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去年年底的时候买了一只Kindle Paperwhite,因为尺寸较小,方便携带,所以也比较适合看一些非技术类的图书。加上每天上下班路上的2个小时,等电梯时间,以及吃饭等座的一些闲暇时间,看了一些书,有时候突然觉得,只有这些小的碎时间才是最自由的,平常上班时间为了生活,晚上回来要休息积蓄能量。几个月下来也零零散散的看了一些书,有时候看着看着很想写点东西,就在手机上用OneNote记了作为读书笔记,本来想在朋友圈分享的,由于字数限制就写了这篇水文,下面就按照觉得有意思的顺序来逐个些吧,共九本书,后面再凑够9本再写一篇,哈哈。
1:《红楼梦》,我第一次读完了,前八十回写的非常精彩,节奏舒缓,故事的组织和穿插真是行云流水,写的云淡风轻,看完之后还能回味。后四十回明显感觉到人设都不一样了,尤其是林妹妹都吃起了五香大头菜,大观园的生活水平下降的有点快。后面的章节更惨,一节死十几个人,结尾也比较仓促,不过结局在第五回通过判词的形式已经告诉读者了,后四十回有些章节比如"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写的还可以。不过大结局跟曹雪芹在第五回写的“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一样,变成了兰桂齐芳,皆大欢喜。不过不管怎样,还是非常好看的一部小说。
2:《唐宋词十七讲》如果喜欢诗词,可以看《迦陵讲演集》这个系列。这本书主要是讲词的起源,以及如何欣赏一首词。讲的不错,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语码”和“感发”的阐述,很多诗词读不懂是因为这方面的积累不够,使得错过了很多很好的诗词。还有就是,相较于“诗言志,文以载道”较多的承载了政治、功名,而词本来来源于“花间”,用来传唱,有点类似现在的流行歌曲,所以内容很丰富,不过非常讲究音律,但是后来由于一些文人比如温庭筠,韦庄,王安石,欧阳修,这些人大都官至宰相,使得词变得诗化了。我们对诗词的了解可能主要是来自于语文课本吧,我自己比较喜欢,所以读的应该算是比较多。不过后面讲到的清代的吴文英和王沂孙,这两个人之前根本没听过,算是涨了知识。这本书是个演讲集,个人感觉唯一有点不好的是,硬将西方的文学理论拿过来解释古典的诗词,还有地方略显啰嗦,要有耐心。
3-4:《边城》和《受戒》这两本书都是两篇短篇小说,作者恰好是师徒关系,故事一个发生在湘西,一个在苏北,可以看到同样是写爱情,一个写的凄美,一个写的明快,都美的像童话。不过我更喜欢后者,这里面的爱情,简单、甜蜜、自然,里面对乡村的描述有着童年的记忆。
5:《朝花夕拾》是一本小册子,主要是鲁迅的童年回忆,但如果只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可能觉得作者是在带着乡愁回忆童年,但里面还有《阿长与山海经》、《猫狗鼠》、《二十四孝图》这些文章,可以看到这回忆里面也有控诉。不读完全文,真要被语文课本给骗了。
6:《卓别林自传》,我很喜欢本书的副标题----一生想过浪漫的生活。这句话说明了卓别林一生的最大特点,即使是在朝不保夕的生活中,也依然乐观,依然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不曾沾染市井恶习,坚持注意语法和礼仪,他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将痛苦转移,至少在精神上,是一个高贵者。现在的有些流行歌曲,比如《好久不见》的MV,以及《鞋子特大号》,了解完这位喜剧天才的一生,可能对这些歌曲有点不一样的体会。
7:《南渡北归》这部书共有三大本,这部书最大的特点是章节后面的注释竟然快要比正文还要多,大概讲了明国时代的大师的一些趣闻吧。印象比较深的是梁启超同学,他是变法维新的先驱,自己生病,当时有一个肾坏了,大胆试验西医,就是现在的外科手术,那时的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但悲剧的是,做手术时被当时的协和医院把好的那个给割了,结果靠坏的那个支撑了几年。徐志摩同学当时还为梁同学鸣不平说“白丢了腰子”,然后一大批人准备以这件事批判攻击西医,梁同学及时出来制止;还有里面讲到了文革,一大批文人,比如当时吴晗,翦伯赞,钱穆,包括胡适最器重的小儿子都担心受迫害纷纷站出来批判没有被招安的胡适,傅斯年,那段历史到现在读起来仍然觉得不寒而栗;里面讲到了河南安阳的殷墟的考古发掘,讲到了黄万里,讲到了三门峡工程的错误决策使得渭河流域发生大水灾;讲到了国民党跑到台湾的时候,接走了和转移了很多有名的知识分子,以及很多文物古董,现在想想也许是因祸得福,不然文革中不知要毁坏多少。总的来说,作为趣闻增长知识还是不错,但是不太喜欢作者的一些语言,时不时喜欢用一些比较低俗的歇后语,这个有点受不了。
8:《支付战争》这本书主要讲PayPal的发展史,可以认为是国外版本的支付宝,eBay上的默认支付方式,可能国内用的不多。里面讲到了PayPal的创建理念,它的理想是提供一种多语言,多货币的国际服务,这样当一国的货币出现危机时,可以通过Paypal将存款转移,用户可以自行选择稳定的币种与其他民众自由交易。这样,一国的政府就会面临更多压力,维护货币稳定。否则,人民会停止使用本国货币,转而使用不受政府控制的外币。这种理念在创建的时候就有,是不是很了不起。另外埃隆·马斯克也是曾经主导PayPal的重要人物之一,有一个细节是他硬要把PayPal的网站改为X.com,遭到很多人反对,X这个单词在西方语言词汇里有不好的含义,并且无法反应支付这一领域特点。后来因为与其他管理层不合,被迫离职,后来创建了现在大火的Tesla电动汽车和SpaceX可回收火箭发射公司。
9:《高铁风云录》这本书,主要讲了各国在高铁发展方面的经历以及我国高铁的发展进程。以前有句话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可能描述的是“动力集中型”列车,现在的高速铁路都是“动力分散型”即几动几拖,比如4M4T,就表示8节车厢4动车4拖车。动车里面技术最好的是日本川崎重工联合体和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和加拿大庞巴迪次之。读完这本书会发现中国高铁的发展真的是很了不起,基本上引入了各国主流的动车技术,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走了其它国家需要半个甚至一个世纪的路程,成为高速铁路里程数第一大国。动车刚开始大概是在2010年的时候,我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觉得票价太贵了,作为一个还在读书的学生太穷。举个例子来说从武汉到上海的K次列,大概要15个小时,车票价大概是150多块钱,学生票70多块钱,而同等的动车只要5、6个小时,大概250多快钱,学生票不能半折只能折扣普通火车硬座的一半价格大概70多块钱,价格贵了一半多。那个时候觉得属于没钱有闲。快十几个小时贵一两百觉得很不划算,并且动车开通之后原本很多K次列车都停开了,现在想想归根结底是读书的时候穷啊。现在有了动车,可以朝发夕至,加上手机购票和支付有方便,比如想明天回家今天就可以搞定,但是在十年前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去火车站或者代售点排巨长队伍买票,然后在火车上坐十几个小时才能到家。以前读书春节回家通宵火车站排队,然后在火车上坐四十多个小时太令人映像深刻了。我国引入动车的方式和外资汽车在中国一样需要联合成立合资公司。这就使得不同的动车舒适性和体验上是不一样的。每次坐动车的时候我都会无聊的跑到车头去看编号。如果是CRH1型是跟加拿大合作,车头跟上海的地铁三号线差不多,地铁其实也是动车的一种,所以动车的生产商一般也是地铁的生产商,在上海地铁1号线上看到了西门子的标志,5号线上看到了阿尔斯通的标志,武汉的地铁上就有中国北车标志。如果是CRH2型,这也是最多的一种动车,这型动车是日本新干线技术的低配版引入,稳定性和舒适性都很好,加上基础框架好国内的研发人员在这个基础上改出了300公里以上的高铁。大部分的D车和小部分G铁都是CRH2型的。如果坐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高铁有可能会坐上CRH3型的,这种车是德国西门子技术,非常快。 如果坐上了CRH5可能就比较悲催了,铁道部当时招标不允许摆式列车技术,法国阿尔斯通在宽体摆式列车为基础,但取消了装设的摆式功能,初期故障率很高,很多地方设置的也不是很人性化。这本书还讲到了一个地方,说是中国高铁里程数在短时间内能够越居世界第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修路的时候“以桥代路”,通过桥桩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沉降问题。这本书可以作为简单的科普吧,有的大段大段的章节都是讲铁路发展的历史,有点凑字数的意思。
完。。。
附上书的封面。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ngecnu/p/Some-Reading-Book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