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Express框架

时间:2014-08-01 13:33:21      阅读:29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des   style   blog   http   java   使用   os   io   

概述

Express是目前最流行的基于Node.jsWeb开发框架。它可以快速地搭建网站原型。

Express是一个node.js模块,采用npm全局模块。

sudo npm install -g express

 

安装完成后,在工作目录新建一个新项目,假定叫做node-demo

express node-demo

 

这时,工作目录中就会生成一个node-demo子目录。进入该目录,安装所需要的模块。

cd node-demo

npm installl

 

如果浏览这个子目录,就会发现express自动生成了以下的子目录和文件。

  • node_modules子目录:用于安装本地模块。
  • public子目录:用于存放用户可以下载到的文件,比如图片、脚本、样式表等。
  • routes子目录:用于存放路由文件。
  • views子目录:用于存放网页的模板。
  • app.js文件:应用程序的启动脚本。
  • package.json文件:项目的配置文件。

然后,在命令行下运行下面的命令,就可以在浏览器中访问项目网站了。

node app

 

默认情况下,网站运行在本机的3000端口,网页显示Welcome to Express

运行原理

底层:http模块

Express框架建立在node.js内置的http模块上。

http模块生成服务器的原始代码如下。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app =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writeHead(200, {"Content-Type": "text/plain"});

  response.end("Hello world!\n");

});

 

app.listen(1337, "localhost");

console.log("Server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1337/");

 

上面代码的关键是http模块的createServer方法,表示生成一个HTTP服务器实例。该方法接受一个回调函数,该回调函数的参数,分别为代表HTTP请求和HTTP回应的request对象和response对象。

http模块的再包装

Express框架的核心是对http模块的再包装。上面的代码用Express改写如下。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app = express();

 

app.use(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ponse.end("Hello world!\n");

});

 

http.createServer(app).listen(1337);

 

比较两段代码,可以看到它们非常接近,唯一的差别是createServer方法的参数,从一个回调函数变成了一个Epress对象的实例。而这个实例使用了use方法,加载了与上一段代码相同的回调函数。

Express框架等于在http模块之上,加了一个中间层,而use方法则相当于调用中间件。

什么是中间件

简单说,中间件(middleware)就是处理HTTP请求的函数,用来完成各种特定的任务,比如检查用户是否登录、分析数据、以及其他在需要最终将数据发送给用户之前完成的任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中间件处理完,再传递给下一个中间件。

node.js的内置模块httpcreateServer方法,可以生成一个服务器实例,该实例允许在运行过程中,调用一系列函数(也就是中间件)。当一个HTTP请求进入服务器,服务器实例会调用第一个中间件,完成后根据设置,决定是否再调用下一个中间件。中间件内部可以使用服务器实例的response对象(ServerResponse,即回调函数的第二个参数),以及一个next回调函数(即第三个参数)。每个中间件都可以对HTTP请求(request对象)做出回应,并且决定是否调用next方法,将request对象再传给下一个中间件。

一个不进行任何操作、只传递request对象的中间件,大概是下面这样:

function uselessMiddleware(req, res, next) { 

    next();

}

 

上面代码的next为中间件的回调函数。如果它带有参数,则代表抛出一个错误,参数为错误文本。

function uselessMiddleware(req, res, next) { 

    next(‘出错了!);

}

 

抛出错误以后,后面的中间件将不再执行,直到发现一个错误处理函数为止。

use方法

useexpress调用中间件的方法,它返回一个函数。下面是一个连续调用两个中间件的例子。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app = express();

 

app.use(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next) {

  console.log("In comes a " + request.method + " to " + request.url);

  next();

});

 

app.use(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ponse.end("Hello world!\n");

});

 

http.createServer(app).listen(1337);

 

上面代码先调用第一个中间件,在控制台输出一行信息,然后通过next方法,调用第二个中间件,输出HTTP回应。由于第二个中间件没有调用next方法,所以不再request对象就不再向后传递了。

使用use方法,可以根据请求的网址,返回不同的网页内容。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app = express();

 

app.use(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next) {

  if (request.url == "/") {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ponse.end("Welcome to the homepage!\n");

  } else {

    next();

  }

});

 

app.use(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next) {

  if (request.url == "/about") {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 else {

    next();

  }

});

 

app.use(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writeHead(404,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ponse.end("404 error!\n");

});

 

http.createServer(app).listen(1337);

 

上面代码通过request.url属性,判断请求的网址,从而返回不同的内容。

除了在回调函数内部,判断请求的网址,Express也允许将请求的网址写在use方法的第一个参数。

app.use(‘/‘, someMiddleware);

 

上面代码表示,只对根目录的请求,调用某个中间件。

因此,上面的代码可以写成下面的样子。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app = express();

 

app.use("/",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next) {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ponse.end("Welcome to the homepage!\n");

});

 

app.use("/about",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next) {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ponse.end("Welcome to the about page!\n");

});

 

app.use(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writeHead(404,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ponse.end("404 error!\n");

});

 

http.createServer(app).listen(1337);

 

Express的方法

all方法和HTTP动词方法

针对不同的请求,Express提供了use方法的一些别名。比如,上面代码也可以用别名的形式来写。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app = express();

 

app.all("*",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next) {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next();

});

 

app.get("/",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end("Welcome to the homepage!");

});

 

app.get("/about",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end("Welcome to the about page!");

});

 

app.get("*",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end("404!");

});

 

http.createServer(app).listen(1337);

 

上面代码的all方法表示,所有请求都必须通过该中间件,参数中的“*”表示对所有路径有效。get方法则是只有GET动词的HTTP请求通过该中间件,它的第一个参数是请求的路径。由于get方法的回调函数没有调用next方法,所以只要有一个中间件被调用了,后面的中间件就不会再被调用了。

除了get方法以外,Express还提供postputdelete方法,即HTTP动词都是Express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第一个参数,都是请求的路径。除了绝对匹配以外,Express允许模式匹配。

app.get("/hello/:who", function(req, res) {

  res.end("Hello, " + req.params.who + ".");

});

 

上面代码将匹配“/hello/alice”网址,网址中的alice将被捕获,作为req.params.who属性的值。需要注意的是,捕获后需要对网址进行检查,过滤不安全字符,上面的写法只是为了演示,生产中不应这样直接使用用户提供的值。

如果在模式参数后面加上问号,表示该参数可选。

app.get(‘/hello/:who?‘,function(req,res) {

    if(req.params.id) {

        res.end("Hello, " + req.params.who + ".");

    }

    else {

        res.send("Hello, Guest.");

    }

});

 

下面是一些更复杂的模式匹配的例子。

app.get(‘/forum/:fid/thread/:tid‘, middleware)

 

// 匹配/commits/71dbb9c

// /commits/71dbb9c..4c084f9这样的git格式的网址

app.get(/^\/commits\/(\w+)(?:\.\.(\w+))?$/, function(req, res){

  var from = req.params[0];

  var to = req.params[1] || ‘HEAD‘;

  res.send(‘commit range ‘ + from + ‘..‘ + to);

});

 

set方法

set方法用于指定变量的值。

app.set("views", __dirname + "/views");

 

app.set("view engine", "jade");

 

上面代码使用set方法,为系统变量“views”和“view engine”指定值。

response对象

1response.redirect方法

response.redirect方法允许网址的重定向。

response.redirect("/hello/anime");

response.redirect("http://www.example.com");

response.redirect(301, "http://www.example.com"); 

 

2response.sendFile方法

response.sendFile方法用于发送文件。

response.sendFile("/path/to/anime.mp4");

 

3response.render方法

response.render方法用于渲染网页模板。

app.get("/",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render("index", { message: "Hello World" });

});

 

上面代码使用render方法,将message变量传入index模板,渲染成HTML网页。

requst对象

1request.ip

request.ip属性用于获得HTTP请求的IP地址。

2request.files

request.files用于获取上传的文件。

项目开发实例

编写启动脚本

上一节使用express命令自动建立项目,也可以不使用这个命令,手动新建所有文件。

先建立一个项目目录(假定这个目录叫做demo)。进入该目录,新建一个package.json文件,写入项目的配置信息。

{

   "name": "demo",

   "description": "My First Express App",

   "version": "0.0.1",

   "dependencies": {

      "express": "3.x"

   }

}

 

在项目目录中,新建文件app.js。项目的代码就放在这个文件里面。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上面代码首先加载express模块,赋给变量express。然后,生成express实例,赋给变量app

接着,设定express实例的参数。

// 设定port变量,意为访问端口

app.set(‘port‘, process.env.PORT || 3000);

 

// 设定views变量,意为视图存放的目录

app.set(‘views‘, path.join(__dirname, ‘views‘));

 

// 设定view engine变量,意为网页模板引擎

app.set(‘view engine‘, ‘jade‘);

 

app.use(express.favicon());

app.use(express.logger(‘dev‘));

app.use(express.bodyParser());

app.use(express.methodOverride());

app.use(app.router);

 

// 设定静态文件目录,比如本地文件

// 目录为demo/public/images,访问

// 网址则显示为http://localhost:3000/images

app.use(express.static(path.join(__dirname, ‘public‘)));

 

上面代码中的set方法用于设定内部变量,use方法用于调用express的中间件。

最后,调用实例方法listen,让其监听事先设定的端口(3000)。

app.listen(app.get(‘port‘));

 

这时,运行下面的命令,就可以在浏览器访问http://127.0.0.1:3000

node app.js

 

网页提示“Cannot GET /”,表示没有为网站的根路径指定可以显示的内容。所以,下一步就是配置路由。

配置路由

所谓“路由”,就是指为不同的访问路径,指定不同的处理方法。

1)指定根路径

app.js之中,先指定根路径的处理方法。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Hello World‘);

});

 

上面代码的get方法,表示处理客户端发出的GET请求。相应的,还有app.postapp.putapp.deldeleteJavaScript保留字,所以改叫del)方法。

get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访问路径,正斜杠(/)就代表根路径;第二个参数是回调函数,它的req参数表示客户端发来的HTTP请求,res参数代表发向客户端的HTTP回应,这两个参数都是对象。在回调函数内部,使用HTTP回应的send方法,表示向浏览器发送一个字符串。然后,运行下面的命令。

node app.js

 

此时,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127.0.0.1:3000,网页就会显示“Hello World”。

如果需要指定HTTP头信息,回调函数就必须换一种写法,要使用setHeader方法与end方法。

app.get(‘/‘, function(req, res){

  var body = ‘Hello World‘;

  res.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plain‘);

  res.setHeader(‘Content-Length‘, body.length);

  res.end(body);

});

 

2)指定特定路径

上面是处理根目录的情况,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假定用户访问/api路径,希望返回一个JSON字符串。这时,get可以这样写。

app.get(‘/api‘, function(request, response) {

   response.send({name:"张三",age:40});

});

 

上面代码表示,除了发送字符串,send方法还可以直接发送对象。重新启动node以后,再访问路径/api,浏览器就会显示一个JSON对象。

{

  "name": "张三",

  "age": 40

}

 

我们也可以把app.get的回调函数,封装成模块。先在routes目录下面建立一个api.js文件。

// routes/api.js

 

exports.index = function (req, res){

  res.json(200, {name:"张三",age:40});

}

 

然后,在app.js中加载这个模块。

// app.js

 

var api = require(‘./routes/api‘);

app.get(‘/api‘, api.index);

 

现在访问时,就会显示与上一次同样的结果。

如果只向浏览器发送简单的文本信息,上面的方法已经够用;但是如果要向浏览器发送复杂的内容,还是应该使用网页模板。

静态网页模板

在项目目录之中,建立一个子目录views,用于存放网页模板。

假定这个项目有三个路径:根路径(/)、自我介绍(/about)和文章(/article)。那么,app.js可以这样写: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file(‘./views/index.html‘);

});

 

app.get(‘/abou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file(‘./views/about.html‘);

});

 

app.get(‘/article‘,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file(‘./views/article.html‘);

});

 

app.listen(3000);

 

上面代码表示,三个路径分别对应views目录中的三个模板:index.htmlabout.htmlarticle.html。另外,向服务器发送信息的方法,从send变成了sendfile,后者专门用于发送文件。

假定index.html的内容如下:

<html>

<head>

   <title>首页</title>

</head>

 

<body>

<h1>Express Demo</h1>

 

<footer>

<p>

   <a href="/">首页</a> - <a href="/about">自我介绍</a> - <a href="/article">文章</a>

</p>

</footer>

 

</body>

</html>

 

上面代码是一个静态网页。如果想要展示动态内容,就必须使用动态网页模板。

动态网页模板

网站真正的魅力在于动态网页,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制作一个动态网页的网站。

安装模板引擎

Express支持多种模板引擎,这里采用Handlebars模板引擎的服务器端版本hbs模板引擎。

先安装hbs

npm install hbs --save-dev

 

上面代码将hbs模块,安装在项目目录的子目录node_modules之中。save-dev参数表示,将依赖关系写入package.json文件。安装以后的package.json文件变成下面这样:

// package.json文件

 

{

  "name": "demo",

  "description": "My First Express App",

  "version": "0.0.1",

  "dependencies": {

    "express": "3.x"

  },

  "devDependencies": {

    "hbs": "~2.3.1"

  }

}

 

安装模板引擎之后,就要改写app.js

// app.js文件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 加载hbs模块

var hbs = require(‘hbs‘);

 

// 指定模板文件的后缀名为html

app.set(‘view engine‘, ‘html‘);

 

// 运行hbs模块

app.engine(‘html‘, hbs.__express);

 

app.get(‘/‘, function (req, res){

    res.render(‘index‘);

});

 

app.get(‘/about‘, function(req, res) {

    res.render(‘about‘);

});

 

app.get(‘/article‘, function(req, res) {

    res.render(‘article‘);

});

 

上面代码改用render方法,对网页模板进行渲染。render方法的参数就是模板的文件名,默认放在子目录views之中,后缀名已经在前面指定为html,这里可以省略。所以,res.render(‘index‘) 就是指,把子目录views下面的index.html文件,交给模板引擎hbs渲染。

新建数据脚本

渲染是指将数据代入模板的过程。实际运用中,数据都是保存在数据库之中的,这里为了简化问题,假定数据保存在一个脚本文件中。

在项目目录中,新建一个文件blog.js,用于存放数据。blog.js的写法符合CommonJS规范,使得它可以被require语句加载。

// blog.js文件

 

var entries = [

    {"id":1, "title":"第一篇", "body":"正文", "published":"6/2/2013"},

    {"id":2, "title":"第二篇", "body":"正文", "published":"6/3/2013"},

    {"id":3, "title":"第三篇", "body":"正文", "published":"6/4/2013"},

    {"id":4, "title":"第四篇", "body":"正文", "published":"6/5/2013"},

    {"id":5, "title":"第五篇", "body":"正文", "published":"6/10/2013"},

    {"id":6, "title":"第六篇", "body":"正文", "published":"6/12/2013"}

];

 

exports.getBlogEntries = function (){

   return entries;

}

 

exports.getBlogEntry = function (id){

   for(var i=0; i < entries.length; i++){

      if(entries[i].id == id) return entries[i];

   }

}

 

新建网页模板

接着,新建模板文件index.html

<!-- views/index.html文件 -->

 

<h1>文章列表</h1>

 

{{#each entries}}

   <p>

      <a href="/article/{{id}}">{{title}}</a><br/>

      Published: {{published}}

   </p>

{{/each}}

 

模板文件about.html

<!-- views/about.html文件 -->

 

<h1>自我介绍</h1>

 

<p>正文</p>

 

模板文件article.html

<!-- views/article.html文件 -->

 

<h1>{{blog.title}}</h1>

Published: {{blog.published}}

 

<p/>

 

{{blog.body}}

 

可以看到,上面三个模板文件都只有网页主体。因为网页布局是共享的,所以布局的部分可以单独新建一个文件layout.html

<!-- views/layout.html文件 -->

 

<html>

 

<head>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body}}}

 

   <footer>

      <p>

         <a href="/">首页</a> - <a href="/about">自我介绍</a>

      </p>

   </footer>

    

</body>

</html>

 

渲染模板

最后,改写app.js文件。

// app.js文件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var hbs = require(‘hbs‘);

 

// 加载数据模块

var blogEngine = require(‘./blog‘);

 

app.set(‘view engine‘, ‘html‘);

app.engine(‘html‘, hbs.__express);

app.use(express.bodyParser());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s.render(‘index‘,{title:"最近文章", entries:blogEngine.getBlogEntries()});

});

 

app.get(‘/about‘, function(req, res) {

   res.render(‘about‘, {title:"自我介绍"});

});

 

app.get(‘/article/:id‘, function(req, res) {

   var entry = blogEngine.getBlogEntry(req.params.id);

   res.render(‘article‘,{title:entry.title, blog:entry});

});

 

app.listen(3000);

 

上面代码中的render方法,现在加入了第二个参数,表示模板变量绑定的数据。

现在重启node服务器,然后访问http://127.0.0.1:3000

node app.js

 

可以看得,模板已经使用加载的数据渲染成功了。

指定静态文件目录

模板文件默认存放在views子目录。这时,如果要在网页中加载静态文件(比如样式表、图片等),就需要另外指定一个存放静态文件的目录。

app.use(express.static(‘public‘));

 

上面代码在文件app.js之中,指定静态文件存放的目录是public。于是,当浏览器发出非HTML文件请求时,服务器端就到public目录寻找这个文件。比如,浏览器发出如下的样式表请求:

<link href="/bootstrap/css/bootstrap.css" rel="stylesheet">

 

服务器端就到public/bootstrap/css/目录中寻找bootstrap.css文件。

ExpressJS 4.0Router用法

Express 4.0Router用法,做了大幅改变,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Router成了一个单独的组件,好像小型的express应用程序一样,有自己的usegetparamroute方法。

基本用法

Express 4.0router对象,需要单独新建。然后,使用该对象的HTTP动词方法,为不同的访问路径,指定回调函数;最后,挂载到某个路径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router.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首页);    

});

 

router.get(‘/abou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关于);    

});

 

app.use(‘/‘, router);

 

上面代码先定义了两个访问路径,然后将它们挂载到根目录。如果最后一行改为app.use(‘/app‘, router),则相当于/app/app/about这两个路径,指定了回调函数。

这种挂载路径和router对象分离的做法,为程序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定义多个router对象,也可以为将同一个router对象挂载到多个路径。

router.route方法

router实例对象的route方法,可以接受访问路径作为参数。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router.route(‘/api‘)

    .post(function(req, res) {

        // ...

    })

    .get(function(req, res) {

        Bear.find(function(err, bears) {

            if (err) res.send(err);

            res.json(bears);

        });

    });

 

app.use(‘/‘, router);

 

router中间件

use方法为router对象指定中间件,即在数据正式发给用户之前,对数据进行处理。下面就是一个中间件的例子。

router.use(function(req, res, next) {

    console.log(req.method, req.url);

    next();  

});

 

上面代码中,回调函数的next参数,表示接受其他中间件的调用。函数体中的next(),表示将数据传递给下一个中间件。

注意,中间件的放置顺序很重要,等同于执行顺序。而且,中间件必须放在HTTP动词方法之前,否则不会执行。

对路径参数的处理

router对象的param方法用于路径参数的处理,可以

router.param(‘name‘, function(req, res, next, name) {

    // name进行验证或其他处理……

    console.log(name);

    req.name = name;

    next();  

});

 

router.get(‘/hello/:name‘,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hello ‘ + req.name + ‘!‘);

});

 

上面代码中,get方法为访问路径指定了name参数,param方法则是对name参数进行处理。注意,param方法必须放在HTTP动词方法之前。

app.route

假定appExpress的实例对象,Express 4.0为该对象提供了一个route属性。app.route实际上是express.Router()的缩写形式,除了直接挂载到根路径。因此,对同一个路径指定getpost方法的回调函数,可以写成链式形式。

app.route(‘/login‘)

    .get(function(req, res) {

        res.send(‘this is the login form‘);

    })

    .post(function(req, res) {

        console.log(‘processing‘);

        res.send(‘processing the login form!‘);

    });

 

上面代码的这种写法,显然非常简洁清晰。

 

Express框架,布布扣,bubuko.com

Express框架

标签:des   style   blog   http   java   使用   os   io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ngrumingbj/p/388465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