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 微博的内容(文字)
*/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text;
/**
*
微博的转发数
*/
@property
(nonatomic,
assign)
int
reposts_count;
/**
*
微博的作者
*/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IWUser
*user;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NSMutableArray
*btns;
@property
(nonatomic,
weak)
UIButton
*reweetBtn;
@property
(retain,
nonatomic)
UIViewController
*cellVC;
@property
(nonatomic)
EMMessageType
messageType; //枚举变量
2.@property属性的用法
* weak(assign) : 代理\UI控件
* strong(retain) : 其他对象(除代理\UI控件\字符串以外的对象)
* copy : 字符串
* assign : 非对象类型(基本数据类型int\float\BOOL\枚举\结构体)
weak比assign多了一个功能,当对象消失后自动把指针变成nil
类别中的属性property
类与类别中添加的属性要区分开来,因为类别中只能添加方法,不能添加实例变量。经常会在ios的代码中看到在类别中添加属性,这种情况下,是不会自动生成实例变量的。比如在:UINavigationController.h文件中会对UIViewController类进行扩展。
@interface UIViewController (UINavigationControllerItem)
@property(nonatomic,readonly,retain) UINavigationItem *navigationItem;
@property(nonatomic) BOOL hidesBottomBarWhenPushed;
@property(nonatomic,readonly,retain) UINavigationController *navigationController;
@end
这里添加的属性,不会自动生成实例变量,这里添加的属性其实是添加的getter与setter方法。
注意一点,匿名类别(匿名扩展)是可以添加实例变量的,非匿名类别是不能添加实例变量的,只能添加方法,或者属性(其实也是方法)。
默认get方法是isPlaying
用法如下
各参数意义如下:
readwrite: 产生setter\getter方法
readonly: 只产生简单的getter,没有setter。
assign: 默认类型,setter方法直接赋值,而不进行retain操作
retain: setter方法对参数进行release旧值,再retain新值。
copy: setter方法进行Copy操作,与retain一样
nonatomic: 禁止多线程,变量保护,提高性能
参数类型
参数中比较复杂的是retain和copy,具体分析如下:
getter 分析
1、
C代码
- @property(nonatomic,retain)test* thetest;
- @property(nonatomic ,copy)test* thetest;
等效代码:
C代码
- -(void)thetest
- {
- return thetest;
- }
2、
C代码
- @property(retain)test* thetest;
- @property(copy)test* thetest;
等效代码:
C代码
- -(void)thetest
- {
- [thetest retain];
- return [thetest autorelease];
- }
setter分析
1、
C代码
- @property(nonatomic,retain)test* thetest;
- @property(retain)test* thetest;
等效于:
C代码
- -(void)setThetest:(test *)newThetest {
- if (thetest!= newThetest) {
- [thetest release];
- thetest= [newThetest retain];
- }
- }
2、
C代码
- @property(nonatomic,copy)test* thetest;
- @property(copy)test* thetest;
等效于:
C代码
- -(void)setThetest:(test *)newThetest {
- if (thetest!= newThetest) {
- [thetest release];
- thetest= [newThetest copy];
- }
- }
nonatomic
如果使用多线程,有时会出现两个线程互相等待对方导致锁死的情况(具体可以搜下线程方面的注意事项去了解)。在没有(nonatomic)的情况 下,即默认(atomic),会防止这种线程互斥出现,但是会消耗一定的资源。所以如果不是多线程的程序,打上(nonatomic)即可
retain
代码说明
如果只是@property NSString*str; 则通过@synthesize自动生成的setter代码为:
C代码
- -(void)setStr:(NSString*)value{
- str=value;
- }
如果是@property(retain)NSString*str; 则自动的setter内容为:
C代码
- -(void)setStr:(NSString*)v{
- if(v!=str){
- [str release];
- str=[v retain];
- }
- }
所有者属性
我们先来看看与所有权有关系的属性,关键字间的对应关系。
属性值 关键字 所有权
|
strong |
__strong |
有 |
weak |
__weak |
无 |
unsafe_unretained |
__unsafe_unretained |
无 |
copy |
__strong |
有 |
assign |
__unsafe_unretained |
无 |
retain |
__strong |
有 |
strong
该属性值对应 __strong 关键字,即该属性所声明的变量将成为对象的持有者。
weak
该属性对应 __weak 关键字,与 __weak 定义的变量一致,该属性所声明的变量将没有对象的所有权,并且当对象被破弃之后,对象将被自动赋值nil。
并且,delegate 和 Outlet 应该用 weak 属性来声明。同时,如上一回介绍的 iOS 5 之前的版本是没有 __weak 关键字的,所以 weak 属性是不能使用的。这种情况我们使用 unsafe_unretained。
unsafe_unretained
等效于__unsafe_unretaind关键字声明的变量;像上面说明的,iOS 5之前的系统用该属性代替 weak 来使用。
copy
与 strong 的区别是声明变量是拷贝对象的持有者。
assign
一般Scalar Varible用该属性声明,比如,int, BOOL。
retain
该属性与 strong 一致;只是可读性更强一些。
声明的分类
在 Objective-C官方文档 中的Property一章里有对类Property详细说明。
@property中的声明列表已分类为以下几种:
1, 声明属性的访问方法:
- getter=getterName
- setter=setterName
声明访问属性的设置与获取方法名。
2,声明属性写操作权限:
- readwrite
声明此属性为读写属性,即可以访问设置方法(setter),也可以访问获取方法(getter),与readonly互斥。 - readonly
声明此属性为只读属性,只能访问此属性对应的获取方法(getter),与readwrite互斥。
3,声明写方法的实现:
- assign
声明在setter方法中,采用直接赋值来实现设值操作。如:
C代码
- -(void)setName:(NSString*)_name{
- name = _name;
- }
- retain
声明在setter方法中,需要对设过来的值进行retain 加1操作。如:
C代码
- -(void)setName:(NSString*)_name{
- //首先判断是否与旧对象一致,如果不一致进行赋值。
- //因为如果是一个对象的话,进行if内的代码会造成一个极端的情况:当此name的retain为1时,使此次的set操作让实例name提前释放,而达不到赋值目的。
- if ( name != _name){
- [name release];
- name = [_name retain];
- }
- }
- copy
调用此实例的copy方法,设置克隆后的对象。实现参考retain。
4,访问方法的原子性:
@synthesize tabBarController=_tabBarController;
@synthesize 中可以定义 与变量名不相同的getter和setter的命名,籍此来保护变量不会被不恰当的访问
copy weak strong assign等等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ylgwhyh/article/details/5118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