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直想聊聊这个话题,也有朋友跟我留言,让我讲讲MVVM,只可惜一直没整明白,不敢轻易下笔。针对MVVM,网上有很多不错的文章,比如MVVM介绍、被误解的 MVC 和被神化的 MVVM以及Look at MVVM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等等
文章前我想先提几个问题
关于MVVM,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引用MVVM介绍文中一图
受MVC或MVP架构的影响,对MVVM最初印象以为这是一个以ViewModel为核心,处理View和Model的开发架构。于是乎在原有 MVC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所谓的ViewModel对象,然后把ViewController中的代码移到ViewModel中,在ViewModel 里面处理View以及Model的所有逻辑。毕竟大家都在说MVVM可以为ViewController瘦身,这ViewController就剩创建 ViewModel的代码,嗯,够瘦身,这就是MVVM!
慢慢的,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哪里不对?第一想法就是ViewController的定位,View?不是,Controller?也不是!毕竟它 就创建ViewModel,好像与View、Model也没啥关系。抛开ViewController不谈,突然发现这样的ViewModel、 Model以及View不就是MVC,一个以ViewModel为中心的MVC!
核心问题就在于对ViewModel角色的定位不清!基于MVVM设计思路,ViewModel存在目的在于抽离ViewController中展示业务逻辑,而不是替代ViewController,其它视图操作业务等还是应该放在ViewController中实现
既然不负责视图操作逻辑,ViewModel中就不应该存在任何View对象,更不应该存在Push/Present等视图跳转逻辑。因此,ViewModel中绝不应该存在任何视图操作相关的代码
很简单,处理视图展示逻辑,ViewModel负责将数据业务层提供的数据转化为界面展示所需的VO。其与View一一对应,没有View就没有ViewModel
比如,数据业务层传递一个含有性别属性sex的DO对象,0表示男, 1表示女。ViewModel的职责就是将其转化为展示层可显示的VO对象
ViewModel和View一起组成DDD(Model-Driven Design)领域驱动架构体系中的Presentation展示层。在iOS中,数据流向可以表示为ViewModel->ViewController->View,ViewController负责连接VO及其对应的View对象
领域驱动设计(DDD)对于安卓童鞋可能非常熟悉,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本文不做过多讲解,借用其描述介绍几个名词
MVVM架构中,ViewModel连接视图View和数据业务Model层,而Domain和Data数据持久层共同组成整个Model层。完整结构如图所示
MVVM架构中的M,并不表示Model对象,而是表示整个数据业务层,对应DDD架构中的Domain层以及数据Data层。业务开发中,一般考 虑Api或者DB对象,极少考虑Domain层设计,也不会区分DO或者PO对象。笼统定义Model ,将其传递给展示层ViewModel,久而久之,Model对象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在Model中处理业务逻辑,导致项目维护成本增加,代 码中出现if..else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
当然,Domain层并不是必须的,实际开发中,需要根据具体复杂度和需求来决定。比如只是纯粹的请求展示界面,设计过多的层次结构反而会增加项目的维护成本。同时,Domain层不应该存在任何状态变量!
ViewModel负责展示层逻辑,而Data层则对应数据层逻辑,一般以Manager或者Service身份存在,数据来源主要包括Api、DB或者Cache等。Data数据层操作对象主要为PO持久化对象,对象一旦创建,原则上不可修改
Data数据层具有独立可测试性,其不依赖视图层而存在。切记不可在Data层操作任何视图对象!
文章到此,想必各位对MVVM架构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对比安卓童鞋对MVP架构的钟爱,iOS童鞋也许更加青睐MVVM,拌上ReactiveCocoa或者RxSwift,这道菜可以做的更加绚烂多彩!当然,正如唐巧在文中所言:ReactiveCocoa 和 MVVM 不应该被神化,我们需要保持的是一个拥抱变化的心,以及理性分析的态度。在新技术的面前,不盲从,也不守旧,一切的决策都应该建立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应对技术的变化!
写在文后:
为期两天的SwiftCon已经落幕,虽然离我只有两站地铁,只可惜依然没能前往聆听各位大师的技术分享,特别还有我同事兼朋友刘冠杉的个人首秀。虽然,现在网上也出现了各种不好的声音,但是我仍然相信,大多数分享者还是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值得我们为之鼓掌!
个人技术的成长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长年累月的付出积累沉淀的结果!Swift3.0不久即将发布,而我个人也会逐渐转移?对Swift语言的学习。与此同时,随着公司ReactNative项目的上马,我也会加强对RN技术的专研和学习中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angjie123/p/560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