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最近30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出现“双轨经济”。第一轨是钱生钱的快车道,也叫资本经济,将财富迅速的聚集到少数人手中,那些大权在握的人在“钱生钱的资本经济”的推动下,攫取着丰厚的利润;另一轨是经济慢车道,这一轨道也被称为实体经济,这条道路是众多的饿劳苦大众,人们从事商务活动、产品生产将,从而创造财富。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大批的公司高层,因经济的小幅增长,得以一夜暴富,与之相反的,更多的人因此而生活水平急速下滑。
财富的过度集中,主要源于富豪阶层收入急剧膨胀的同时,中层和底层平民的收入却停滞不前。
虽然企业的利润不断上升,但随着劳动力议价能力的削弱,大部分工薪族的实际工资的收入增长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生产能力增长的速度。
明天的钱花着很爽,但终归要还。
按揭贷款的监管放松和建房互助协会时代的没落,也为金融高管的高薪铺平了道路。
(英国)在当时全国性工资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要想撑起如此高额的房价,贷款似乎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而实际上,这跟稻草解决的不单单是住房问题,还有很多家庭的日常开销。
(信贷)浮华的背后是债台高筑。
如xxx这样子的金融机构,迫于政治压力,大开闸门,向没有稳定收入的人群大肆方法贷款。但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那些以债务融资方式而新建造的房屋和公寓楼,又该买给谁呢?
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没有得到工资增长的配合,生产力和工资之间的差距急剧上升。收入远远落后于消费品的扩张,当时的生产力,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富人一首托起的。
亨利-福特已经意识到建立在低收入、高收益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存在一个严重的内在矛盾,即如果工人薪金不够高,他们就没有能力购买这个国家的产品。
富人把增长的财富主要投资到资本货物或者投机活动中,当大多数人的收入不足以消费全部产出的时候,经济体系时不稳定的。
结构性贫困、不固定的就业和低工资意味着美国是一个没有消费能力的的消费社会(Now is China)。
让富人更富,是自由经济思想的核心。
政府是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幕后黑手。
薪资增幅与总体经济增幅的“分道扬镳”,将会是经济失衡的导火索。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沉沦,金融业却都一举成为了中流砥柱,财富的分配在这两个行业中,可谓天壤之别。金融业节节攀高,而制造业却一落千丈。
薪资的高低决定了其对工作的追捧程度。而中等人才微博的工资也意味着中等人才数量的减少。随着技术人才的短缺,相应的工种也随之销声匿迹。
过去的30年中,各行业薪资锐减,失业率却与日剧增,相对而言,金融业不但置身事外,而且是最大的赢家。事实还远不止如此,如今,美国、英国乃至全世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而幕后唯一的黑手,确实这唯一的赢家--金融业。
资本过剩的主要影响,却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迅速占领。银行家利用杠杆原理,使占领速度节节攀升。
渐渐的,金融业与国内产值开始“分道扬镳”。大部分的剩余资金都在交易中消耗殆尽,而极少用于新财富的创造。
资金外流并非俄罗斯独有的现象,因为人们都会收到高回报率的诱惑,从而导致资金从一个国家流入另外一个国家,而且其中多数都来自最贫穷的地区。
现在的货币体系,就是一个钱生钱的机制,除此以外,一无是处。
管理者无中饱私囊,其优者,皆洁身自制。盖身负重债,若贪慕权贵,众皆仿之,岂不乱哉?
随着金融市场的管理松懈,一个心形的商业模式悄然而起。这种商业模式最主要的驱动力是追逐“股东利益最大化”,认为企业最主要或者唯一的使命就是为股东利益服务,在此基础上,可以抛开一切旁的责任。……企业的社会价值荡然无存,小工群、低薪资成了企业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工会组织的没落,又为这把钥匙,铺平了道路。
随着金融并购案的日益加剧,企业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上,而只能听命于那些新进的银行家、金融家。这些颇有权势的银行家、金融家,对于他们充足的企业的业务知之甚少,也很少到其公司实地考查。他们的重组行为,本就不是以改善企业情况或者员工福利为目的的。他们关注的时候充足能给们带来多少利润。这是一场赢取明天之利的游戏。
高管的薪酬与企业的业绩之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微弱。
在股票持有的时间上,金融业更是只顾眼前利益。他们在短期内频繁买卖公司股票,使得股价大涨大跌。
金融业就好比是杜鹃,自己壮大了,却将其他行业逼入绝境。
私募股权已经成为私人财产的主要投资方式。
大多数交易或多或少都是执行者的一种赌博。无论该笔交易中期成果如何,交易的设计者们只关心这个过程所带来的高额佣金和红利。如果交易失败,除了员工和投资者之外,其他人没有任何损失,也不存在事后算账一说。
经济在下滑,而银行却在壮大。
只要企业一心要闲置闲散工人,并压榨工人的劳动报酬,那么这种情况就再也没有恢复正常的余地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ongsg2016/p/547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