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面向过程的思想和面向对象的思想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作为面向对象的思维来说,当你拿到一个问题时,你分析这个问题不再是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这是面向过程的思维,你应该分析这个问题里面有哪些类和对象,这是第一点,然后再分析这些类和对象应该具有哪些属性和方法。这是第二点。最后分析类和类之间具体有什么关系,这是第三点。
面向对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合适的方法应该出现在合适的类里面
二、简单理解面向对象
就是在程序里面首先分解出来的应该是注意不再是一步一步的过程了,而是首先考虑在这个问题域里面或者程序里面应该具有有哪些对象,所以从现在开始考虑任何问题脑子里不要再想着我实现这件事我第一步应该干什么,第二步应该干什么,如果这样想,那就是面向过程的思维了。面向对象的思维是,当我碰到这个问题域的时候,碰到这个程序的时候,我首先应该把这个问题里有哪些对象,对象与对象之间有什么关系抽象出来。
三、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是,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在系统的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
面向对象更加强调运用人类在日常生活的逻辑思维中经常采用的思想方法与原则,如抽象、分类,继承、聚合、多态等。
人在思考的时候,首先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对象。
四、对象和类的概念
对象是用于计算机语言对问题域中事物的描述,对象通过“属性(attribute)”和“方法(method)”来分别对应事物所具有的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
类是用于描述同一类的对象的一个抽象的概念,类中定义了这一类对象所具有的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
类可以看成一类对象的模板,对象可以看成该类的一个具体实例。
eg.什么叫瓶子?
瓶子的定义:具有某些类特征的东西就是瓶子,比分说什么样的形状,比方说有个口,能倒水,能装水,一般有个盖等等。给瓶子下定义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瓶子里的某些东西抽象出来了,所以瓶子在这里是叫做一类事物的一个抽象,在你脑子里有瓶子的概念,可瓶子的概念在你脑子里到底是什么呢?瓶子的概念在你脑子里叫做一类事物的一个抽象。怎么抽象的呢?你往往抽象的是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叫它静态的属性,瓶子应该具有哪些特征,比分说瓶子应有个口,这是它的具有的一个静态属性,瓶子一般有一个盖,这也是它的具有一个静态属性,除此之外,你还可能给它总结动态的属性,什么动态的属性呢?比放说瓶子能倒水,这是它的动态属性。瓶子这个概念在你脑子里如果你细细的思维的话,其实你给它做了两方面的总结,一方面是静态的,一方面是动态的。反映到JAVA的类上,一个就是成员变量(静态属性),一个就是方法(动态属性)方法是可以执行的,可以动的。成员变量是某一个类的静态属性。所以你脑子里瓶子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类事物的一个抽象,这种东西我们叫它类,椅子是类,桌子是类,学生是类。什么是对象呢?这一类事物的具体的某个实例就叫做对象。所以一类事物的具体的某一个东西,符合这类事物具体的特征的某个东西就叫做对象。瓶子是一个类,某个瓶子就是瓶子这个类里面的一个对象。
五、如何抽象出一个类?
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静态属性,另一方面是它的动态属性。反映到JAVA里面的类怎么包装它呢?一方面成员变量,另一方面是方法。
eg.职员这个类该怎么抽象出来?也是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静态属性,另一方面它的动态属性
职员有哪些属性呢?有姓名,年龄,目前工资数额等属性,他有哪些方法呢?让这个职员来显示姓名,显示年龄,修改姓名,领取工资。当然显示姓名,显示年龄,修改姓名,领取工资这些也可以让别人来做,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维是最合适的方法应该出现在最合适的类里面。显示姓名,显示年龄,修改姓名,领取工资由谁来做更合适呢,那就是职员自己最合适。所以这些方法应该出现在职员这个类里面。
对于类来说,它有一些属性或者称为成员变量,以后说属性或者成员变量指的是同一回事。具体的对象他有没有相关的一些属性或者叫成员变量呢?有,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只不过是取值不同而已。如从职员这个类实例化出来的两个职员:职员A和职员B,他们都有姓名,年龄,目前工资数额这些属性,但他们的名字,年龄,领取的工资数额都不一样。这样就能把职员A和职员B区分开来了,正是因为他们的属性值不一样,所以这个对象才能和另外的对象区分开来,所以通过属性是可以区分两个对象的。猫是一个类,这只猫是一个对象,这只猫和另外一只猫该怎么区分开来呢?那就得看你的猫这个类是怎么定义的了,猫有猫毛,毛有颜色。OK,这只猫是黑猫,另一只猫是白猫,这样通过猫毛的颜色区分开来了。如果只定义一个,如捉老鼠,白猫也能捉,黑猫也能捉,这样就没办法区分出黑猫和白猫了,所以根据方法是没办法区分两个对象的。所以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属性值和另外一个对象一般是不一样的。
一定要区分类和对象,什么叫做类?什么叫做对象?类是一类事物的一个抽象,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类事物的一个抽象。对象是这个类具体的某一个实例,所以以后说实例(instance)或者说对象(object)指的是同一回事。
六、类(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关联关系(最弱的一种关系)
类和类之间是有关系的,如学生和老师这两个类,老师可以教学生,学生可以向老师学习。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关系和关系之间是不同的,你和你老婆的关系和你和你其他女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关系最弱的一种关系叫关联关系。关联关系反应到代码上往往是一个类的方法里面的参数是另一个类的具体的某一个对象,比如教授教研究生,教哪个研究生,教是教授这个类里面的一个方法,某个研究生是研究生这个类里面的一个具体的对象。关联关系是最弱的一种关系,咱们两个类之间有关系,或者两个对象之间有关系,但关系不是很紧密。
二.继承关系(比较强的一种关系)
继承关系封装了这样一种逻辑:“XX是一种XX”,只要这东西能说通了,就可以考虑用继承关系来封装它。如:游泳运动员从运动员继承,游泳运动员是一种运动员,这能说得通,所以游泳运动员就是从运动员继承过来的,游泳运动员和运动员就是一种继承关系。学生是一个人,学生从人继承,老师是一个人,老师也从人继承,学生是一种老师,这说不通,所以学生和老师就不存在继承关系。所以将来做设计的时候要分清继承关系很简单,你只要说通这么一句话:“XX是一种XX”。OK,那他们之间就是继承关系。篮球运动员是一种球类运动员,这说得通,所以篮球运动员从球类运动员继承,这样继承很有可能会产生一棵继承树,运动员派生出来,派生出来的意思是游泳运动员这个类、球类运动员这个类、射击运动员类从它继承,相当于运动员派生出来了这些个不同的运动员,包括游泳的,球类的,射击的。球类的再派生足球的,篮球的,排球的。这就是一棵继承树,不过这棵树是比较理想化的情况,只有一个根节点。但实际当中,我们真实世界当中的继承关系不一定只从一个类继承,一个类可能从多个类继承过来,比如说:金丝猴从动物这个类继承,这很正常,但我还有另外一个专门的类:“应该受到保护的东西”,这也是一个类,金丝猴应该受到保护,所以金丝猴是一种应该受到保护的东西。所以金丝猴从“应该受到保护的东西”这个类继承过来。所以在现实情况当中,一个类完完全全有可能从多个不同的类继承,C++正是因为想封装这种继承关系,所以C++存在多重继承。
三.聚合关系(整体和部分)(比较强的一种关系)
什么是聚合?聚合就是一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说“XX是XX的一部分”,只要说得通,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队长是球队的一部分,队员是球队的一部分。所以队长和球队是聚合关系,队员和球队也是聚合关系。脑袋是人的以部分,身体和胳膊也是人的一部分,因此脑袋,身体和胳膊与人都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分得再细一点的话就可以分成聚集关系和组合关系,比如球队、队长,队员,这三者是聚集关系,假如这个队长既是足球的队长,同时也是篮球的队长,一个人分属两个不同的球队,这是可以的,球队与队长之间没有我离不了你,你离不了我这种情况,所以如果分得更细的话,这种就叫做聚集关系。还有一种情况叫组合,组合说的是咱们俩密不可分,我是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人的脑袋不可能既属于你又属于别人,身体也一样,不可能既属于你又属于别人。所以你的身体,脑袋和你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种更加严格的聚合关系,专门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组合。
四.实现关系
作为父类来说,我觉得我应该具有这样一个方法,但我不知道怎么去实现,谁去实现,我的子类去实现,这就是实现关系。和实现关系息息相关的还有一种关系叫多态。
五.多态
七、Java与面向对象
对象和类是分不开的,必须首先定义类才能有对象。首先定义方法才能调用。对象是JAVA里面的核心,做任何东西你首先都得给我造出一个对象才能做。静态属性简称属性,也叫成员变量,以后说属性或者说成员变量它们指的都是同一回事。
整个类可以看作是静态的属性还有方法他们之间的一个综合。怎么抽象出一个类的概念,还是那句话,你必须抽象出两个方面来,第一方面是看他们的静态属性,他们有哪些成员变量,第二方面是看他们的有哪些方法。
写JAVA程序时,我们一上来写的就是public class(声明一个类),在这个class里面我们写的是成员变量和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JAVA里面的每定义一个类实际上就相当于一种新的数据类型。就跟int ,float, String等一样,不过是一种新定义的类型而已。
八、为什么使用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编程:一组对象互相配合通过沟通完成特定功能
做软件苦苦追求的一种境界是可重用性(reusable),可扩展性。如果是面向过程,一般情况是属性和方法它们是分开的,他们不是聚合的关系,不是合在一起的,这样要复用起来比较麻烦,复用的层次只是局限于方法这个层次上,而面向对象则不同,它是把属性和方法综合在一个里面。综合在一起复用的时候是整个对象进行复用。所以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相比,前者更加容易让我们达到可重用性。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aixingqiang/p/551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