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运行时类型信息使得你可以在程序运行时发现和使用类型信息。
java在运行时识别对象和类的信息有两种方式:(1)“传统的”RTTI,它假定我们在编译时已经知道了所有的类型;(2)“反射”机制,它允许我们在运行时发现和使用类的信息。
一、为什么需要RTTI(Run-Time-Type-Information)
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目的是:让代码只操纵基类的引用,这样如果要在基类下面添加新类时,不会影响原来的代码。
例如:
图中的动物是基类,位于顶部,派生类向下扩展。
先看一下,如果我们不操纵基类,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我们写代码操纵的不是动物基类,而是动物下的具体的动物派生类,如:长颈鹿等,势必会导致我们的代码一遍一遍的改变。因为长颈鹿的跑绝不等同于花豹的跑,当你想让花豹跑时,你得改变长颈鹿的跑,如此以来,我们面向对象编程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面向对象编程?
我们只需要操纵动物中动态绑定的跑行为,这样在具体的动物中再去具体覆盖跑行为即可。这样真正运行时,其实运行的是派生类中具体的跑行为。我管这一招叫“瞒天过海”。
代码举例如下: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uxun/p/536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