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我的大一生活

时间:2016-05-27 11:57:08      阅读:20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在上高中时,看过郭天祥写的《我的大学六年》,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从小学开始就很喜欢动手做电子制作,五年级就做了一台准正弦波逆变器,初中就做了一台桌面级特斯拉线圈,高二的时候做了一架四轴飞行器和一台比自己还大的双谐振固态特斯拉线圈。但是,这条路是十分孤独的,那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对此感兴趣,父母也没精力来培养我的天赋,我那时候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索,家里也没电脑,就只好自己去翻那时候并不能完全看懂的《电子报》。郭天祥的大学自述,是我读到的第一篇让我感觉无比亲切的文章。转眼间,就要进入大二了,大学过了四分之一,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总结下过去,确实是挺有意义的。
在开学前,我加入了我们学校的新生群,反正暑假闲着没事,很多人都在水群,我也跟着一起水,有时候把自己做的特斯拉线圈等东西的图片发上去,确实引起了一些学长学姐的关注,顺便装了一把逼,以至于在军训的时候,就有学长说要我跟他组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了,哈哈。
对于新生来说,开学第一件事,肯定是军训。在水群的时候,很多“老腊肉”都会发温馨提示:军训的时候电脑最容易被偷,于是很多人都没带电脑。但是我这人网瘾还是大啊,平时一定要打打游戏的,不打游戏也要逛逛论坛啊,没有电脑活不下去啊......正好家里有一台闲置的台式机,于是我就突发奇想,买了一个大号手提工具箱,把主机和显示器肢解了,再把他们重新组装到手提箱里面。花了三天的时间,投入三百大洋,一台“一体机”就出炉了。手提箱空间很大,装完这些电脑配件,空间还大得很,于是我就放了几套衣服进去,再背个书包,屁颠屁颠地到学校报道去了。到了学校给一个研究电脑装机的学长看到了,他给这电脑封了个“全校仅此一台”的封号......
        军训还没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着要在学校找一个实验室,四处打听了下,还真找到了一个对学生开放的实验室,不过是物流学院的,在逸夫楼,面向的是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那个时候,我还只会一些基本的模拟电路,能用51单片机写一个流水灯程序,然后就是焊焊板子,而对嵌入式系统、网络通讯等一概不知,甚至连串口通讯是什么都不知道。才开学的那一个月,我去逸夫楼去得很勤,几乎天天都去,还把我那台“全校仅此一台”带了过去。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给自己定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到了那里只是照着网上的教程天天做摇摇棒。做好一个摇摇棒跟别人展示过后,就不断有学长找我代做摇摇棒送他女朋友......(>_<)洞洞板焊摇摇棒真心累......于是,大半个月的时间都花在了摇摇棒上......就这么在实验室晃了一两个月,感觉什么也没学到,而且,在那个实验室,当你在聚精会神看视频教程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人会打断你的思路,于是,我把电脑搬回了宿舍,之后很少再去逸夫楼。
        回到了宿舍,我就经历了至今为止大学生活中最颓废的一面:天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登录游戏,再去洗漱,回来就直接开撸。我比较喜欢玩LOL,一个新创的号,那时候两个星期被我练到二十多级,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游戏上。好在我开学的时候加入了一些组织,比如学生会的科技部,还有一个物理爱好者协会,他们都知道我有特斯拉线圈,希望让我去展示。科技部就在之后举办了一次科技分享会,其中参入了我的特斯拉线圈的元素,而物理协会则是参加了一个社团文化节,将特斯拉线圈作为了舞台节目演出。虽然我的特斯拉线圈长得比较丑,不过工作的时候,放出来的闪电还是很炫的,而且还可以做一下音频调制,播放方波音乐。我也做了一块金属服,表演的时候穿上这块衣服,再真正的与闪电零距离接触,与雷共舞。所以在表演的时候,还是惊叫声连连。或许大家之前只在《中国达人秀》上看见过卢驭龙也玩这么大的特斯拉线圈吧,哈哈。不过,每一次表演,我都需要很多人的帮忙,我在此得对科技部和物理协会帮过我忙的小伙伴们鸣谢,感谢你们的无私援助,才让我的演出得以顺利进行。
在参加各种特斯拉线圈表演的同时,我们学院新成立了一个IE社(创新创业社),有一个学长跟我发出了邀请,希望我去参加他们招人的笔试面试,我欣然答应了,去了才知道,原来招的所有人中间,只有我一个是大一的,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大三的学姐学长,大二的都很鲜见。至于笔试,考的东西不是计算,而是方案,例如要设计一个220V AC转12V DC的电路,设计一个放大倍数可调的放大电路等等......玩过电子的都知道,这些东西是基础,每个题目我一口气就例出了几个方案,例如AC-DC电路我就举了工频变压器配合整流桥的电路,还有开关电源的正激拓扑,推挽拓扑,反激拓扑等等......放大电路又例举了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电路、三极管的放大电路等等......自然笔试没问题咯,面试就是认识元件,自然也难不倒我这种从小开始拿烙铁的人......于是就进了IE社。我在宿舍安逸又颓废的生活,就此告终。这个IE社是新成立的,所以申请实验室也是一个问题,社长费尽力气,才在院长那里申请到了一个考研自习室。既然是考研自习室,那肯定就没有实验设备了。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来到自习室后,还是吓了一跳,到处都是厚厚的一层灰,社长组织我们搞卫生都搞了半天才算初有成效。实验室设备缺乏,不怕啊,没有武器弹药,我们就自己造。我在自己家有一个实验室,于是我每次回家,都尽可能多地带元器件来学校。慢慢的,自习室由最初的桌椅板凳,有了电脑(还是我那台全校独有),有了基础元件库,有了焊台、热风枪、单片机开发板、树莓派、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到现在,完全可以胜任单片机、模拟电路等各种领域的开发了。实际上,IE社成立后不久,很多人都没什么积极性,因为大三都有自己的安排了,所以都不怎么来实验室了,很快实验室就只有我一人出入了,以至于很多同学误以为是老师特批给我的实验室→_←......这个实验室,就在我们学校的电子信息楼 818,我很快就把他当作了一个家,空余时间都待在实验室,甚至连晚上都会睡在实验室,偶尔回宿舍洗个澡,以至于门卫阿姨都认识我了。虽然还是经常只有一个人做实验,不过没有初中高中的学业限制,我可以尽情地在这些东西上挥洒自己的激情。那段时间,我在实验室干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看视频教程,实地操作,然后再打打游戏(这个也算个老本行了,哈哈)。这个期间,我学会了Altium Designer,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也把51单片机学通了,这为我之后接项目打下了第一步的基础。
       从拿到实验室钥匙的那天开始,我几乎天天都会泡在电信楼。在期末之前,我也去找过一个老师接过一个项目,那是用LM5017做的一个fly-buck降压电路,作为一个开关电源模块的辅助电源。给我这个项目的老师是任嘉老师,任老师人特别好,也很重才,他给了我很多的指导,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器材。我就是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学会印刷线路板的。当然,因为这个电路也不是很复杂,电路撘出来一次性就成功了,转换效率在90%左右(还是有点低)。这个可以算是我在大学做的第一个项目。之后又接了一个智能开窗器的项目,是在QQ群里接的,实现的功能就是用手机控制窗户的开关,并实现在下雨天自动关窗的功能。站在单片机的角度,实际上就是一个串口通讯,然后控制继电器的动作。所谓手机控制,就是加一个蓝牙模块,是透明传输的,可以理解为手机直接给单片机串口发送数据。实现的功能算是比较简单,不过理论跟实际操作还是有差距的。在开发板上调试的时候,一切都正常,但是自己打了PCB板后发现,7805发热特别严重,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过热保护。后来,还是计划改为开关电源供电。这个智能开窗器虽然把控制电路开发出来了,但是到最后还是流产了。包这个项目给我们的公司,收到主板后,总是叫我们一改再改,希望用手机实时监测风力、用手机实现外网控制开窗器,殊不知实现这两个功能,在技术上是一大飞跃。因为实时监测风力必须要自己开发一个APP,实现外网控制需要搭建服务器。我想,经常混外包市场的人应该就知道,涉及到这么多领域的项目,少说都有3W,况且,开窗器的机械部分,公司也是让我们设计制作,这个就相当于是开发一整套产品了,这样的话,收10W的开发费都不为过,而公司给的酬金是5000,而且不提供开发资源。 提出这么多的要求,只给这么点酬金,自然就让他流产了,就当是一次锻炼。
        在大一上学期期末,IE社的杨勇学长想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大一的新生一些建议和引导,萌生了组建创新学习小组的想法,于是拉上我一起筹办学习小组的事宜。去班级宣传、面试、还有之后的培训,我都有参与。组建了创新学习小组之后,818便开始热闹了起来,从我一的形单影只,到后来每天都有其他人去,也算是结束了我孤独奋战的生活。能给大家创造一个学习的平台,这种感觉也是挺好的。一般的985、211大学,这种玩电子、码程序的协会、社团等都比较成熟了,我们林科大才起步,相比之下,我们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我们要能够把电子设计大赛的省级,国家级一等奖拿下。我们小组其实也有些人挺让我佩服的,比如罗黎明,他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只用了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就玩转了89C52,开发板上的模块都被他调通了,还学会了很多程序架构和算法。这个学习量比我们大三开的单片机课程一个学年的课都多。我大一下学期在长沙本地接到了一个自主洗车系统的项目,自然也是邀请罗黎明跟我一起合伙开发,他也是很乐意地答应了。有人并肩作战的感觉,真好。
        大一下学期,我去参观过在上海举办的慕尼黑展会。那是在我做完智能开窗器的项目之后,21IC论坛线下交流群的一个管理员邀请我去的。于是我跟爸妈提了这事,很幸运,他们都很支持我去参加。这个展会听上去很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全国各地的科技厂商集中在一起,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招商的。对于我这种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只能说是去凑凑热闹,打打酱油。不过这瓶酱油还是有点分量的,至少,在我展示了自己开发的项目后,有一位搞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老板很惊讶,惊讶在这个年纪靠自学也能进行独立开发,于是带着我逛了会场,又跟我讲了很多行业内的事情,最后互留了联系方式。此次上海之行,更让我觉得,在大学,能学好学校开的课程,并不代表你能在工作岗位上高人一等。例如,他跟我说说他们公司招硬件工程师,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两年的Cadence操作经验,而我们学校根本不会学Cadence,草草学一下Altium Designer就算完事。大学主要还是要靠自学,自己多去接触以后想从事的行业的相关信息。
        换个话题吧,关注腾讯新闻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们学校屡屡因为“城会玩”而上头条,例如女生节横幅满天飞,桥底变“盘丝洞”;大三学姐向大二学弟拉横幅求婚等......早知道林科大会有这么多虐狗的新闻,开学的时候我就应该把狗粮带足......谁的青春不骚动,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单身狗技术宅,也有内心的翻江倒海,有难以言表的经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情感历程,那就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12月5号就是我们林科大的女生节,在这天,我约了一位心仪的女生到了一家私人影院,让老板提前在房间内摆好蜡烛,准备好玫瑰,然后向她表了白。结果就是,她不拒绝,也不接受,给我一个机会追她。在这之后,她说什么,我都会做。她身体不舒服了,我会第一时间去买药送到她手里。她回复了消息,我真的就像喝了蜜。期末考试前她说要去图书馆复习,我每天都会六点钟起床,在图书馆还没开门前就去占座,即使她说她不愿意看见我,非要我走了她才愿意去图书馆。了解到她只喜欢喝“阳光奶爸”这一个牌子的鲜牛奶,学校附近没有买,我就会在占到座位后立刻顶着寒风去5公里之外的商店,只为买一瓶牛奶在她来之前放到所占的座位上。在寒假,她说要学单片机,于是我给她买了一块开发板,抛开自己的事情,开着远程教她单片机。还有她大晚上睡不着,要听故事,于是我会大半夜开着语音给她讲故事......但是,我有时候只是想牵一下手,她会躲开;甚至仅仅是想跟她见一面,她会以各种理由推脱;如果说肢体接触是庸俗,那就说精神方面,我得到的,也不过是夜以继日的言语攻击,偶尔得到过一些礼物。我过着备胎都不如的生活。中间试着放弃过几次,每次她都说她是认真的,我这样做会影响到她。到最后,我得到了一个答案:“你的一切都很好,你的性格,你的脾性,但是我就是无法接受你的外观”。嗯,无法接受我的外观。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可以直说,何必拖着。不想去评价什么,人家怎么做是人家的自由,但是,我的感受,相信只有体验过的人才懂。我一个发小在中医药大学读书,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周末便陪我一起骑行,谈心,我才不至于沉沦。在之后,我们一直互勉,他专注于中医的学习,我专注于我的项目开发,周末有时间依然会聚在一起。有这样的发小,真的很幸运,感谢有你。感情中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我相信该有的爱情,总是会有,只不过,要将人看清,再交出全部的自己。
       转眼间,大一就要结束了,说单调不算单调,但也算不上丰富。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自主开发一些项目,然后就是更注重自己的形象了。这次暑假,我想我会留在学校,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之后就是学习ARM单片机,搭建服务器,基于Linux操作系统下的单片机开发。毕竟我想在毕业前开发一个无人机编队飞行的控制系统,这些都是基础。我曾经还扬言要把这个系统搬上我的婚礼,要比汪峰高一个档次,不然就不结婚了,哈哈。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之后的日子里,还需要不断的去深造,从小到大,我想做的电子制作,到最后都做成功了,我也相信,若干年后,在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道路上,我会成为行业的标杆。

我的大一生活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crazy_bull/article/details/51499680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