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对于软件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像编程语言、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学了这么多的课程有什么用呢?在工作中有多少会真正被应用到呢?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很好地,并且巧妙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
通读全书之后,我认为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并重。本书介绍了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如:软件工程、单元测试、软件开发流程、敏捷开发、软件需求、用户体验、软件测试、质量保障等。在介绍这些基本概念的同时,作者也全面地诠释了它们在实际的研发工作中是如何表现的,它们又是如何与每个开发和测试人员息息相关的。在介绍这些概念的时候,作者多用举例的形式来说明,这样也使得大家更加的容易理解。
第二,文笔优美。作者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不感觉到枯燥,可谓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首先,每一个文字段的内容都不是很多,防止读者对着一大页文字发呆而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勇气;其次,本书包含了很多有趣的图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图片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再次,书中内容层次分明,作者将很多知识点通过几个小点顺序列出,让读者阅读和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
第三,语言幽默、诙谐。软件工程里面的概念比较的枯燥和单调,作者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本书的很多地方,作者都用十分幽默的方式来讲述。例如,书中用“阿超”、“国栋”、“小飞”、“小李”等角色之间的对话来揭示一个概念的本质。这让读者觉得十分的“接地气”,同时通过他们之间风趣的对话又加快了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个人觉得,这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第四,覆盖面广,知识点齐全。本书旨在介绍软件工程,但又不仅仅是介绍软件工程。本书对软件工程师的成长、IT行业的创新和职业道德等也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整个行业及行业中人的发展,其观点值得大家深思。
软件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系统的每一部分都正常运转,整个系统才能够一切正常。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系统就犹如漏水的轮船,如不及时修补,终将沉入大海。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有不同的分工,有做开发的、有做测试的、有做QA的,等等。大家各司其职,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一个软件活得更好、活出精彩,最好能够“延年益寿”,让大家的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问题:
1、现在团队成员之间交流成本急剧成长,该如何解决交流成本问题?
2、如果一个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是由于存在的bug太多,这时应该怎么办?
3、在一般情况下,公司主要是以主治医师模式这种团队模式吗?在学校中,如果我们要执行这一种模式,最好是几个人一组,如何防止出现“一个学生干活,其余学生打酱油。”的现象呢?
4、书中第6章讲到,提到的敏捷方法论,那具体是什么方法?还有应该去理解他?
5、书中说到团队合作,如果今后工作的时候,碰到团队成员不给力,我们应该怎么去
处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183183-qq/p/553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