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以审美的情怀去体验人生09人的异化与科学的反思

时间:2016-04-18 10:09:20      阅读:28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我想写东西的时候,总是可以写的,也总是能写的,仔细一想,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之所以想的时候能写,那是需要一个铺垫一个过程的,也就是说,写作其实早就开始了,或者说在我的潜意识里,早已经开始了。

 

当然,写作,也是需要心情的,也是需要一份慢生活,不然一个人忙忙碌碌的,天天为生计奔波,天天为未来担忧,被琐事所牵挂,那他是没有心情的,尤其是在科学异化的今天,对我们有此大的影响之下。

 

慢生活不是自然而来的,而有时候是需要刻意追求的,就像我曾经说过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时一年的记忆,比今天十年的记忆还要丰富,就是我们生活得太过仓促,尤其是年龄越大,对时间的感叹越多,好像事情永远都干不完,一件连着一件,这里面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对待时间的问题,既然永远都干不完,那就不要急着去干,那就有艺术的去干,那就在干的过程中,欣赏与体验自己的生命吧,对我来说,我不会过度的去期待未来,恰恰相反,未来一定就比今天好吗,我看不一定,这就是人类思维的定势,当然也算是对当下的不满足,以期未来有所收获,可是未来恰恰是由今天来决定的,你今天不高兴不快乐,我不相信你未来会高兴会快乐,所以,有时候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活在当下,就是要看看当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好,什么地方不满意,哪些事情是自己一直想做的,别再借口一直不做,那好了,就现在干吧,不然又回到人生的死循环,还得再去期待明天。

 

从我不断的可以写作这件事来说,说明我遵从了自己的意愿,过了一种慢生活的必然结果,你比如我坚持每天上下班走路,这可不仅仅为了锻炼身体,还是为了给我一份独自思考与学习的空间,说白了,我写这些东西,我要写哪些东西,也不是我想写就能写的,那些个思考与构思的过程,早就完成了,我只不过是,把我的一些曾经的思考,一些感悟,再加工处理后把它写出来了,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我还不得不去感到欣慰,在为锻炼身体的同时,自己又有了另外一份收获。

 

科技对人的影响无所不在,尤其是科学的异化,今天也日益严重,如果一个人不能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并结合自己可以适应与改变,那一个人必然活得很痛苦。这也引起我对这个问题的反思。

 

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后来科学又走到了的第三代逻辑实证主义。再有又出现了分析哲学,就把实证主义科学的部分给强化了。

 

强化到什么地步呢?就到了西方现代哲学,就引起了西方现代哲学这样一个大的浪潮出来。一些哲学家科学家提倡,完全用科学化的标准来做哲学,这时候的哲学甚至用到了数理逻辑,哲学甚至向数学化方面发展。

哲学完全数学化了好不好?肯定不好,因为很问题,用数学没法表达清楚,哲学里面有很多方面,恰恰是最说不清楚的东西,德国人认为中国最高的哲学就是老子哲学,道可道,非常道,那这个道可是最后说不清楚的道啊,正是因为说不清楚,它处在思维的最高层,你说我完全给它定量化数学化了,这个道还有什么意思吗?

 

如果你用西方分析哲学那一套,中国文化的灵魂就没了,所以科学主义里面有一种很强的东西,对哲学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破坏作用,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有建构与促进的。

 

那么科学的负面影响,促进了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兴起发展。我后面的文章会着重地说明这些问题。

 

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科学技术是不是一定给人类带来幸福?

 

不说别的吧,我们就说科学家本身幸福不幸福,有人肯定说喜欢科学的人,一定会感觉到幸福,但是我敢保证,就科学家这个群体来说,不喜欢科学的要远远大于喜欢科学的。为什么,因为进入科学这个领域的所谓专家他也不纯粹,说白了大多数还是为了钱。

 

因为现在的教育系统你考上什么,并不仅仅是完全凭借你的兴趣,而且好多人根本不知道兴趣是什么。你一天到晚从小学到高中填鸭式的教育给他灌大了,学什么考什么完全跟着社会走,不是跟着自己走的,这样一来,大部分人的个性与特长全被磨灭了。

科学家当然有幸福的你像爱因斯坦牛顿那帮人,百分之百是幸福的,那些大科学家真幸福,思想自由,但是现代社会所产生的许多许多小科学家,大多是不幸福的。因为现代的小科学家,基本上同工人差别其实不是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社会的极度专业化分工化。

 

对于搞科学的人来说,我为什么搞科学?我被逼无奈啊,要完成一个指标,我要争取利润,拿到更多的科研经费,然后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利益,然后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这就是当今社会大量地存在这样的现象,不管中国还是国外,所以从这一点上才说,大科学时代的小科学家。

 

这个问题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过去的时候科学是业余的,不是职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个人的自由,像文学一样,我就要创造,我就要研究,我就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从而名扬天下。那个时候的科学与职业其实是没有关系的,你比如法拉第原来就是个工人,后来慢慢职业化了,到现在基本上完全职业化了。

职业化就会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说你有公司了吧,那必须得按照公司的原则走吧,公司的原则不是文化性的,公司的本性是老板,在老板领导下的工作幸福吗?

 

我估计大多数人都感觉不到幸福,虽然我们从事的号称是科学方面的职业。为什么,老板是资本主义啊,他要把公司的利润最大化,我为什么要雇佣你给你付工资,我要通过你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科学的本性慢慢就退化了。这样一来更大的创造性就少了,这是科学本身的问题。

 

我今天之所以讲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因为科学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深处影响,而且这对人的压抑也是致命性的。

 

就是说科学技术有一个很严重的异化现象,科学我本来要带给人们更大的生产力,但是呢,在资本主义下面突然变成什么东西了,大家都看过卓别林,卓别林描绘的世界就是一个机械化的时代,人变成了随机器运转的零件。人本来可以很诗意的,慢悠悠的劳动,后来变成了我被机器奴化了,就是人要跟着机器走,机器是主人我变成了奴仆,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这个下面是什么呢?机器背后是资本啊,都是资本运作在起作用,结果疯狂的压榨工人产生的剩余价值,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资本论》里面所提到的资本主义造成的人的异化问题。

 

人变成机器的奴隶,还有什么问题呢?还有工具理性。什么叫工具理性,工具理性在人文社科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说人本来为了什么而活呢?人为了人而活着,可是科学技术里面往往有一个逻辑,就是我设定一定的逻辑,沿着这个逻辑走,也就是说人最后要符合这个逻辑的,而不是逻辑去符合人,能明白这个概念吗?

 

这是我们今天很多技术专家在研究某个技术,他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研究,但是他不思考这个逻辑对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不思考,它就是为了这个单一的逻辑而运行,当然这个逻辑如果走到极端,人类就很危险了,比如日本人的731就不把别的人当人看了,如果我们单纯从科学层面来讲,那是很科学的,但是那个残酷性抛弃了,不把人本身考虑进去,这个问题出来了。

 

这个就是科学的异化现象,就是本来科学创造完了以后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的,结果呢,有了科学以后人反而更麻烦了,你比如说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新式武器出来了,你说本来科学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啊,结果枪炮出来了,这一战以后,人类的历史彻底被改写了。

 

过去叫什么冷兵器时代,你拿着大刀砍,你怎么砍最多也砍不死几个吧,现在你看吧,搞不好人类一冲动地球就被毁灭了。

 

你说这个逻辑最后按照什么逻辑走的,这也是科学的异化现象。当然也有些技术人员,搞着搞着自己变成工具理性了,就是学技术单纯是为了学技术,也不是为了人的目的,像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样一搞,搞得好艰苦啊,精力消耗得过快,死得也早这几乎是一些技术人员的必然现象。

 

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我要再强调一个观念,尤其是搞技术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别把自己搞老了搞死了,你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么强的高强度脑力劳动,那么拼命的加班赶项目赶进度,如果不能够照顾一下自己身体的话,不会懂得及时休息休闲的话,对人的健康会大大的不利,人的生命长度肯定会大大减少。

 

我在这里不是杞人忧天,搞技术的同志一定要保重自己啊!

 

所以这类现象人文主义者看到了,他认为科学治理变成了一种新的控制形式,什么意思呢,他认为科学技术已经把人类完全的控制住了,人已经完全被技术控制住了,本来人还有自由的方面,现在全部被技术控制住了。

 

因为技术力量太强大了,人们只有在这个齿轮下面去生存,于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基本价值被扼杀了。当然还导致了道德沦丧精神衰退,这些负面影响都出来了。这是人文主义反思科学的负面效应。

 

这些效应一开始我读哲学书的时候,一点都不理解,但是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社会情况,接触了太多的科学技术之后,我彻底理解了。

 

我们自己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相比,小时候有些事好像很值得我们回忆,为什么很值得回忆呢?那个时候还真没那么大的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像现在是如此之大,社会好像还主要处于不发达,你看连大城市也不是很发达,那个时候的生活还有点诗意的东西存在,它不是太逻辑化的。

 

就是说那时候小孩儿小伙伴,蓝天碧水,满山遍野的跑着玩啊,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啊,到河里去摸鱼,到树林里去打麻雀,几个小伙伴出去玩得那么欢啊,大人们也不管你,那时候大人真放心一点不管你的,哪有现在控制的这么严格,我们现在的小孩完全被控制起来了,我们小时间父母也没有精力来控制我们,在小时候那种环境下人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多的。科学不发达电话都没有,那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有一种田园般的生活,但是你发现现在还有吗?基本上又没有了。

 

现在叫做高技术时代,现在生活是方便了,你去很远的地方,坐个飞机哗一下就到了,这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是另一个问题出来了,确实人的内心世界少了。为什么今天诗人越来越少了,也很少有人去谈论诗歌了,内心世界少了。

 

我们的生活自觉不自觉都被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笼罩着,我们好像生活在什么地方,生活着一个轮子上面,现在汽车已经进入千万家庭,只要是个人都很容易买一辆车,可是这样的生活,很多人也并不感觉得幸福。因为快并不意味着好,很多时候人的生活需要慢悠悠来的,慢慢的体味诗的味道,那个慢慢悠悠的飘过来的感觉真好,做人啊真美好啊,像这种生活感随着轮子的,飞速前进,也没了。

 

我之所以不买车,每天坚持走路上下班,也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看似生活变方便了,但快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导致我们思考自己,思考人生,关注内心的时间必然新减少,你看我在写这篇文章,我在开头也提到了,没有思考,没有总结,这文章当然是不会自动出现的,我现在之所以能写,就是在我写之前,要写什么东西,要关注什么问题,要探索些什么,都提前思考好了,那个思考的时间从哪来,就是从我不开车,走路来的,因为在行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我也思考了很多,比如我会规划一下我近来应该学点什么,如何更有效率的管理,如何解决工作中的某些问题,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写作,等等,这都是需要大段的思考,不断的思考与总结的,如果没有慢生活,我想一个人在开车的时候,还得忍受堵车的痛苦。

 

当然了,我不是反对开车,也许某一天,我也会买一辆车来开开,而是举这个例子来说明,科技看似让我们生活方便了,但也有对我们身心不好的影响,要多注意这方面的影响才是啊。

 

这个时代是和科技密切相关的,人在其中身不由己,除非你能主动地摆脱这样的生活。你比如互联网,通过它可以一下子了解整个世界,但是互联网也有不好的地方,它摧毁了人情世故,摧毁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那种亲身体验和接触没了,人的那种真实体验和情感没了。

 

我在这里讲的是,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的批判,举了很多不好的地方出来,后来后现代主义出来了,也就是反科学浪潮出来了。

 

后现代主义就是批判科学的弊端,海德格尔说,科技时代还不如史前时代,其实史前时代也不好,这是他用想象力,你看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样子,还不如那个时代好吧,那时候的人类慢慢悠悠的多好啊!在古希腊城邦里面大家坐着看戏剧聊哲学,说那是多么舒服的生活啊!

 

但是那个时代,他没有想到由于科学不发达人的寿命并不长。从这一点来说你退回去是没有出路的,工业革命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才31岁,你看我们所有同学都已经赚大发了,就是科技时代了之后,一下子人类的寿命就增长了,但是反过来人们的寿命增长了以后,又反思了,你说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就是幸福吗?

 

社会上曾经做过一个大型的问卷调查,现在的孩子是幸福还是今天不幸福?

 

我告诉你很多数据表明,表示不幸福的占大多数。那为什么人长大以后反而又不幸福了,人们于是在人文主义里面找这个原因。

 

那近代哲学的渊源是从哪里来的,它来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更详细点是,所谓的理性主义是来自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西方哲学史上很伟大的哲学家,基本上是理性主义哲学家,笛卡尔就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他是近代哲学的鼻祖。他提出的观点是理性主义,他认为要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这个够理性了吧!

 

还有一种主义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培根。培根讲什么呢!他认为一切可靠的东西必须从经验开始,理性是不可靠的数学是不可靠的,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可靠的。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一个从上往下看,一个从下往上看,这两个一结合就是近代哲学。然后他们把这两种思维范式放到哲学里面去了,所以近代哲学里面就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思潮的结果。这两大浪潮一结合后来就是逻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强调经验,理性主义强调逻辑,所以加起来就是逻辑实证主义嘛。

 

但是人本主义也有思想渊源,就是来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

那个时候讲人是万物之本,万物的尺度,这个说法在古希腊就提出来了,这种浪潮一直持续到费尔巴哈也是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强调人是,有理智情感肉体三者的统一,然后近现代哲学又把这种人本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度。强调人的非理性的东西,所以非理性的东西都是对近代哲学的突破,科学哲学抛弃了形而上学,使得哲学更加自然科学化,主张科学高于哲学。

 

自然科学到了更高点以后,科学主义者认为哲学不行了,最高的就是科学,除了科学以外,哲学还有意义吗?没有意义了。所以他们批判近代哲学,尤其是批判黑格尔,我们知道黑格尔哲学是从绝对理念开始,然后绝对理念的自我运动构造了一个哲学体系出来,那是纯思辨的哲学。

 

近代哲学我们去看,他总是在制造一个大的哲学体系,然后用思辨的理论进行,正反合,从而构造一个体系出来,那么他认为这种形而上学是神秘的独断的纯思辨的知识。

 

最可笑的是曾经牛顿,歌德和黑格尔关于颜色理论的争论,牛顿之后百年,先是哥德后是黑格尔反对白光由单色光组合而成的学说,这本是科学理论却由诗人和哲学家来争论,这直接导致科学家很反感,科学家认为你们哲学家一点科学的知识都没有,所以必须得反对,形而上学必须得摧毁。

 

所以提出了一个不存在比科学方法更高的哲学方法,科学才是最高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科学方法研究应当是哲学的中心内容。科学高于哲学,哲学必须以科学为根据,为科学服务。这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

 

但是人本主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批判近代哲学,人本主义突破以认识论为中心的哲学模式,转向对人本身的研究,主张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认为黑格尔的三段式拐杖是铁框框,扼杀了人,这是叔本华说的。就是说人是活生生的人,你不能用铁框框把人扼杀了,人没了。所以反对。

 

他认为最根本的是人的意志,欲望,情感本能,非理性应该高于理性,这是叔本华哲学最核心的理念。这句话对不对?这句话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自古以来,人类认为理性是人最根本的,结果叔本华认为非理性比理性更高。人本主义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大的哲学问题。

 

因为我们过去的哲学,一讲非理性就是胡乱来,神经病,我们千万不要这样想,人其实就包括两种,一种是理性一种非理性。

 

理性是什么?计算逻辑推导,你说人权是理性行不行?这也是不行的。还有另外一块情感,信念,爱情,幸福感,就是人自身美好的感受,往往非理性的居多。幸福绝对不是一种理性的概念。爱情是理性的概念吗?我告诉你人一旦理性了以后,爱情没有了。

 

对小姑娘来说,很多东西都是不重要的。为什么小姑娘们特别容易谈恋爱,因为她非理性啊,它就是一种萌动,一种冲动就上来了,不管你是谁是大叔还是什么,她不需要思考,但是我告诉你,你根据逻辑推导理性判断,她的爱情没了。

 

我为什么爱你,你有钱吗?你有房吗你有车吗?这是很理性了,但是在这个理性的基础上,爱情没了,所以理性和非理性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以审美的情怀去体验人生09人的异化与科学的反思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koolbing/p/540318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