
系统调用中断,本质上也是一个保存状态、进行处理、返回并恢复状态的过程。
李泽源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 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jorilee/p/532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