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能够独立地变化。
它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又称为柄体(Handle and Body)模式或接口(Interface)模式。
2、模式结构
桥接模式包括例如以下角色:
Abstraction:抽象类
RefinedAbstraction:扩充抽象类
Implementor:实现类接口
ConcreteImplementor:详细实现类
3、模式分析
理解桥接模式,重点须要理解怎样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能够独立地变化。
抽象化:抽象化就是忽略一些信息。把不同的实体当作相同的实体对待。
在面向对象中,将对象的共同性质抽取出来形成类的过程即为抽象化的过程。
实现化:针对抽象化给出的详细实现,就是实现化。抽象化与实现化是一对互逆的概念,实现化产生的对象比抽象化更详细。是对抽象化事物的进一步详细化的产物。
脱耦:脱耦就是将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耦合解脱开,或者说是将它们之间的强关联改换成弱关联。将两个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改为关联关系。
桥接模式中的所谓脱耦。就是指在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使用关联关系(组合或者聚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从而使两者能够相对独立地变化。这就是桥接模式的用意。
典型的实现类接口代码:
public interface Implementor {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ion { protected Implementor impl; public void setImpl(Implementor impl) { this.impl=impl;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 }
public class RefinedAbstraction extends Abstraction { public void operation() { //代码 impl.operationImpl(); //代码 } }
4、模式优缺点
桥接模式的长处
分离抽象接口及事实上现部分。
桥接模式有时类似于多继承方案,可是多继承方案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仅仅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較差,并且多继承结构中类的个数很庞大。桥接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随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须要改动原有系统。
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能够对用户隐藏实现细节。
桥接模式的缺点
桥接模式的引入会添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因为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人员针对抽象进行设计与编程。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模式适用环境
在下面情况下能够使用桥接模式:
假设一个系统须要在构件的抽象化角色和详细化角色之间添加很多其它的灵活性,避免在两个层次之间建立静态的继承联系,通过桥接模式能够使它们在抽象层建立一个关联关系。
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能够以继承的方式独立扩展而互不影响,在程序执行时能够动态将一个抽象化子类的对象和一个实现化子类的对象进行组合,即系统须要对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进行动态耦合。
一个类存在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且这两个维度都须要进行扩展。
尽管在系统中使用继承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因为抽象化角色和详细化角色须要独立变化,设计要求须要独立管理这两者。
对于那些不希望使用继承或由于多层次继承导致系统类的个数急剧添加的系统,桥接模式尤为适用。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hlsheji/p/534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