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今天阅读了构建之法第六章敏捷流程,在软件工程的语境里,敏捷流程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在敏捷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使团队提高效率,并付诸行动;实现团队的自我管理。在这一章中剖析了Scrum这个方法论:第一步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第二步决定当前冲刺需要做的事情;第三部冲刺。在我们这次的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实施了这一次敏锐流程的方法论,在冲刺阶段每天开一个站立会议,说一说我昨天做了啥,今天做了啥,我碰到了哪些问题。并将这些做一个个人的记录,同时我们也做了燃尽图和看板图,将实际和预期做了一个对比;可以说我们在冲刺结束后收获颇多。第四部:得到软件的增量版本,发布给用户。
但是在我们这样的理论实践中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各个需求和任务之间是有种种复杂的依赖关系的,除了 优先级之外,我们还要考虑相互的依赖关系。还有把一个任务从产品层级的描述逐渐细化到技术实现层面,是很需要技术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当然还有我们的每日例会,会议中我们提到,昨天我写了代码,今天我写了代码,我没遇到困难,这样的会议显然并没有什么作用。当得到了一个增量软件发布后,谁来验证这个增量是否满足了事先的计划呢?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开发流程是否适合自己的团队,在于实现团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组织能力,和团队的总结能力。如果你的团队很弱,还强行把其他高级的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身上,这样也许会适得其反,如果自己的团队拥有了以上实现的能力,保持这样的方法继续下去,依然能创造出很好的项目。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anggang-java/p/558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