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atexit函数的原型如下 void atexit(void (*func)(void)) 它是一个参数为返回值和参数均为空的函数指针的函数,含义是当前进程结束之前执行参数函数指针所指向的函数,使用的时候要在main中注册,一次可以注册很多函数,函数的执行顺序与注册的先后有关,关系恰好相反,第一个注册的函数反而是最后一个执行。下面是执行实例。
1 #include<stdio.h> 2 #include<stdlib.h> 3 4 5 void func1() 6 { 7 printf("this is func1\n"); 8 } 9 10 void func4() 11 { 12 printf("this is func4\n"); 13 14 } 15 16 17 void func3() 18 { 19 printf("this is func3\n"); 20 } 21 22 23 void func2() 24 { 25 printf("this is func2\n"); 26 } 27 28 void func0() 29 { 30 printf("this is func0\n"); 31 } 32 void func6() 33 { 34 printf("this is func6\n"); 35 } 36 void a() 37 { 38 printf("this is a\n"); 39 } 40 void z() 41 { 42 printf("this is z\n"); 43 } 44 45 46 int main() 47 { 48 atexit(func3); 49 atexit(func1); 50 atexit(func2); 51 52 atexit(func4); 53 atexit(func0); 54 atexit(func6); 55 atexit(a); 56 atexit(z); 57 return 0; 58 }
这是执行结果
使用ps -l命令就可以看见一些信息,PID和PPID就不详细说了分别是该进程和父进程的ID号,这次详细讲的是UID和相关的EUID和SUID,分别代表什么呢
UID:代表实际用户ID,下图中也有显示,当前我是用的是ROOT用户显示的UID就是0,如果是普通用户一般会比0大,我的一般用户UID是1000
EUID:代表有效用户ID,一般uid和euid都是一样的。。。
SUID:代表设置用户id(只能使用在可执行程序上,因为使用之后权限的x位会变为s),不一样的时候来了!当你设置了该位之后,执行该文件时你的euid会提升到该文件的持有者。使用这一功能的例子有passwd这条命令,按理说只有root有权限更改用户密码,但是普通用户也可以使用passwd更改密码,就是使用了设置用户id。
实现方法如下首先建立一个什么权限都不提供的log文件
很显然,访问它是非法的,更不可能往里面写东西,现在我企图用文件指针打开他,往里面写入东西
1 #include<stdio.h>
2
3
4 #include<string.h>
5
6
7 int main()
8 {
9 FILE *fp;
10 printf("uid:%d euid:%d",getuid(),geteuid());
11 fp=fopen("log","w");
12 if(fp==NULL)
13 {
14 printf("fopen error");
15 }
16 char *buffer="hello world";
17
18 fwrite(buffer,1,strlen(buffer),fp);
19
20 return 0;
21 }
使用普通用户执行该程序
直接报告段错误,被拒绝了
设置用户id
再次执行,成功写入,我们发现这时候打印出来的uid和euid不同,虽然实际用户身份是普通用户,但是当前有效用户身份是root!这样euid的用处就好理解了,只是个身份而已,并不能代表实际人物,就像一个假的名字
文件的粘滞位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普通文件的粘滞位会被操作系统内核无视,目录文件被设置后表示这个目录里面的文件只能被拥有者和root删除,粘滞位出现在可执行的位置上,用t表示,设置了该位之后,用户就不能删除不属于他的目录和文件。
例如tmp目录,就被设置了粘滞位,我在/tmp目录内部创建了子目录文件
看!tmp目录文件设置了粘滞位
创建了一个test普通文件和dirtest目录文件,执行删除
请求被拒绝。。。尝试使用-rf强制删除
同样被拒绝,设置粘滞位的命令
chmod 777 dirtest
chmod +t dirtest
这个也可以
chmod 1777 dirtest
对普通文件设置粘滞位并没有什么卵用,变成T了,最后被无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enomirei/p/558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