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数据结构--堆的实现之深入分析

时间:2016-05-07 17:55:35      阅读:21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一,介绍

以前在学习堆时,写了两篇文章:数据结构--堆的实现(上)   和   数据结构--堆的实现(下),  感觉对堆的认识还是不够。本文主要分析数据结构 堆(讨论小顶堆)的基本操作的一些细节,比如 insert(插入)操作 和 deleteMin(删除堆顶元素)操作的实现细节、分析建堆的时间复杂度、堆的优缺点及二叉堆的不足。

 

二,堆的实现分析

堆的物理存储结构是一维数组,逻辑存储结构是完全二叉树。堆的基本操作有:insert--向堆中插入一个元素;deleteMin--删除堆顶元素

故堆的类架构如下:

public class BinaryHeap<T extends Comparable<? super T>> {
    
    private T[] array;
    private int currentSize;
    
    public BinaryHeap() {
        
    }
    
    public BinaryHeap(T[] array){
        
    }
    
    public void insert(T x){
        //do something
    }
    public T deleteMin(){
        
    }
    
    //other operations....
}

 

①insert操作

1     public void insert(T x){
2         if(currentSize == array.length - 1)//数组0号位置作为哨兵
3             enlarge(array.length * 2 + 1);0
4         
5         int hole = currentSize++;
6         for(array[0] = x; x.compareTo(array[hole / 2]) < 0; hole /= 2)
7             array[hole] = array[hole / 2];//将父节点往下移
8         array[hole] = x;//将待插入的元素放置到合适位置
9     }

1)数组0号元素作为哨兵,可以避免交换操作。

因为,在与父节点的比较过程中,若父节点比待插入的节点大(子节点),则需要交换父节点和待插入节点。而引入哨兵,将待插入节点保存在数组0号元素处,当父节点比待插入的节点大时,直接用父节点替换待插入的节点大(子节点)。

2)复杂度分析

可以看出,最坏情况下,比较进行到根节点时会结束。因此,insert操作时间取决于树的高度。故复杂度为O(logN)。但是在平均情况下,insert操作只需要O(1)时间就能完成,因为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节点都会被调度至根结点,只有在待插入的节点的权值最小时才会向上调整堆顶。

此外,对于二叉树,求解父节点操作: hole = hole / 2, 除以2可以使用右移一位来实现。

因此,可以看出d叉树(完成二叉树 d=2 ),当 d 很大时,树的高度就很小,插入的性能会有一定的提高。为什么说是一定的??后面会详细分析。

 

②deleteMin操作

deleteMin操作将堆中最后一个元素替换第一个元素,然后在第一个元素处向下进行堆调整。

 1     public AnyType deleteMin( )
 2     {
 3         if( isEmpty( ) )
 4             throw new UnderflowException( );
 5 
 6         AnyType minItem = findMin( );
 7         array[ 1 ] = array[ currentSize-- ];//最后一个元素替换堆顶元素
 8         percolateDown( 1 );//向下执行堆调整
 9 
10         return minItem;
11     }

 

 1     /**
 2      * Internal method to percolate down in the heap.
 3      * @param hole the index at which the percolate begins.
 4      */
 5     private void percolateDown( int hole )
 6     {
 7         int child;
 8         AnyType tmp = array[ hole ];
 9 
10         for( ; hole * 2 <= currentSize; hole = child )
11         {
12             child = hole * 2;
13             if( child != currentSize &&
14                     array[ child + 1 ].compareTo( array[ child ] ) < 0 )
15                 child++;
16             if( array[ child ].compareTo( tmp ) < 0 )
17                 array[ hole ] = array[ child ];
18             else
19                 break;
20         }
21         array[ hole ] = tmp;
22     }

当从第一个元素(堆顶元素)处向下进行堆调整时,一般该元素会被调整至叶子结点。堆顶元素的高度为树的高度。故时间复杂度为:O(logN)。

 

③其他一些操作

1)decreaseKey(p,Δ)/increaseKey(p,Δ)---更改位置p处元素的权值

这两个操作一般不常用。它们会破坏堆的性质。因此,当修改了p处元素的权值时,需要进行堆调整(decreseKey为向上调整,increaseKey为向下调整)

2)delete(p)--删除堆中位置为p处的元素

前面介绍的deleteMin操作删除的是堆顶元素,那如何删除堆中的任一 一个元素?

其实,可以将删除堆中任一 一个元素(该元素位置为 p)转换成删除堆顶元素。

借助 1)中的修改位置p处元素的权值操作:decrese(p,Δ)。将p处元素的权值降为负无穷大。此时,该元素会向上调整至堆顶,然后执行deleteMin即可。

 

三,建堆(buildHeap)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向前进行向下调整。

1     /**
2      * Establish heap order property from an arbitrary
3      * arrangement of items. Runs in linear time.
4      */
5     private void buildHeap( )
6     {
7         for( int i = currentSize / 2; i > 0; i-- )
8             percolateDown( i );
9     }

i 的初始值为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的位置。

 时间复杂度分析:

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与堆中所有的结点的高度相同。

 分析如下:首先,叶子结点的高度为0。而建堆,就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不断调用percolateDown(i),percolateDown(i)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就是位置 i 处节点的高度。在上面第7行for循环中,当 i 自减为1时,表明已经到了堆顶元素,因此整个buildHeap的时间复杂度就是所有非叶子结点的高度之和。而叶子结点的高度为0,故buildHeap的时间复杂度可理解成 整个二叉堆的所有的结点的高度之和。

而对于理想二叉堆而言:(二叉堆是一颗完全二叉树,理想二叉堆为满二叉树)

所有结点的高度之为:2^(h+1)-1-(h+1)。其中,h表示二叉堆的高度

又可以表示成:N-b(N),N是堆中结点的个数,b(N)是N的二进制表示法中1的个数,如:b(7)=3

 

四,d 堆

上面分析了二叉堆的基本操作。那什么是 d 堆呢?为什么要有 d 堆呢?

对于二叉堆,d=2。顾名思义,d堆就是所有节点都有d个儿子的堆。为什么需要这种堆?

分析二叉堆的基本操作,insert操作需要定位父结点,这需要一个除法操作,操作的次数与树的高度有关。deleteMin操作需要找出所有儿子中权值最小的那个儿子,而寻找儿子节点则需要乘法操作,操作的复杂度与儿子的个数有关(d越大,节点的儿子数越多,查找越慢)。

假设,我们的需求是有大量的insert操作,而仅有少量的deleteMin,那d堆从理论上讲就有性能优势了。因为d 远大于2时,树的高度很小啊,但是当d不是2的倍数时,除法操作不能通过移位来实现,也许会有一定的性能损失,这也是为什么insert操作分析中讲的“插入性能会有一定的提高”。

而如果有大量的deleteMin操作,那d堆反而可能会除低性能,因为:d 越大,说明节点的儿子个数越多,找出权值最小的儿子就需要更多的比较次数了。

可见,d堆的提出,是因为需求不同而导致的。比如,insert属于高频需求.....

 

五,二叉堆的不足

根据上面的分析,二叉堆的insert复杂度O(logN),deleteMin最坏也是O(logN)。

但是如果需要查找堆中某个元素呢?或者需要合并两个堆呢?

对于二叉堆而言,对find 和 merge操作的支持不够。这是由二叉堆的存储结构决定的,因为二叉堆中的元素实际存储在数组中。正因为如此,所有支持有效合并的高级数据结构都需要使用链式数据结构。

 

六,其他形式的“堆”

为了克服二叉堆的不足,提出了一面一些类型的堆,它们主要是为了支持merge 和 find 操作。这就不详细介绍了。

①左式堆

对堆的结构有一定的要求:它有一个“零路径长”的概念,①任意一个节点的零路径长比它的各个儿子的零路径长的最小值大1。②对于堆中每一个节点,它的左儿子的零路径长至少与右儿子的零路径长相等。

 

②斜堆

对堆的结构没有要求。

 

③二项队列

 最大的特点就是,做到了merge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logN),而insert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1)。

数据结构--堆的实现之深入分析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apjin/p/545999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