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以审美的情怀去体验人生11现代西方哲学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2016-04-20 09:21:22      阅读:19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我突然想到孔夫子所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我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常戚戚的,就是小人呢。当然这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他的定义。

我现在明白了,他说的小人不是我们今天所指的,道德低下,卑鄙无耻,损人利己的那样一种形象的人。


他曾经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现在我看有些人他五十也立不起来,很多人一辈子老死都充满困惑。

 

结合他的思想,真的能做到不惑的人绝对可以称为君子了。当一个人天天处于担心受怕,无比焦虑,对人生充满困惑,无所适从的这么一个状态,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啊。

 

什么是君子和小人,孔子是这样理解的。所以才有“小人常戚戚”的这种说法。

当然,以孔子的标准的来衡量人,那是对人的要求太高啊,他说一个人如果做到三立,可以称为一个圣人,这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世俗生活中的最高追求,我看普通人一个也做不到。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达到真正的三立的人,只有两个半圣人,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王阳明,第二个半是曾国藩。

 

但是,如果一个人追求做一个君子,我觉得通过自己不断的追求倒是可以做到的。君子坦荡荡嘛。

回到对西方现代哲学的探讨,这篇文章主要讲,现代哲学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

 

上文提到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的争论与冲突。

 

当这种思想漫游到中国以后,就对近代还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根源的分析我简单的来说一下,为什么要说这个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这个哲学其实是给中国的现实意义非常的大,20年代科玄之战,科学与玄学论战,就是这两股思潮对战,碰撞到中国来了,这是这个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著名论战,导火线是张君劢在1923年2月清华大学《人生观》的演讲,一把火点着了。

 

我告诉你现在搞哲学的怎么个搞法,我们今天现在有很多搞哲学的像个学者型的搞法,写了一些很多人都看不懂的文章,我告诉你这类人往往事做完了之后谁都不知道,一辈子可能写了几篇别人看不懂的文章,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

 

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那个演讲,100年之后人家还照样知道,因为他牵涉的中国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出来了,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他认为科学和人生观是两种事情。

 

你不是天天在讲科学吗?

 

他说科学是客观的,人生观是主观的。

又说,科学是伦理的方法,人生观起于直接。

科学为分析方法,人生观为综合的。

科学为因果律,人生观为自由意志的。

科学为对象相同现象,人生观为人生之单一性。

 

所以人生观高于科学。

 

他讲那两个东西,其实这两个东西好像一边是科学一边是人文,他认为人文管的是人生观,后面的伏笔是什么,就是我们中国的儒家,那是干什么的?人生观。

 

所以他说科学只能为用,而儒家是本,儒学是本,因为同样是管人的管命的,你科学可以拿来用,但是我的高度,那个精神高度应该是我自己的,我的人生观高于你的科学。

 

这也是我们中国儒家所坚持的东西,这个思想好不好?这个思想估计有人同意有人反对,因为这场论战直到今天都没有结束。

 

对于这个争论,我是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的,科学和人生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以后有机会把它写出来。这个主题很大,一直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一直探讨着。

 

后来有一个科学家,叫做丁文江的出来了,他是搞地球科学的,然后他骂张君劢是玄学鬼,他搞的是玄学啊,形而上的,你看中国哲学的大部分都是玄学玄空的。那个玄学你是用清晰化的语言是说不清楚的,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玄,那老子那个东西玄啊,直到今天,对于老子还有很多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在不断地进行解读。

 

然后科学主义色彩的人他强调,科学的方法是万能的,科学摒除个人主观成见,辨别事实真伪,证实详细分类,求次序关系,科学是教育和修养最好的工具,科学的普遍贯通和万能不在材料而在方法。

 

这个就是丁文江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不对?这个观点和前面张君劢的观点针锋相对。一个强调科学主义科学是万能的,一个强调我比你更厉害,人生观比科学更重要。

 

两边其实都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的话,也不会争论起来,直到现在也没法彻底解决。

 

我在想张君劢在儒家精神里面,就今天的世界来看他的许多精神,其实还是很可取的,你说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东西行不行?一切都是西方对的,我直接把西方的东西搬过来就行了,我的文化就不要了,这样我们也没有自己文化的根了,这当然是不好的。

 

现在有句话叫文化就是软实力,我都不赞同这样说,我认为文化不仅仅是软实力,他反而是硬实力。可能与硬实力这个说法还要更硬,你想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中国自己真正的声音,如果一切声音都是别人的,一切观点都是别人的,我们的民族能够站立于世界之林吗?

 

美国一切都好,什么东西都抄你们美国的就完了,我们什么都不要了,我告诉你这个肯定不行。美国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说白了就是靠他自身的东西呀,他不是抄袭别人的,他有自己的东西,他在短短的200年就起来了,你中国说这一个世纪是你的世纪,你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你说什么东西都是从别人那里抄过来的,你能站到世界的前列吗?

 

我们现在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已经排到老二了,这个感觉好像挺好,但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能排到老二吗?

 

难啊,我都感觉到现在充斥着市面上的东西都是西方的观点,我国科学和科学哲学,你说哪一个东西现在是我们自己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老二啊,还有人说再过十来年就要超过美国了,你说那个时候你要超过美国,靠什么超过?

 

你说靠完全的模仿和山寨超过,这个可能吗?肯定不可能。所以今天这个问题又提出来了。科学和文化的关系,中国有没有自身文化,中国的文化能不能影响全世界,并被全世界的人认可和接受,这才是关键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中国人有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价值观,从而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我们原创的,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在模仿啊,你看我们的科学,发表论文,都必须在国外的期刊上发表,达到了他们的认可后才叫好,标准都是人家定的,自己压根儿没有话语权,而我们自己的不算。

 

其实中国科学群体里面也有很多牛人,比如说袁隆平,他没有什么高深的学历,但是杂交水稻他搞出来了,搞到什么程度?搞到美国人评他院士,而中国人反而不给他院士,因为它不符合中国的资历标准,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呀!

 

而它的分量在于完全原创,另外一个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他几乎在国际上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他被誉为中国当代的毕昇,要不是他的激光照排系统,中国人连漂亮的汉语书都印刷不出来。

 

从科学里面的深处我们看到什么是创造,什么叫做教条,什么叫僵化的制度,什么叫做文化,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可是我们今天,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压倒性的观点都是来自西方的,就像我正在写的这些文章很多观点也是从西方来的,你比如有些人把这些哲学家的思想都通了都明白了,然后用他自己的语言再去复述理解一下,这就是算是他的成绩了,我告诉你,这样的人在中国大有人在,而且很多都所谓的知名的哲学家。

 

可是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真正的哲学家?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啊!一个人能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别人不一样,是我先说的,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关于人生观和哲学的讨论,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这场讨论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及其民主和科学的兴起有重要意义。

 

其实在当时的作用中科学主义应该是占优先的,因为当时大的背景,中国真是贫穷落后,没有科学没有民主,结果这场争论以后把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引到中国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过来了,这是当时这场争论的最大意义。

 

1990年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发生了大讨论,这个时候上海文学,读书杂志,发起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这场讨论是1920年代那场讨论的一场回响。

 

究竟怎么来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可以想象过去1920年代的人,对科学和人文的理解是什么?

 

就是总是经受着苦难,西方人的船炮坚船不是厉害吗?我们也要赶上去,因为我们要造出来来打败他们,不然就要挨打,中国最早的科学冲动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但是科学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后来到1990年代,我们提出科学精神的问题,精神是一个文化观念,科学绝不仅仅是技术,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思想,这样一下子人们的理解就变深了。

 

过去人们说科学是什么?科学只是一种器物,或者是一种知识,然后这种知识怎么用逻辑来证明它,然后我们的科学就是搞这些东西,但是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来说,科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

 

这一下把科学的精神高度拔高了,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看到科学还有什么精神高度,我们这是做实验,做完之后验证之后完事,那它的高度到底在哪儿?

 

你是一个搞科学的人,也就相当于是个小科学家了,搞科学的人是什么?是要让人类去仰望你的,因为你是仰望天空的,是代表着人类精神的高度的,我们今天搞科学的人,我告诉你,仰望天空的人很少了,大部分都是低头拉车,很少抬头看天。

 

我们普通人更不用说了,陷入了繁复细碎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去有意识的抬头看看,头上的那片天空是什么?

 

我们都是好像做了一个题,完成了一个项目完了,搞定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个工人,按照一定的时间进度,把活干完了仅此而已,那个科学精神的高度没有了。

 

其实科学精神里也应该有人文精神包含在里面,追求的是高度,追求的是文化,追求的是品位,你说这个理解对科学起什么作用?

 

但是这场争论里面,好多文学家起来了,搞文学的人其实是不懂科学的,他批评科学家,说科学家从根本上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不是思想家,而只是工匠。

 

这话显然有偏见,但是它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现在好多好多搞科学的人,其实就是工匠就是工人,就像很多老师一样只是教书匠,不是教育家,教书匠是什么,只是把别人的知识传授教授而已,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当然好的老师,肯定有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及好的教育思想的。

 

思想家是什么?思想家不是只讲别人的,当然对一般人来言,能去了解别人的思想把它讲出来也已经很难了,但是,思想家他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独自的思想,科学家也是一样的,必须有自己独创的东西。

 

要有自己的思想的,有自己的精神高度的,这场讨论其实就是在讨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过去人们认为是对立的,我认为不是对立的,我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高度统一的,完全一致的,如果你学过自然辩证法的话,这些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对我们当代文化教育观的养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就是说西方的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今天一直都很大。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还有人文主义的影响都很大。

 

当今的科学观,文化馆,教育观,有很强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倾向。

 

第一,   科学是功利化的导向。


钱,利润,项目,什么叫做好,能赚到钱就ok,那一个科学家有项目挣到了钱就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吗?

 

牛顿有几个项目,爱因斯坦有几个项目?他们能够得到多少钱?没有,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可能都没有,然后我们这是谁最有钱,谁是最伟大的科学家。这就导致了科学的功利化导向。

 

在中国,忽视原始性的理论创新,山寨抄袭成风,但是科学家更应是思想家,而思想是无价的,没有这样的环境和制度,中国科技的发展前途堪忧。

 

当然这也是由市场环境所决定的,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了,你这个科学家还有单位要活的吧,要活的话你就得去挣钱吧,找项目吧,这个单位你给我项目之后我说你好,为什么,挣钱了能养活一帮人啊!

 

但是,这样一种关系和科学本身,是两回事,国外当然也有这个问题,但是人家有更好的创新环境和制度,还有更高的科学素养,而中国却是这方面先天不足的,你也别盲目的喊着赶超这个赶超哪个,如果大的环境和思想观念,不改变的话,这都是空话。

 

项目是什么,项目只是比较应用性的,实用性强的,使用成熟技术的,那个项目越大钱越多。你要知道往往实用性强的应用性强的,往往理论是没有创新的,你看搞基础数学的,他项目拿不到,为什么?他纯理论,你不能说这些纯理论没有用,你说造个什么东西出来那是应用性的,他能得到很多钱。

 

这样一来,所以理论高度的人他不干了,他就慢慢去搞项目挣钱了,为什么?这就像现在很多学生,大家很多考大学时都选择了工科,工科说白了容易挣到钱,拉到项目啊,然后是理科,就是不是拿到项目了吗?然后要有工人干活啊!第三才是文科赚不到钱。

为什么?因为越到文科里,他越搞思想上面的东西,所以在市场经济里面是挣不到钱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方法里面重实证,轻创新。这种重经验证据,轻大胆怀疑猜想创新。我们一个个都在干活,都在验证什么,你说你用的所有东西中,哪一个是你原始性的创新,很少基本上没有了。

 

而且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往往是原始性创新的人,他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也就是说我辛辛苦苦搞了一个创新,搞了一个发明还没有运用的市场上,早就被人家偷走了。

 

王选一开始是被边缘化的,他说我到了60岁了,其实我已经什么都干不了了,好了他们又开始重视我了,把我放到主席台上,电视里频频露面,当我最有需要最有创造力的三四十岁的时候,没有人来帮我,通过这个现象,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文化建设,科学与人文失调,重科学轻人文,这就是当前中国的环境。

 

但是在我的理解中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个文化部,一个科技部,好像文化里面没科技,科技里面没文化,好像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东西,你说科学是不是一种文化,科学在西方恰恰是一种最重要的文化,可是我们不把文化当作文化用,就是当做技术用,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啊!

 

你看我们中国最高制度的设定,竟然是把他们分割开的,连最高层的人的认识就这个水平,不管是科学和人文,你怎么可能竞争得过西方呢?

 

说到当前的教育系统,就是更惨败的了。当前中国的教育是什么?就是实证主义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人的充分培养和教育,科学教育缺乏人文性,人文教育本身也缺乏人文性,当然也缺乏科学性。我们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就是考试啊,把活生生的人压抑的,有些孩子都受不了要自杀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考,考完以后,就觉得厉害聪明,可是你不知道,学生可怜啊,连坐牢都不如,坐牢还有点自己思想的自由吧!

 

其实,当我反思这些的时候,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所谓的很多考试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的,没用的,真正的教育是什么,你自身有所发展,但是我们今天,教育的话绝大部分是实证主义的,教育方式而且是填鸭式的,老师和学生压根不是平等对待的,教学当然也不是相长的。

 

这个教育系统很残忍啊,他压根儿就没有关注学生的人性,没有把学生当人来看待,他只告诉你今天排名是多少,考分是多少,明天上去了,后天下来了,老师在关注这个问题。你现在想想,这玩意真的重要吗?

 

现在听什么很多人考状元啊,状元出来了以后,就了不得了,我的观点是你盯着这个状元,你看他将来,到底会是什么样,他只是考得好而已,考是什么,考是实证的,给你出一个题,你把它解出来,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一种思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教育是一个互动,互相提高的过程,不管老师和学生,结果填鸭式的教育就假设学生是个大笨蛋,这样一来,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呆头呆脑,我曾经上过很多课,人家外国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令人震惊,而中国学生任凭老师喊破了喉咙,下面没有一个人理他。

 

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学生早已经麻木了,老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也没有其他想法,也提供不出想法了。

 

我在这篇文章里,谈到了我对君子和小人的理解,西方哲学如何影响近代中国,中国当代的教育系统是如何的失败。希望看到的人,有点启发吧。

 

以审美的情怀去体验人生11现代西方哲学对中国的影响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koolbing/p/5411166.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