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自答。
本来是打算一段时间内不答题了。这次是因为明天就要去欧洲玩,收拾完行李看看表又太早不想睡,看到这个有趣的问题,我就来稍微答一答。和
@渠志倍 一样,算是抛砖引玉把。我准备从如下2个方面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 根据题主的3个点回答。
- 反着答:审稿人会拒什么样的文章?
==============================
0 背景知识
答主的论文数量以及研究水平估计在知乎里面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为了严谨起见,还是列出来吧。毕竟学科与学科之间差距太大,各个学科间的要求几乎完全不同,所以应该区别对待。我认为我的一些经验大概只能在CS偏理论的会议或者期刊上使用吧。
另外,毕竟答主水平有限,只能到B类水平,所以一些经验分享也只能到B类,求知乎er们轻喷啊!
答主的研究方向归类是Computer Science: Theory。自开始写论文到现在共2.5年,现在录用的(包括已经在数据库中搜索到的,Major Revision不过基本能中的,Minor Revision的,Proofreading的)一共9篇,其中:
- 中文论文1篇(邀稿,凑数用),英文论文8篇。
- 会议论文5篇,最高水平的是中国计算机协会(CCF)推荐B类会议European Symposium On Research In Computer Security (ESORICS) 2014;期刊论文4篇,最高水平的是CCF推荐B类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
- LaTeX撰写的8篇,Word撰写的1篇。
答主审稿论文数量大概在30篇左右,其中:
会议审稿最高水平的是CCF推荐B类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ICDCS) 2014;期刊审稿最高水平的是CCF推荐A类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TIFS)。
==============================
1 根据题主的3个点回答
(1)是先不管格式篇幅图片要求一类随便写一个版本,然后再在其上按照具体的杂志要求修改,还是一上来就按某具体杂志的要求来写?
答:我个人推荐先阅读会议和杂志的Instruction,然后撰写的时候按照要求来,而非先随便写一个版本再修改。为什么呢?因为调整格式其实很麻烦的,有时候甚至图要重新做。而且如果后期就调整版面,可能会因为疏忽少调整很多东西。在后期,可能会因为版面问题在Minor Revision以及Proofreading的时候被Editor和Reviewers喷。如果论文中有技术问题的话,Reviewers可能会捎带脚来一句“写作不认真啊少年,格式需要修改啊,可见论文写得仓促啊”什么的,很蛋疼的。
很多答主都推荐LaTeX,实际上CS方向的论文大多都要求用LaTeX撰写(请忽略中国的杂志社…)。LaTeX已经避免了好多好多排版上面的问题。但是,即使使用LaTeX,还是会遇到一些LaTeX特有的问题,比如我论文的审稿意见中如下的情况:
Page 10, Section 5.1, paragraph 1, ill typeset
或者如下的情况:
It is not easy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lines in Figure 3e. Fewer lines or wider distance between lines would be better.
要知道排版是LaTeX自己弄得啊… 要知道图我用的是LaTeX中的图表工具pdfplots做的啊!这些东西,如果上来就注意的话,顺手就改了。如果后面再弄,改起来我个人认为有点蛋疼。不过这个东西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方法,不能以偏概全。所以这只是我个人的倾向。
-----------------------------------------------------------
(2)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是要先想好可能被argue的内容,然后再以此构建文章整体的结构;还是不管那些,先构建文章整体结构,再考虑可能被argue的内容?
答:如果还能考虑argue的内容,那答主太厉害啦!因为论文审稿意见中argue的内容可能和自己认为审稿人会argue的内容完全不同。
我认为,在写作时候还是要先考虑好文章整体的结构,把逻辑关系弄清楚了就写。这样写起来会非常顺,不会因为考虑各种各样需要argue的地方而扰乱了自己的写作思路。对于可能会被argue的内容,如果写作时候考虑到了,但是随意插入会影响全文逻辑性的话,有这么几种补充的方法:
- 专门写一个Practical Extensions或者Discussion章节,把所有可能被argue的内容放进来。
- 把所有argue的内容放在Appendix中。
审稿人审稿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一点不用argue,会在意见中指出来,在Revision的时候直接删掉就可以了。比如我有个论文的其中一个审稿意见是这样的:
Section 4.2 is not necessary.
Section 4.2是我觉得读者可能无法理解符号表示和构造,写了个章节举了个Toy Example。放心,如果认为不需要argue或者解释,审稿人会指出来的。
-----------------------------------------------------------
(3)一些细节性的东西,考虑到放得太多可能让人眼花缭乱反而不清晰,放的太少又不充足。那么哪一类该放进去,哪一类不该放进去?
答:每个学科都不太一样。仅从CS方向上,我认为遵从(2)中的意见,不知道放哪些就按照思考顺序(或者按照从重要到不重要,或者按照其他逻辑顺序)全放进去。如果是会议,就放在Appendix中,如果是期刊,就开一个Section。其实呢,审稿人更愿意看到全面细致的讨论,这证明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那篇幅限制怎么办?反正这些东西在Camera Ready或者Proofreading版本都可以扔掉嘛。
==============================
2 反着答:审稿人会拒什么样的文章?
一般来说,审稿人评判一个论文是否录用的标准按照重要与否排列如下:
- 正确:这是一票否决,有问题即可拒稿
- 创新:根据你了解到的该领域进展,作者的想法是否巧妙,有新意:核心基本的想法原创>组合多个想法>小改进某个或某几个想法>没有本质上的新想法但做了大量的体力活
- 逻辑: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关系是否符合逻辑,句子之间是否有逻辑,读起来是否流程,重点是否突出
- 陈述:精确>准确>正确,行文是否流畅,读起来顺,是否有语法、笔误
- 工作量:这个是一个隐性的标准,就是给人感觉作者做的工作量不够
越是顶级会议或者期刊,对于后面的要求越高。我自己审稿,也会根据会议和期刊的等级,考虑到哪个程度即可拒稿。一般来说:
- 会议没有到CCF推荐:正确,有一点创新即可考虑录用
- 会议达到CCF推荐C类:正确,有一些创新,逻辑合理即可考虑录用
- 会议达到CCF推荐B类:正确,很有创新,逻辑合理,陈述准确即可考虑录用
- 会议达到CCF推荐A类:以上5条完全满足可考虑录用
- 期刊论文对于创新要求会比会议低,但是后面3-5要求会高
审稿需要写审稿意见嘛,所以得挑毛病,但是挑毛病又不能挑的太过分,比如不能说你TYPOs多就拒稿;不能说你排版不美观就拒稿。但是,如果看论文觉得TYPOs多,排版不美观,肯定会细致地找论文中的问题,找到一个就拒了。如果看论文,读起来很顺,表述清楚,构造和证明看看可以通过,会给审稿人留下很好的印象,甚至有时候会不看证明。比如我的一个会议论文审稿意见如下:
The construction seems to be correct and secure, though I haven‘t checked the proof in details.
但实际上,这个证明中确实有一些问题,这篇论文Full version审稿人给的意见是:
The main flaw is that the proof of their scheme is insufficient. In Lemma 3, ......
如果你的写作很好,读起来很舒服,审稿人在意见中还有可能帮你说情,比如我的一个会议论文审稿意见如下:
Apart for these issues this is a well-written paper on the whole and authors brought up an interesting issue for ......
==============================
3 补充几句
很多朋友们特别怕拒稿,有的时候被拒的莫名其妙会特别愤怒。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去质疑审稿人,如果它提的问题你觉得不可理喻,那一定是你没写清楚,而不是审稿人没看对。
另外,越是顶级会议或者期刊,审稿人越专业,会更全面地找问题,甚至提出对于提高论文水平的建设性意见,这个很重要,也很好。
以上。如有问题请留言,我尽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