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在提出桥接模式的时候指出,桥接模式的用意是"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也就是抽象化、实现化和脱耦。
效果及实现要点:
1、Bridge模式使用“对象间的组合关系”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的绑定关系,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
2、所谓抽象和实现沿着各自维度的变化,即“子类化”它们,得到各个子类之后,便可以任意它们变化。
3、Bridge模式有时候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往往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较差。Bridge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4、Bridge模式的应用一般在“两个非常强的变化维度”,有时候即使有两个变化的维度,但是某个方向的变化维度并不剧烈——换言之两个变化不会导致纵横交错的结果,并不一定要使用Bridge模式。
适用性:
在以下的情况下应当使用桥梁模式:
1、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在构件的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之间增加更多的灵活性,避免在两个层次之间建立静态的联系。
2、设计要求实现化角色的任何改变不应当影响客户端,或者说实现化角色的改变对客户端是完全透明的。
3、一个构件有多于一个的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系统需要它们之间进行动态耦合。
4、虽然在系统中使用继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需要独立变化,设计要求需要独立管理这两者。
Bridge模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模式,也非常复杂,它很好的符合了开放-封闭原则和优先使用对象,而不是继承这两个面向对象原则。
举一个人去参加聚会的出行方式的例子。有人喜欢开车,有人喜欢走路,有人喜欢骑自行车,用桥接方式实现。类图如下:
IHuman 接口:
package com.lidaming.design11.bridge; public interface IHuman { void party(); }
IAction接口:
package com.lidaming.design11.bridge; public interface IAction { void action(); }
Human(人的简单抽象)的实现:
package com.lidaming.design11.bridge; public abstract class Human implements IHuman { protected IAction action; public Human(IAction action) { this.action = action; } public abstract void party(); }
FashMan的实现:
package com.lidaming.design11.bridge; public class FashMan extends Human { public FashMan(IAction action) { super(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rty() { System.out.print(" fashion man "); action.action(); } }
OldMan的实现:
package com.lidaming.design11.bridge; public class OldMan extends Human { public OldMan(IAction action) { super(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rty() { System.out.print("old man "); action.action(); } }
WalkAction的实现:
package com.lidaming.design11.bridge; public class WalkAction implements IAction { public void action() { System.out.println("walk to destination"); } }
DriveAction的实现:
package com.lidaming.design11.bridge; public class DriveAction implements IAction { public void action() { System.out.println("drive to the destination"); } }
场景类的实现:
package com.lidaming.design11.bridge;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Human human = new FashMan(new DriveAction()); human.party(); human=new OldMan(new WalkAction()); human.party(); } }
桥接模式与装饰的区别:
装饰模式:
这两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减少子类的数目,避免出现复杂的继承关系。但是它们解决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装饰模式把子类中比基类中多出来的部分放到单独的类里面,以适应新功能增加的需要,当我们把描述新功能的类封装到基类的对象里面时,就得到了所需要的子类对象,这些描述新功能的类通过组合可以实现很多的功能组合 .
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则把原来的基类的实现化细节抽象出来,在构造到一个实现化的结构中,然后再把原来的基类改造成一个抽象化的等级结构,这样就可以实现系统在多个维度上的独立变化 。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houleixx/archive/2008/02/23/1078877.html
http://blog.csdn.net/GZFStudy/article/details/6215049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puCode/p/540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