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最近闲来无事,翻看起旧课本《信号与系统》,不经意间对一些基础问题有了新的理解角度。在上学的时候,我搞不清楚,这傅里叶变换是毛?明明一个时域波形,非要搞出个频率出来,虽然很好用,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在让人头大。
我们人类可以观测的东东,是在特定时刻的一组数值。以一维的信号而言,比如听声音,感觉到的是每个时刻鼓膜的震动强度——当然,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实数。对最简单的一个单频率震动而言,耳朵听到的是一个正弦波:
t = 0:0.00025:1-0.00025;
f = 500;
s = cos(2*pi*f*t);
plot(t,s);
上图中,横轴为时刻,纵轴为该时刻的声音强度。由于这个强度是实数,因此,把它放在复平面上,所有时刻的值都在X轴上。现在,在X轴上放置一个水笔,并且用各个时刻的声音强度控制笔的位置,让一张纸向下滚动,我们看到了下图:
这个钢笔的X坐标与声强重合:
好了!接着上面说,由于存在第一部分里的公式,我们可以写出:
这是什么?沿着实轴做余弦运动的质点,可以表示成复平面两个转动向量的加成。你看,
图中,只画了实轴和时间轴,这里因为图片摆放关系,时间轴和虚轴重合,但虚轴和时间没有关系,不要被误导!
在这一篇我们只观察了由两根棍子反着转(数学上叫共轭)形成的东东,下一篇,看看多个棍子的旋转会发生神马。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goldenhawking/article/details/51348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