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偏序最小二乘回归

时间:2016-04-27 20:47:29      阅读:31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1. 问题

     这节我们请出最后的有关成分分析和回归的神器PLSR。PLSR感觉已经把成分分析和回归发挥到极致了,下面主要介绍其思想而非完整的教程。让我们回顾一下最早的Linear Regression的缺点:如果样例数m相比特征数n少(m<n)或者特征间线性相关时,由于技术分享(n*n矩阵)的秩小于特征个数(即技术分享不可逆)。因此最小二乘法技术分享就会失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使用PCA对样本X(m*n矩阵)进行降维,不妨称降维后的X为X’(m*r矩阵,一般加了’就表示转置,这里临时改变下),那么X’的秩为r(列不相关)。

2. PCA Revisited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先回顾下PCA。

     令X表示样本,含有m个样例技术分享,每个样例特征维度为n,技术分享。假设我们已经做了每个特征均值为0处理。

     如果X的秩小于n,那么X的协方差矩阵技术分享的秩小于n,因此直接使用线性回归的话不能使用最小二乘法来求解出唯一的技术分享,我们想使用PCA来使得技术分享可逆,这样就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来进行回归了,这样的回归称为主元回归(PCR)。

PCA的一种表示形式: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其中X是样本矩阵,P是X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当然是按照特征值排序后选取的前r个特征向量),T是X在由P形成的新的正交子空间上的投影(也是样本X降维后的新矩阵)。

     在线性代数里面我们知道,实对称阵A一定存在正交阵P,使得技术分享为对角阵。因此可以让技术分享的特征向量矩阵P是正交的。

     其实T的列向量也是正交的,不太严谨的证明如下:

     技术分享

     其中利用了技术分享,这是求P的过程,技术分享是对角阵,对角线上元素就是特征值技术分享。这里对P做了单位化,即技术分享。这就说明了T也是正交的, P是技术分享的特征向量矩阵,更进一步,T是技术分享的特征向量矩阵(技术分享

     这样经过PCA以后,我们新的样本矩阵T(m*r)是满秩的,而且列向量正交,因此直接代入最小二乘法公式,就能得到回归系数技术分享

 

PCA的另一种表示:

     技术分享 (假设X秩为n)

     这个公式其实和上面的表示方式技术分享没什么区别。

     技术分享 (当然我们认为P是n*n的,因此技术分享

     如果P是n*r的,也就是舍弃了特征值较小的特征向量,那么上面的加法式子就变成了

     技术分享

     这里的E是残差矩阵。其实这个式子有着很强的几何意义,技术分享技术分享技术分享大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技术分享就是X在技术分享上的投影。技术分享就是X先投影到技术分享上,还以原始坐标系得到的X’。下面这个图可以帮助理解:

     技术分享

     黑色线条表示原始坐标系,蓝色的点是原始的4个2维的样本点,做完PCA后,得到两个正交的特征向量坐标技术分享技术分享。绿色点是样本点在技术分享上的投影(具有最大方差),红色点是在技术分享上的投影。技术分享的每个分量是绿色点在技术分享上的截距,技术分享是红色点在技术分享上的截距。技术分享中的每个分量都可以看做是方向为技术分享,截距为技术分享相应分量大小的向量,如那个技术分享上的橘色箭头。技术分享就得到了X在技术分享的所有投影向量,由于技术分享技术分享正交,因此技术分享就相当于每个点的橘色箭头的加和,可想而知,得到了原始样本点。

     如果舍弃了一些特征向量如技术分享,那么通过技术分享只能还原出原始点的部分信息(得到的绿色点,丢失了蓝色点在另一维度上的信息)。另外,P有个名字叫做loading矩阵,T叫做score矩阵。

3. PLSR思想及步骤

     我们还需要回味一下CCA来引出PLSR。在CCA中,我们将X和Y分别投影到直线得到u和v,然后计算u和v的Pearson系数(也就是Corr(u,v)),认为相关度越大越好。形式化表示:

Maximize 技术分享

Subject to: 技术分享

     其中a和b就是要求的投影方向。

     想想CCA的缺点:对特征的处理方式比较粗糙,用的是线性回归来表示u和x的关系,u也是x在某条线上的投影,因此会存在线性回归的一些缺点。我们想把PCA的成分提取技术引入CCA,使得u和v尽可能携带样本的最主要信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CCA是寻找X和Y投影后u和v的关系,显然不能通过该关系来还原出X和Y,也就是找不到X到Y的直接映射。这也是使用CCA预测时大多配上KNN的原因。

     而PLSR更加聪明,同时兼顾PCA和CCA,并且解决了X和Y的映射问题。看PCA Revisited的那张图,假设对于CCA,X的投影直线是技术分享,那么CCA只考虑了X的绿色点与Y在某条直线上投影结果的相关性,丢弃了X和Y在其他维度上的信息,因此不存在X和Y的映射。而PLSR会在CCA的基础上再做一步,由于原始蓝色点可以认为是绿色点和红色点的叠加,因此先使用X的绿色点技术分享对Y做回归(技术分享,样子有点怪,两边都乘以技术分享就明白了,这里的Y类似于线性回归里的技术分享技术分享类似技术分享),然后用X的红色点技术分享对Y的剩余部分F做回归(得到技术分享技术分享)。这样Y就是两部分回归的叠加。当新来一个x时,投影一下得到其绿色点技术分享和红色点技术分享,然后通过r就可以还原出Y,实现了X到Y的映射。当然这只是几何上的思想描述,跟下面的细节有些出入。

     下面正式介绍PLSR:

     1) 设X和Y都已经过标准化(包括减均值、除标准差等)。

     2) 设X的第一个主成分为技术分享,Y的第一个主成分为技术分享,两者都经过了单位化。(这里的主成分并不是通过PCA得出的主成分)

     3) 技术分享技术分享,这一步看起来和CCA是一样的,但是这里的p和q都有主成分的性质,因此有下面4)和5)的期望条件。

     4) 技术分享,即在主成分上的投影,我们期望是方差最大化。

     5) 技术分享,这个跟CCA的思路一致。

     6) 综合4)和5),得到优化目标技术分享

     形式化一点:

Maximize 技术分享

Subject to: 技术分享

     看起来比CCA还要简单一些,其实不然,CCA做完一次优化问题就完了。但这里的技术分享技术分享对PLSR来说只是一个主成分,还有其他成分呢,那些信息也要计算的。

     先看该优化问题的求解吧:

     引入拉格朗日乘子

     技术分享

     分别对技术分享求偏导,得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从上面可以看出技术分享(两边都乘以p或q,再利用=1的约束)

     下式代入上式得到

     技术分享

     上式代入下式得到

     技术分享

     目标函数技术分享,要求最大。

     因此技术分享就是对称阵技术分享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技术分享就是技术分享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可见技术分享技术分享是投影方差最大和两者相关性最大上的权衡,而CCA只是相关性上最大化。

     求得了技术分享技术分享,即可得到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这里得到的技术分享技术分享类似于上图中的绿色点,只是在绿色点上找到了X和Y的关系。如果就此结束,会出现与CCA一样的不能由X到Y映射的问题。

     利用我们在PCA Revisited里面的第二种表达形式,我们可以继续做下去,建立回归方程: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这里的c和d不同于p和q,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联系,待会证明。E和G是残差矩阵。

     我们进行PLSR的下面几个步骤:

     1) 技术分享,使用技术分享对Y进行回归,原因已经解释过,先利用X的主成分对Y进行回归。

     2) 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c,d,r分别为: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实际上这一步计算出了各个投影向量。

          技术分享技术分享的关系如下:

          技术分享

          再谈谈技术分享技术分享的关系,虽然这里将技术分享替换成技术分享可以满足等式要求和几何要求,而且技术分享就是X投影出技术分享的方向向量。但这里我们想做的是回归(让E尽可能小),因此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技术分享一般与技术分享不同。

     3) 将剩余的E当做新的X,剩余的F当做新的Y,然后按照前面的步骤求出技术分享技术分享,得到: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目标函数技术分享,这个与前面一样,技术分享技术分享分别是新的技术分享技术分享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4) 计算得到第二组回归系数: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这里的技术分享和之前的技术分享是正交的,证明如下:

          技术分享

          其实技术分享和不同的技术分享都是相互正交的。

          同样技术分享和不同的技术分享也是正交的。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但技术分享和不同的技术分享一般不是正交的。

     5) 从上一步得到回归方程: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如果还有残差矩阵的话,可以继续计算下去。

     6) 如此计算下去,最终得到: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与PCA中表达式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技术分享和不同的技术分享之间一般不是正交的。

          其实这里不必一直计算到n,可以采用类似于PCA的截尾技术,计算到合适的r即可。关于r数目的选取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方法,这与PCA里面的问题类似。

          另外,技术分享技术分享的关系是技术分享

          上面的公式如果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这就是技术分享的回归方程,其中技术分享

          在计算过程中,收集一下P和R的值即可。

     7) 使用PLSR来预测。

          从6)中可以发现Y其实是多个回归的叠加(其实技术分享已经回归出Y的最主要信息)。我们在计算模型的过程中,得到了p和r。那么新来一个x,首先计算u(这里的u变成了实数,而不是向量了),得到

          技术分享技术分享技术分享

          然后代入Y的式子即可求出预测的y向量,或者直接代入技术分享

    8) 至此,PLSR的主要步骤结束。

4. PLSR相关问题

     1) 其实不需要计算v和q,因为我们使用u去做Y的回归时认为了技术分享,其中c是常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前面提到过的Y可以首先在X的主要成分上做回归,然后将Y的残差矩阵在X的残差矩阵的主要成分上做回归。最后X的各个成分回归之和就是Y。

     2) 一般使用的PLSR求解方法是迭代化的求解方法,称之为NIPALS,还有简化方法SIMPLS,这些方法在一般论文或参考文献中提供的网址里都有,这里就不再贴了。

     3) PLSR里面还有很多高级话题,比如非线性的Kernel PLSR,异常值检测,带有缺失值的处理方法,参数选择,数据转换,扩展的层次化模型等等。可以参考更多的论文有针对性的研究。还有PLSR的几个例子在参考文件里面有,不过都不详细。

5. 一些感悟

     本文试图将PCA、CCA、PLSR综合起来对比、概述和讨论,不免对符号的使用稍微都点混乱,思路也有穿插混淆。还是以推导出的公式为主进行理解吧,另外文中个人理解的内容难免有错,望不吝赐教。

     之前也陆陆续续地关注了一些概率图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以后可能会转向介绍这两方面的内容,也会穿插一些其他的内容。说实话,自学挺吃力的,尤其对我这样一个不是专业搞ML的人来说,也需要花大量时间。感叹国外的资料多,lecture多,视频多,可惜因为我这的网速和GFW原因,看不了教学视频,真是遗憾。

6. 参考文献:

     1.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A TUTORIAL. Paul Geladi and Bruce R. Kowalski

     2. 王惠文-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及应用

     3.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4. A Beginner‘s Guide to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

     5. Nonlinear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 Overview

     6. http://www.statsoft.com/textbook/partial-least-squares/

     7. Canonical Correlation a Tutorial

     8.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偏序最小二乘回归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xsyl/p/544003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