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下载完整视频:下载完整MP4文件
混合IT架构是趋势,但最终不是公有云一统天下,而本地IT必然继续存在,因为:
要实现混合IT架构,需要从多个方面的努力
连接性(连接物理环境和云环境)
– VPN
– 光纤直连
迁移工具
– 数据迁移(如Storage Gateway服务)
– VM迁移(如VM Import/Export服务)
– 网络规划迁移(使用VPC来制定子网、ACL等)
企业组织架构信息同步
– 云中的AD、LDAP等信息同步(可以使用Directory Services 服务)
常见的混合云架构应用模式
之所以定义为IT混合架构中,而不是混合云:因为企业可能是公有+私有云的模式,也有可能是公有+私有数据中心(没云)的架构
Gartner对混合IT的定义:混合的IT架构是指结合“内部和外部的服务”,通常通过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来实现业务结果
AWS对混合架构的定义:服务+解决方案=业务结果
Gartner:2017年底,近半企业都会采用混合云部署
但是,混合架构是旅程,不是目地。AWS重点推荐混合架构的目的,是告诉用户最终还是需要选择“云”,混合架构只是渐进、过渡式的路线方法
从IT整体(中、高)层面来看混合架构
企业本地/现有工具 | 云中对应架构&功能 |
---|---|
企业目录登陆(Corporate Directory) | 身份认证 IAM Policies |
虚拟化VM镜像(Virtual Images) | VM Import/Export转换成AMI |
私有网络(PrivateNetwork) | VPC Network |
客户数据(Your Data) | Our Storage通过Storage Gateway转移到S3 |
本地部署的应用(On-Premise Apps) | 你的云应用 |
常见公有云基础服务(核心)
高级功能
还可以DC+VPN叠加的使用模式:光纤中不直接走IP,而是在之上再搭建VPN通道,收益是:
单纯的将不同的业务类型放到不同的云中,例如:生产环境在本地,开发环境在AWS
例如将3层架构的web前端放入云中,那么可以:
- 使用ELB保障扩展性
- 通过AS服务应对访问量增加
- 额外还可以通过CDN来加速访问,以及抗DDos攻击
将应用层、数据库放入AWS,而本地保证前端,场景是:
- 例如:拥有全球业务的公司,需要严格控制web的访问权限,而后端由于不直接暴露所以放入AWS
- 例如:将大数据分析,数据查询访问在本地数据中心,而后端需要大量处理能力的时候使用AWS
将web和数据库放入云中,而将应用层放入本地数据中心,场景是:
- 应用处理有客户的核心技术(例如密码机、特殊硬件等),需要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里
- 还有将DB放在本地的,因为:数据比较重要,核心机密等,需要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里
使用数据服务storage gateway,将私有云数据放入公有云S3中,包括:
- 直接使用,虚拟存储卷可以连接作为iSCSI,NFS,CIFS卷使用
- 缓存用法,所有数据都在S3,但是常用数据放在本地
企业内部人员认证需要统一使用LDAP、AD等应用进行管理,可以直接在AWS中部署另一套一样的基础架构(不同VPC和子网都有AD,然后同步策略)
好处是:
挑战是:需要分别管理不同的AD服务器
注意:需要IPSec VPN 或者DC直连方式
也可以使用AWS自己的认证服务,AWS Directory Service,并且提供了2种模式来适应企业认证管理的工作
1、自助申请云中部署的 Directory Service Connect连接器,然后可以复制云中策略,AWS提供可靠性支持
2、部署一个EC2主机,然后跑一个叫做Simple AD的应用来实现类似功能(Samba 4 Active Directory兼容)
另一种选择,也可以通过AWS提供的IAM进行控制
- 通过在IAM中创建一个令牌,然后将令牌分配给应用,并且通过角色来管理权限
- IAM支持已有的RADIUS-based MFA
注意:需要IPSec VPN 或者DC直连方式
混合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监控工具对本地数据中心和公有云中的事件进行统一管理
云中使用CloudWatch和CloudTrial。本地需要使用SIEM 聚合器工具(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
- CloudTrail就是记录所有标准API的操作记录的服务。云中所有的互动,包括控制台、命令行、编程等都会通过标准API跟云进行通信
- CloudWatch就是对所有AWS服务所创建的实例、资源状态进行监控
具体做法:
背景:米粉狂欢节,一天每2小时一次抢购。211.2万台手机,1460人参加,吉尼斯世界纪录
架构情况: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qxk2001/article/details/5134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