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tyle http 使用 os strong io 问题 ar
首先强调一点,以下谈到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均指生活方式,与设计、与艺术、与哲学上的极简主义都没有直接联系,尽管它们中英文都是用同一个词表示。同理下文的极简主义者(minimalist)是指实践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人,而不是喜欢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人。
一、为什么要选择极简主义?
如果你属于以下的某一个类型,大概极简主义有可能帮到你:
极简主义可以帮你减掉一大票生活中不必要的事。这些事其实并不是某件物品本身,但却是由某件物品引起的的。比如买从来不穿的衣服花了很多钱,用很多时间收拾房间,为车坏了需要修而操心,或者看到乱七八糟的书桌而心烦等等。这些事情有可能费时间,花钱,占用你的精力,给你带来压力等等,而它们的益处却极其有限,甚至根本没有好处。(比如,有研究表明,购物带来的快感很短暂,而买到错误的东西之后的后悔与花掉的钱带来的坏处却很长久。)
极简主义就是要通过砍掉生活中一些东西,来减少这些明显弊大于利的事情,从而改善你的生活。
也就是说,减少物品只是手段,减少这些生活中无益的事情,从而腾出时间精力来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极简主义能怎么帮你呢?说到底,极简主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直接改善你的生活:
你有了省下来的时间,省下来的精力,和省下来的金钱。至于你想用它们干什么,哇,那真是无限可能了。
二、极简的生活,真的可以吗?
极简生活,奇怪的概念,似乎很罕见啊。
其实不然,你觉得人生活下来必须的物品有多少呢?答案是少得惊人,几乎是零。
在真正关注极简主义之前,我在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战争年代的各种故事。动荡的年代,无论是战士还是逃难的平民,随身携带的有多少东西?别说一屋子的家具了,就连一本《古文观止》都是那么地珍贵。这仅仅是我们祖父辈经历过的生活,而且,当今世界其它一些地方的人或许还正在经历着。
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习惯了疯狂的消费。你可能会怀疑这种“倒退”的极简的生活怎么可能让你过得比目前更好。似乎只有手机里装了四个PDF阅读app五个音乐播放器家里放着六床被子七套餐具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首先,让我告诉你一个事实:你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
《乔布斯传》里说,乔帮主年轻的时候觉得各种家具都不好看,于是住在啥也没有的一件空房间里。老乔那阵子日子过得不好吗?没有,事业上他在做改变世界的事情,生活上和朋友弹吉他玩玩唱唱啥也不耽误。他的生活很好,尽管屋子里空无一物。
其次,极简不代表苦行。相当一部分极简主义者仍然用着他们认为最好的手机(比如说,iPhone),穿着可能昂贵但绝对耐用的皮鞋。而且,你在无用的物品上省下了钱,就可以在你认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购买体验”,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
可能你觉得,多存点东西总是好的,你就喜欢搜集各种新旧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问题是,“不时之需”真的存在吗?现在商品市场太发达,没什么是临时要用而买不到的。国内大城市更是有京东三小时直达,都不用出门就能买到任何你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或许你说临时买东西贵,但是算一算估计也知道,“按需购买”原价商品所花的钱,是远远小于你“遇便宜就囤”而购入的一大堆打折货的。
而且,把自己家弄得跟仓库似的,既占空间,又增加自己收拾整理的压力。现在房价这么贵,一个柜子在你家放一年,租金就值大几百了。想要大房子?不妨给自己的小房子多腾出一点空间。一个堆满物品的复式,留给人的活动空间或许还不如你的小两室一厅大。少点东西,住得舒服,你赚到了。
再况且,如果真是遇上紧急情况,你囤的这些新旧破烂大概也没什么用。扯两句闲话,如果你缺乏安全感,请攒钱。如果你考虑的是的经济危机,请囤点金银珠宝之类的硬通货。如果你想到的是更糟的社会动荡,请储备食品药品燃油武器(当然,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总之,无论你遇上什么样的紧急状况,你那八件衬衫九条板凳十个快递盒子是帮不上忙的。
可能你一切都想通了,囤积物品确实弊大于利,可你就是觉得别人都这么过得好好的,自己为啥偏要特立独行搞个“极简主义”?朋友邻居们会怎么想,感觉怪怪的。
我不得不说,在国内这样的担心是很容易存在的。中国国内目前有很明显的“单一价值观”、“单一评价标准”存在,无形的“社会压力”会让与大众主流不符的生活方式比较难以生存。在美国这方面就好很多,老美习惯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而且就算美国白人各种癖好也是千奇百怪,但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和谐共处。在国内,如果看到一个素食者,人们会不自觉得想很多:他身体有病吗?他是在秀优越感鄙视我们吗?他是被各种养生文章骗了的傻子吗?其实大可不必。在美国,由于信仰、健康、传统等各种不同的原因,素食者是在再正常不过了。而且不光有素食,还有不吃谷物的、不吃蔬菜的,成天靠巧克力和水果维持生命。大家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你只需要知道一点,这是他(或者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它不一定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只是他(或者你自己)的选择而已。各种生活之间没有优劣,无法比较,只是不同而已。
所以,选择了“极简主义”,也不要鄙视那些物品极多的人。大家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已。你喜欢的,人家未必习惯。你感觉舒服的事情,人家可能会很难受。
最后,每个极简主义者自己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你大可不必看到那些极端极简主义者的做法就害怕退缩。选择极简主义不代表你明天就得把衣柜里的物品减到33件,或者把所有家当装进车的后备箱里。或许你这辈子永远也不会“极简”到那个程度。这不重要,这不代表你的“极简主义”就比他们的“极简主义”不正宗。对于简化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简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就好。我在这里写文章介绍极简主义,只是因为在看了许多英文的关于minimalism的资料之后,以我的了解,相当一部分人都能因为适当“简化生活”而受益。如果你认真尝试了却不喜欢,大可忽略我所写的一切。
三、怎样才能算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呢?
罗哩罗嗦半天,终于开始回答问题了。无论你是真心发现自己被盲目的消费与过多的物品所累,还是只是好奇打算开始一段尝试,(或者干脆就是穷的),来体会一下极简主义生活都会是一个有趣的经历。除非你是天生的超级乐天派,否则你不静下心来去主动“体会”生活,你很难发现它的美好之处。即使你现在已经“极简”了,偶尔停下来体会一下自己的生活,你也能有新的发现。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一个特点,当然就是拥有比较少的个人物品了。要想减少物品,就两个方法:开源和节流,哦,不对,是闭源和增流。闭源,就是很多人熟悉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相对好办。增流呢,稍微困难一点。或许需要你暗暗下定一些决心,才能把多年不用的东西处理掉。处理的方法,无非即使捐赠、转售、或者直接扔。对极简主义者来说,这其实也没什么难的:我一年没碰过这玩意了,说明即使我不拥有它,我的生活也还是照常,甚至更好,因为少了东西,多了空间,少了压力。所以,如果你想开始的话,先看看自己有多少压箱底但从来不用的东西吧。或许“从来不用”并不代表“毫无用处”,但既然你不用,就不要让它继续占用你的空间和你的脑子了,果断处理掉!随着你从生活中拿掉的东西越来越多,保留的越来越少,你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在乎的。
极简主义者能够欣赏“旧物”的美。拿我自己来举栗子了。或许是因为我学习工程的缘故,我对那些使用多年还能保持完整功能的产品都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大概是在敬畏其精湛的工艺和背后工程师们的努力吧)。所以我从来不在乎所谓的“使用痕迹”,只在乎它是否功能完好。所以,一台掉漆的胶片相机,或者一双磨到快无光的皮靴,只要用起来正常,在我看来都是很漂亮的好东西。年代越久越漂亮。
于是,极简主义者选购新商品的标准,就很明确了。耐久与实用是第一硬指标,剩下的才看个人喜好调一调造型啊之类的。于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这玩意我是否会(像我现在计划的那样)经常使用,以及它多久会需要更新换代或者会坏掉。极简主义者其实并不关心你的图标是扁平的还是拟物的,或者一台路由器是否长得像触摸板。五年后我会不会还在用它,才是最重要的标准。极简主义者不在乎你现在是否先进,而在乎你五年后是否过时(当然耗材除外)。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通知与打扰。很难想像一个物质上崇尚极简的人,会允许电子邮件、QQ之类的东西一天到晚在手机上乱跳不停打断自己的活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化你的信息来源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极简主义不代表你不使用社交网络,它只是代表你不需要在社交网络上关注那些从来不在乎的奇怪账号,以及不要让毫无意义的通知出现在你的手机上。
以上只是我的做法,并不代表标准的极简主义者行为。如果你的工作要求QQ二十四小时在线,或者有朋友有紧急的事情时喜欢上Q找你,你当然可以把QQ装在手机上。极简主义的重点是,想想假如你可以关闭这玩意的推送通知,世界会停转吗?你会丢工作吗?会导致你的家人在着急的时候找不到你吗?如果不是,减掉它。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要找到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个目标似乎并不容易,即使完全做到了表面上的极简生活,这一步也不是那么水到渠成的。毕竟生活不是止步于简化物品减少烦心事降低压力。在去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繁杂之后,你还是得要去找到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家庭,事业,影响力,朋友,信仰,美,帮助别人,等等,都很好,每个人的选择重点可能也会各不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真正重要的东西肯定不是物质与消费。极简主义能做的,就是帮你去掉这个很可能成为你生命里干扰项的东西,让你自己更容易找到你自己真正想找的。
四、能推荐一些与极简主义生活有关的资源吗?
关于极简主义的英文书籍挺多的,不过我都没看过(汗),所以就不乱作推荐了。网络上有许多极简主义者的个人博客都很赞。一般来说,极简主义者一方面会倡导物质生活上的简化,另一方面则会强调生活里值得突出的部分:比如感恩,满足,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个人感觉,有一些个人博客上的文章都比朋友圈里的不少“鸡汤文”要来得真诚一些(当然也有不少就是鸡汤的英文版)。如果英文OK的话,不妨浏览看看。
与极简主义有关的博客与网站:
除此之外,一些大的媒体像纽约时报、或者Huffingtonpost之类在它们相应的生活板块也偶尔会有关于minimalism的文章。上述的博客与网站里的Becoming Minimalist和The Other Side of Complexity都会有Weekend Reads单元,会列出这一周以来它们看到的网络上值得推荐的文章,也很不错。
最后,推荐几篇关于minimalism的文章(里头也有鸡汤文,尤其是那些列了数字的,你看多适合朋友圈呐。不过至少它们是我觉得比较好的鸡汤文):
补遗:我刚刚知道豆瓣有个“极简主义生活”小组(抱歉我之前对豆瓣小组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那个阶段)。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好像也都有几千小组成员吧(当然扔在豆瓣里几千也算不了什么),里面也有一些不错的内容。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什么?<转载>,布布扣,bubuko.com
标签:style http 使用 os strong io 问题 ar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keay/p/387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