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程序要求
三人行设计了一个灌水论坛。信息学院的学生都喜欢在上面交流灌水,传说在论坛上有一个“水王”,他不但喜欢发帖,还会回复其他ID发的每个帖子。坊间风闻该“水王”发帖数目超过了帖子数目的一半。
如果你有一张当前论坛的帖子(包括回帖)列表,其中帖子的作者的ID也在其中,你能快速的找到这个传说中的水王吗?
随着论坛的发展,管理员发现水王没有了,但是统计结果表明,有三个发帖很多的ID。据统计他们的发帖数目都超过了帖子总数目N的1/4。你能从发帖ID列表中快速找出他们的ID吗?
二、程序设计思想
题目给出:发帖数目都超过了帖子总数目N的1/4,把回帖列表简单化——一个数组里,存着若干数,其中三个数的数目均超过数组中所有数的数目的1/4。若每次删除四个不同的ID(不管是否包含发帖数目超过总数1/4的ID),那么,在剩下的ID列表中,原先发帖比例大于1/4的ID所占比例仍然大于1/4,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把ID列表中的ID总数降低(转化为更小的问题),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所以,每四个数比较:若四个数都不相同,将前三个数设为水王,并删除这四个数,对应的目前水王出现次数均减1,且对结果无影响;若有相同的数,对应的目前水王出现次数加1,接着比较接下来的数,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最后一个数,找到这三个水王。
三、源程序
//李俏,找水王续抽象程序 //2016.5.25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indWaterKing(int ID[], int num, int wkresult[3]) { int i; int ID_Impossible = -1;//定义一个不可能存在的ID int wknum[3];//水王出现的次数 wknum[0] = wknum[1] = wknum[2] = 0; wkresult[0] = wkresult[1] = wkresult[2] = ID_Impossible;//水王的ID,初始化 for (i = 0; i<num; i++) { if (ID[i] == wkresult[0])//水王1出现次数统计 { wknum[0]++; } else if (ID[i] == wkresult[1])//水王2出现次数统计 { wknum[1]++; } else if (ID[i] == wkresult[2])//水王3出现次数统计 { wknum[2]++; } else if (wknum[0] == 0)//将前三个不同的数先存为水王 { wknum[0] = 1; wkresult[0] = ID[i]; } else if (wknum[1] == 0)//将前三个不同的数先存为水王 { wknum[1] = 1; wkresult[1] = ID[i]; } else if (wknum[2] == 0)//将前三个不同的数先存为水王 { wknum[2] = 1; wkresult[2] = ID[i]; } else//此时找到四个不同的数,删除,并且出现次数减1,但是次数不一定为0 { wknum[0]--; wknum[1]--; wknum[2]--; } } } int main() { int wkresult[3];//找出其中3个符合条件的ID(每个ID的总数分别占ID总数的1 / 4以上) int num, arr[1000]; int i,j; cout << "请输入帖子的数量:"; cin >> num; if (arr == NULL || num == 0)//数组为空 { //exit(1); return 0; } cout << "请输入帖子ID:" << endl; for (i = 0; i < num; i++) { cin >> arr[i]; } FindWaterKing(arr, num, wkresult); cout << "3个水王的ID分别是:"; for (j = 0; j < 3; j++) cout << wkresult[j] << " "; cout << endl; return 0; }
四、结果截图
五、心得体会
有了上次的经验,我没有晕,而是根据经验将四个数分为一组,但是对于程序还是有些没头绪,不过沿着上次的思路——设前三个不同的数为水王,通过比较,留下出现次数最多的三个数。上次的实验有好多不足,如没有考虑数组为空的情况、不能用void main()、应该将主要算法用函数封装起来等等。通过这次课堂练习,我能够举一反三的分析问题,这是一点进步,但是对于将语言转化为程序代码这一块儿,还是有点儿欠缺,希望以后的练习中可以有所进步。实现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已经在查资料和调试下解决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liqiao/p/553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