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为什么中国软件行业远远落后于美国

时间:2016-05-13 00:22:49      阅读:20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为什么我们很少用到国内优秀的大型软件,例如我们正在用外国的IDE,例如我们正在用外国的操作系统,我们公司是做信息安全方面产品的,最近公司计划考察一些新的产品来代理,把这个活派给我,我找了一些产品来了解和分析,这期间也和一些客户进行了交流,发现一个国内软件产品和国外软件产品的区别:

同样功能的软件,国内软件基本还处在目标是“节约人力”,“用机器代替人”来做事情,目的是比较高效率地把一些需要人做的重复性的工作做好。比如,我接触 的一些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只是简单地把人为操作的过程记录下来,在报表方面,也是简单地对数据进行罗列。几款国产软件的比较(特别是我直接和 他们销售、售前工程师沟通的时候),他们对国内竞争对手的对比,都停留在“我能实现这个功能(某个技术细节),他实现不了”,“我的报表功能比他丰富,报 表格式可以有好多种“之类;

   而同样的软件,国外几款优秀的软件,已经上升到“(部分)代替人思考”,“总结——学习——应用”的阶段,他们有很严谨、较领先的算法,一方 面,可以基于软件厂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积累,对原来的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建模,不断提高新产品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产品本身能基于收集客户的使用 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并根据算法,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引导客户在使用产品中,通过产品自身“学习”,不断把产品用好。例如:数据库审计产品,可以根据某用 户使用某个库的频率,自动地建模,一旦某一点该用户的行为模式与原来的历史操作不符,则果断地对该行为进行判断,到底是“敏感”的操作,还是“需要禁止” 的操作,从而,在事先预防危险行为,而无需事事都需要管理员去制定规则。

    由此又想到为什么国内的软件行业一直进行重复性、模仿性、山寨性的恶性竞争,我个人思考觉得:一方面,国内的立法、环境没有鼓励和保护软件从业人员去做这种底层算法、提高产品
“智力”的工作;另一方面,国内的客户还没深刻理解这种“智能型”产品和“体力型”产品的根本差异,我们每次投标,客户都会罗列出一项一项很细化的功能, 作为评分依据,引导厂家在细节上死抠再死抠;再一方面,前面两个因素,由反过来造成了那些愿意去做算法、去加强产品“智力”的厂商,比愿意加强“体力”的 厂商更死得早。

    同样的同类产品竞争,在国内,一般都是一个好的产品出来,于是立马冒出来N个和这个产品功能、界面类似甚至完全一样的产品;于是,这个先出来的产品陷入无 止境地细化功能,细化界面的循环中去;一个后进入的厂商,很容易就可以把先进入的厂商打死或者一拥而上挤死。
   在国外,可能是一个产品出来以后,这个厂家先会花费很多精力夯实底层的算法和业务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积累的数据,不断优化建模,从而 更匹配用户的使用习惯、更能指导和引领使用这个产品的用户获得“智能”方面的提升和开支节省。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越能把算法做好的厂商,越符合客户习 惯,越获得更多客户(获得客户各方面的数据和反馈),从而反过来作用与产品,更能提升产品质量。一个后进入的厂商,因为无法获取这些基于经验和数据得到的 核心算法和模式,从而无法进行同质化竞争,只能逼迫这个后进厂商下功夫去另辟蹊径,研发自己特色的功能和算法,从另一个角度来打动客户,而不是简单模仿。
     一句话,国内软件界,比的是体力(性能)和功能的罗列和细节;国外优秀软件,比的是内功和“智力”和特色。(作者:游吧看吧

为什么中国软件行业远远落后于美国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i_like_cpp/article/details/51341012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