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先贤祠2

时间:2016-05-26 22:00:19      阅读:35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巴黎先贤祠 (Panthéon)
    这个曾经是国王为还愿而建的教堂,现在成为法国众多伟人的安眠之地。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人、大仲马……这些彼此并不相识而又被全世界人所共识的伟人们安静地相伴在这里,继续受着万众景仰。
    建于巴黎城圣日内维吾山(Montagne Sainte-Geneviève)上的先贤祠位于巴黎第五区,拉丁区的中心位置。它被巴黎一大(先贤祠——索邦大学Panthéon- Sorbonne)、巴黎二大(先贤祠——阿萨大学Panthéon-Assas)、圣日内维吾图书馆、巴黎五区区政府和圣艾田都蒙教堂环绕。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500 光 圈:f/11.0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4 01:49:02 分 辨 率:700*525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1000 光 圈:f/10.0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54mm
拍摄时间:2007:05:14 01:49:26 分 辨 率:525*700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200 光 圈:f/6.3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4 01:53:53 分 辨 率:525*700

 

技术分享
 
从一间教堂开始的故事……
    两个半多世纪以前的1744年,当时的国王路易十五正在梅兹(Metz)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他病得非常严重,很有可能这段时间就是路易十五留在世上的最后 的日子了。怀着对生的渴望,路易十五许下了一个愿望:如果他此次能够康复,他就会建造一座教堂奉献给圣日内维吾女神。痊愈后,路易十五立即还愿:他任命马 黑尼候爵(marquis de Marigny)为这个圣殿工程的总监理,在已成为废墟的原圣日内维吾修道院的旧址上新建一座新的教堂。1755年,马黑尼候爵将此项工程的重任交给了雅 克-日尔曼·苏夫洛(Jacques-Germain Soufflot),由他进行该教堂的设计工作。
    圣日内维吾教堂的地基开挖工作始于1758年,1764年9月6日,路易十五亲自为该教堂奠基。他在一个由构架和网做成的巨大的门形建筑前放下了该教堂的第一块基石。这个门形构架代表的则是后来将要建成的教堂的正门。
       1780年由于资金短缺和设计师苏夫洛逝世的双重原因,该工程不得不暂时停工。十年后的1790年,该工程由苏夫洛当年的两位助手——让-巴蒂斯特·宏德 莱(Jean-Baptiste Rondelet)和马克西米连·勃雷比翁(Maximilien Brébion)完成建设。
    故事讲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感觉法国人真是消极怠工的能手:一个自1744年许下的愿一直到1790年才实现,前后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可是工程建设并没有到 此就结束了。随后的1791年到1793年间,卡特马赫·德·泉夕(Quatremère de Quincy)又将教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为的使这座建筑能够成为停放圣灵的“万神殿”,自此就形成了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先贤祠的现貌。
    这座长110米,宽84米的建筑的正面是由“考兰天柱”组成的柱廊。整个建筑是一个古希腊十字形,仅教堂的圆顶就高83米,圆顶上并安有一个顶塔。教堂的内部由当时法国国家艺术院的大师们雕梁画栋,为教堂的内部更增添了一分气势恢弘,豪华肃穆。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250 光 圈:f/8.0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4 01:59:13 分 辨 率:700*525

 

旁边的一座教堂

技术分享
三个穹顶和地下墓室的秘密
    先贤祠最令游客注意的部分应该就是它那个高83米的大圆顶了。一定有人会想知道一个如此之高,跨度如此之大的穹顶是怎么支撑起自身的重量的,并且圆顶之上 还有一个顶塔,顶塔之上还有一个大十字架,这些东西都是被何种力量托起来的。其实,您从外表看到的这一个巨大的穹顶并不是一个半球体(难道是个长方体?! 哈哈,也不是啦。不过如果您看到这里就去睡觉肯定会睡不着的),而是里外三层半球体一层套一层的结果。
    先贤祠大圆顶的最外一层是由外面包有铅带的石块砌成。这个大穹顶的架设在当时可谓是一项功勋卓著的高难技术。在先贤祠的内部,当我们抬眼往高处看的时候也 能看到一个穹顶,穹顶中心位置有个天窗,柔和的光线从天窗中泻下来,好象电影中常能看到的登天之路一样。我们在殿堂内部看到的这个穹顶明显比在外部看到的 那个穹顶小得多,这是很自然的,因为里外看到的这个天穹形的大顶并不是同一个圆顶。在这内外两个圆顶之间,还有一个外人只能看到很小一部分的主要作为技术 支撑的圆顶。也正是这第三个圆顶,承担了托起大穹顶顶部那个五吨多重纯石制的顶塔的责任。在第三个圆顶的内部,正对最里面第二个小圆顶中心天窗的位置,用 彩绘画着圣女日内维吾(Geneviève)的神化故事。
    夹在两个圆顶中间的这第三个半球体并不象最外部的圆顶那样是一个完整的石制半球体。它这个半球体由四个石拱从中穿过,这四个石拱起到将顶塔的重量分布到多个支撑大殿顶部的石柱上的作用。
    每天,阳光从内外两层圆顶中间的窗户照射进来,穿过支撑中间圆顶的那四个石拱,最后从内层中心的镂空天顶洒到大殿内。淡柔的光线更为圣女日内维吾的彩绘增添了一分神圣的庄严。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40 光 圈:f/2.8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8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04:01 分 辨 率:525*700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60 光 圈:f/4.0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40:06 分 辨 率:700*525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25 光 圈:f/2.8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55:57 分 辨 率:525*700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10 光 圈:f/3.0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22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10:05 分 辨 率:525*700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10 光 圈:f/2.8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8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07:48 分 辨 率:525*700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8 光 圈:f/2.8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14:16 分 辨 率:700*525

 

技术分享
在 法国,很多的天主教堂都建有地下室。多数在该教堂为天主献身终生的神父临终都会留下遗愿,愿死后仍在这里伴随他的主,继续服待他。所以这些天主教堂的地下 部分常是这些虔诚的信仰者的最后安息之地。既然先贤祠的前身是一个天主教堂,那它自然也免不了会有这么一个地下室。先贤祠的地下室占据了同地面部分相同大 小的面积。同其它的教堂地下室不同的是,先贤祠的地下室不是象地窖一样被完全埋在地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向外开启的地下室的最上方的窗户那儿看出。
    我们不用担心常年睡在那里的那73位伟人是否因为地方不够而睡得不舒服。因为先贤祠广阔的地下室里最少可以为300位伟人停灵!也许是法国的伟人不够多,也许是先贤祠的空间过于大。反正乐观的法国人估计,再过一二百年,先贤祠地下部分也还会够用。


----------------以上介绍来自网络--------------------------------------------------

 

地下墓室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5 光 圈:f/2.8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22:56 分 辨 率:525*700

 

居里夫妇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20 光 圈:f/2.8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14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24:50 分 辨 率:700*525

 

雨果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曝光时间:1/4 光 圈:f/3.1 曝光补偿:0/10EV 曝光模式:自动
白 平 衡:手动 ISO感光度:400 焦距:27mm
拍摄时间:2007:05:17 20:28:37 分 辨 率:700*525

 

伏尔泰,对面是卢梭

技术分享
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 有永久的哲学价值的杰出的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是鲁迅式的人物,却不是徐志摩和朱自清。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艺 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为什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来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遗骨被移到此处安葬。显然,这样做的缘不仅由于他们为人类科学作出的卓越的贡献,更是一种用毕生对磨难的承受来体现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读着这里每一位伟人的生平,便会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世俗的聿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烧灼着自身肉体的烈火中去寻真金般的真理。他们本人就是这 种真理的化身。当我感受到,他们的遗体就在面前时,我被深深打动着。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 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它们总是新鲜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第一次世界大战共560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共 197名。我想,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烈士成千上万,为什么这里只有作家?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 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
一位叫做安东尼?德?圣,爱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诗人也安葬在这里。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往非洲航邮的功臣。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得到伟人般的待遇。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
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只有来到先贤祠,我们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技术分享
共和国为它安上了十字架
    与欧洲许多其它国家不同,法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比如说法国周边的接壤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都是天主教国家。而法国政府则是一个无宗教的中立的政府。政 府不但自己中立,而且要求所有归政府管理的机构,比如公立学校,都要保持中立。所以在校的学生,特别是未满十八岁的成年人,都不可在学校这样的公共场合, 表露自己的信仰,亦不可抨击侮辱他人的信仰。这其中包括,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徒不可佩戴十字架,信奉伊斯兰教的女性不可蒙面纱,信奉犹太教的人不可戴 犹太教的小帽子等。
    巴黎先贤祠最上方有一个巨型十字架,而这个十字架却是政教分离的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为它安上去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790年,先贤祠的设计师苏夫洛当年的两位助手之一——让-巴蒂斯特·宏德莱(Jean-Baptiste Rondelet)正在进行先贤祠建设工程的收尾工作。在苏夫洛当年的设计原稿上,教堂的大圆顶之上还有一尊巨大的圣女日内维吾的雕像。在雕像还没雕成之 前,让-巴蒂斯特·宏德莱暂时性地在原雕像的位置放了一个大十字架。
    正当圣日内维吾教堂(先贤祠的前身)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的时候,法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并影响法国几百年的历史事件,即1789年7月14日爆发的法国大革 命。大革命爆发后,当时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和王室亲信多次劝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难。由贵族自降为平民的革命者,前伯爵米拉波(comte Mirabeau)曾劝说路易十六采取妥协立场,推行君主立宪制。1791年国家临时议会决定将在建中的圣日内维吾教堂改建成陵墓,用来迎接革命者米拉波 的骨灰。卡特马赫·德·泉夕(Quatremère de Quincy)受命将教堂进行改建。一尊高九米的由法国著名雕刻巨匠克劳德·德如雕刻的一位(Claude Dejoux)吹长号的女子的雕像代替了原先的那个十字架。
    1806年2月20日,拿破仑决定恢复该建筑最初的功用,但教堂大圆顶最上面的那个女性的雕像仍被保存了下来。1822年1月3日,历经了六十多年建设及 停建的圣日内维吾教堂终于建成开门迎客。这时教堂大圆顶最上面的雕像又被改换成一个纯铜制的外表镀金的大十字架。1830年8月26日,重又改回王国的法 兰西的新主人——国王路易·菲利浦(Louis Philippe)又将该建筑改成为重要人物停灵的“万神殿”。这个前身为革命者,自称为“沙特尔(Chartres)公民”的新国王又令人们将大铜十字 架拿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旗子。1851年12月6日,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统(又称“王子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下令归还圣日内维吾教堂的天主教教堂的最初功用,人们又重新将一个大十字架安上了教堂的大圆顶。
    1871年,法国又爆发大革命,同年3月18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建立。公社建立没多久的1871年4月2日,公社的 社员们就冲到了圣日内维吾大教堂将教堂大圆顶上方的那个大十字架的十字臂给锯了下来,然后在锯掉臂膀的光秃秃的大柱子上方插上了一面鲜艳的红旗。
    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只持续了短短的72天。巴黎公社结束后,虽然教堂上方的红旗被拿下来了,但圆顶上那个失去两臂 的大十字架的双臂却再也找不回来了。1873年的7月,一个石制的高4米,重1.5吨的大十字架才又重新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安上教堂圆顶。
    1885年,为了安放维克多·雨果的骨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重新将该建筑改为“万神殿”,但是共和国却没有把建筑顶端的大十字架拿下来。后来,为了更好的 保护这个大十字架不被自然界毁损(的确,由以上介绍的教堂上方的这个大十字架的故事来看,人为力量的毁损是不能预防的),人们又在十字架上安装了一个避雷 针。
技术分享 相机型号:E-300
入住先贤祠的伟人们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和作家,在去世后六年于1794年10月11号被迁葬至先贤祠。
    以《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在1885年逝世后法兰西举国悲痛。国家为他举行了国葬,维克多·雨果的遗体在凯旋门下停灵一夜,随后被安葬在先贤祠。1885 年6月1日周一,雨果的骨灰被送入先贤祠。
    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欧盟思想的创始人让·莫奈(Jean Monnet(1888-1979))在1988年他诞辰一百周年时被葬入先贤祠。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和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是先贤祠里唯一一对夫妻双双以伟人的身份下葬的。夫妻二人都曾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特别是 居里夫人,更是在居里先生逝世后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二人的研究事业并第二次荣登世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宝座。夫妇二人于1995年被双双葬入先贤祠。
    先贤祠的设计者雅克-日尔曼·苏夫洛(Jacques-Germain Soufflot(1713-1780))当时设计这座教堂的时候,只把它当作是法国国王敬谢圣女日内维吾的礼物,可不知有一天他也会有幸躺在他的杰作之 中。1829年,在他逝世近半个世纪后,人们把这位杰出的设计师葬入了他杰出的作品之中。
    在入葬先贤祠的众多伟人中,作家艾米勒·左拉(Émile Zola)可能是最受争议的一个了,因为他的许多作品被当时具有保守思想的公众视为淫书。当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克洛德的忏悔》出版后,因其内容淫秽, 还引起了当时警方的注意,左拉因此不得不于翌年被迫辞职。1902年左拉在巴黎寓所死于煤气中毒(有说他为政敌所害,但终因无根据而作罢)。死后举行公 祭,几年后的1908年遗体被移葬先贤词。虽然左拉最后被追认为伟人而葬入先贤祠,但由于他作品颇受争议,因此他终其一生,亦未能进入法语文化的最高殿堂 ——法兰西学院。
    2002年先贤祠距今最后一次向伟人敞开大门。世界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在自己家乡的家族墓地安睡了一百多年后也被迁葬到这里。当年连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亲自主持了安葬仪式。他在致辞中说: “今天,亚历山大·仲马将不再孤单。大众的美好记忆和幻想将永远伴随着他。”
    据说在此之前,有关将大仲马遗骸迁移的问题在法国上下曾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将大仲马遗骸移入先贤祠的倡议是由大仲马之友协会主席德库安提出的,但倡议 提出之后立即招致社会各界许多抗议声。反对呼声最强烈的则是大仲马家乡的居民,因为大仲马生前曾立下遗嘱要在死后回到家乡。“遗嘱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不是 因为大仲马不在了,我们就可以强奸他生前的意愿。”。法国总统希拉克特意为这个问题颁布总统令,宣称必须将大仲马的遗骸移入先贤祠,“大仲马应该安眠在他 的作家老朋友雨果的身旁”。
    但最后无论世人的反对声再强烈,都不能阻止这位著作等身的大文豪的迁葬活动。大仲马,我们对他的记忆中有《三剑客》、《基督山伯爵》等文学巨著,还有他的 儿子小仲马的不朽作品,他的学生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带给我们的幻想 ,以及他的老朋友维克多·雨果在大仲马拜访离开之后说的一句话:“我将去他的墓地回访他。” 现在,两个老朋友终于可以不再分离了。
    入葬先贤祠的人中有三个人没有以伟人的身份进行国葬,他们是:先贤祠的设计者雅克-日尔曼·苏夫洛,人们入葬他的理由是因为他是先贤祠的设计者,这栋建筑 的主人。另一个是废除奴隶制之父维克多·舒乐晒赫(Victor Schoelcher)的父亲马克·舒乐晒赫(Marc Schoelcher),因为二人生前曾留下遗愿,愿身后也永远相伴。还有一个是伟大的化学家马赫瑟岚·贝赫特洛(Marcellin Berthelot)的妻子索菲·贝赫特洛(Sophie Berthelot)。马赫瑟岚·贝赫特洛因不能接受妻子先他而去的悲哀,在他妻子离去后一小时后也在极度悲痛中离世。离世前曾留下遗嘱,要和妻子永远相 伴长眠。

附:安葬名人全表
入祠日期 姓名 备注
1791年 Honoré Mirabeau 1794年移出
1791年 伏尔泰
1792年 Nicolas-Joseph Beaurepaire 遗骸遗失
1793年 Louis Michel Le Peletier de Saint-Fargeau 移出先贤祠
1793年 Augustin-Marie Picot, marquis de Dampierre 遗骸遗失
1794年 马拉 移出先贤祠
1794年 卢梭
1806年 Claude-Louis Petiet
1806年 François Denis Tronchet
1807年 Jean-Étienne-Marie Portalis
1807年 Louis-Pierre-Pantaléon Resnier
1807年 Louis-Joseph-Charles-Amable d‘Albert, duc de Luynes 移出先贤祠
1807年 Jean-Baptiste-Pierre Bévière
1808年 Francois Barthélemy, comte Béguinot
1808年 Pierre Jean George Cabanis
1808年 Gabriel-Louis, marquis de Caulaincourt
1808年 Jean-Frédéric, comte de Perrégaux
1808年 Antoine-César de Choiseul, duc de Praslin
1808年 Jean-Pierre-Firmin, comte Malher 装有骨灰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ean Baptiste Papin, comte de Saint-Christau
1809年 Joseph-Marie, comte Vien
1809年 Pierre Garnier, comte de Laboissière
1809年 Jean Pierre, comte Sers 装有骨灰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érôme-Louis-François-Joseph, comte de Durazzo 装有骨灰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ustin-Bonaventure, comte Morard de Galles 装有骨灰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Emmanuel Crétet, comte de Champnol
1810年 Giovanni Baptista, cardinal Caprara
1810年 Louis-Joseph-Vincent-Leblon, comte de Saint-Hilaire
1810年 Jean-Baptiste, comte Treilhard
1810年 Jean Lannes, duc de Montebello
1810年 Charles-Pierre-Claret, comte de Fleurieu de La Tourette
1811年 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
1811年 Charles, cardinal Erskine of Kellie
1811年 Alexandre-Antoine Hureau, baron de Sénarmont 装有骨灰的瓮进入先贤祠
1811年 Ippolito Antonio, cardinal Vicenti Mareri
1811年 Nicolas-Marie, comte de Songis des Courbons
1811年 Michel, comte Ordener
1812年 Jean-Marie-François Lepaige, comte Dorsenne
1812年 Jean Guillaume De Winter, comte de Huessen
1813年 Hyacinthe-Hugues-Timoléon de Cossé, comte de Brissac
1813年 Jean-Ignace Jacqueminot, comte de Ham
1813年 Joseph Louis, comte Lagrange
1813年 Jean, comte Rousseau
1813年 François-Marie-Joseph-Justin, comte de Viry
1814年 Jean-Nicolas, comte Démeunier
1814年 Jean-Louis-Ebenezer, comte Reynier
1814年 Claude-Ambroise Régnier, duc de Massa di Carrara
1815年 Antoine-Jean-Marie, comte Thévenard
1815年 Claude-Juste-Alexandre, comte Legrand
1829年 雅克-日梅内·索弗洛
1885年 雨果
1889年 Lazare Carnot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Théophile-Malo Corret de la Tour d‘Auvergne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Jean-Baptiste Baudin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François Séverin Marceau-Desgraviers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94年 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
1907年 Marcellin Berthelot
1908年 埃米尔·左拉
1920年 莱昂·甘必大 装有骨灰的瓮进入先贤祠
1924年 Jean Jaurès 被暗杀后十年移入
1933年 Paul Painlevé
1948年 Paul Langevin
1948年 Jean Perrin
1949年 Félix Éboué 首位进入先贤祠的黑人
1949年 Victor Schoelcher 其父马克也在先贤祠内
1952年 路易斯·布莱叶 遗体于逝世百年纪念时移入
1964年 让·穆林
1987年 René Cassin 百年诞辰纪念时移入
1988年 让·莫内 百年诞辰纪念时移入
1989年 Abbé Baptiste-Henri Grégoire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89年 Gaspard Monge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89年 孔多塞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95年 皮埃尔·居里
1995年 玛丽·居里 首位进入先贤祠的女性
1996年 马尔罗
2002年 大仲马 去世132年后移入
转载自: http://www.julur.com/forum/thread-47668-1-1.html

先贤祠2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angzujin/p/5532736.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