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设计模式总结

时间:2016-06-27 19:36:04      阅读:15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 开闭原则:模块应尽量在不修改原代码(闭)的情况下进行扩展(开)。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
  2. 里氏代换原则:如果调用的是父类的话,那么换成子类也完全可以运行。 派生类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只有当派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且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3. 依赖倒转原则:针对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当依赖于抽象。
  4. 接口隔离原则:每一个接口应该是一种角色,不干不该干的事,该干的事都要干。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
  5. 合成复用原则:要尽量使用组合/ 聚合,尽量不要使用继承。只有“Is - A” 关系才符合继承关系,“Has- A” 关系应当使用聚合来描述。
  6. 最少知识原则:一个对象应对其它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即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地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 创建型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在创建对象的同时隐藏创建逻辑的方式,而不是使用新的运算符直接实例化对象。这使得程序在判断针对某个给定实例需要创建哪些对象时更加灵活。
  1. 工厂模式与抽象工厂模式 (Factory Pattern)(Abstract Factory Pattern)(不同条件下创建不同实例)
  2. 单例模式 (Singleton Pattern)(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
  3. 建造者模式 (Builder Pattern)(将一个复杂的构建过程与其具表示细节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4. 原型模式 (Prototype Pattern)(通过拷贝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 结构型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继承的概念被用来组合接口和定义组合对象获得新功能的方式。
  1. 适配器模式 ((Adapter Pattern))(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2. 装饰器模式 (Decorator Pattern)(保持接口,增强性能:修饰类继承被修饰对象的抽象父类,依赖被修饰对象的实例(被修饰对象依赖注入),以实现接口扩展)
  3. 桥接模式 (Bridge Pattern)(两个维度独立变化,依赖方式实现抽象与实现分离:需要一个作为桥接的接口/抽象类,多个角度的实现类依赖注入到抽象类,使它们在抽象层建立一个关联关系)
  4. 外观模式 (Facade Pattern)(在客户端和复杂系统之间再加一层,这一次将调用顺序、依赖关系等处理好。即封装底层实现,隐藏系统的复杂性,并向客户端提供了一个客户端可以访问系统的高层接口)
  5. 代理模式 (Proxy Pattern)(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增加中间层(代理层),代理类与底层实现类实现共同接口,并创建底层实现类对象(底层实现类对象依赖注入代理类),以便向外界提供功能接口)
  6. 过滤器模式 (Filter、Criteria Pattern)(使用不同的标准来过滤一组对象,通过逻辑运算以解耦的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
  7. 组合模式 (Composite Pattern)(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的统一接口)
  8. 享元模式 (Flyweight Pattern)(享元工厂类控制;HashMap实现缓冲池重用现有的同类对象,如果未找到匹配的对象,则创建新对象)
 
  • 行为型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特别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

  1.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拦截的类都实现统一接口,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下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2.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在观察目标类里有一个 ArrayList 存放观察者们。当观察目标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所有依赖于它的观察者都将得到通知,使这些观察者能够自动更新(即使用推送方式))
  3. 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将这些通用算法抽象出来,在一个抽象类中公开定义了执行它的方法的方式/模板。它的子类可以按需要重写方法实现,但调用将以抽象类中定义的方式进行)
  4.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将"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解耦:调用者依赖命令,命令依赖接收者,调用者Invoker→命令Command→接收者Receiver)
  5.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标识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6.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集合中含有迭代器:分离了集合对象的遍历行为,抽象出一个迭代器类来负责,无须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7.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对象与对象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关系,将对象之间的通信关联关系封装到一个中介类中单独处理,从而使其耦合松散,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8.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策略对象依赖注入到context对象,context对象根据它的策略改变而改变它的相关行为(可通过调用内部的策略对象实现相应的具体策略行为))
  9.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状态对象依赖注入到context对象,context对象根据它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它的相关行为(可通过调用内部的状态对象实现相应的具体行为))
  10.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通过一个备忘录类专门存储对象状态。客户通过备忘录管理类管理备忘录类。)
  11. *空对象模式(Null Object Pattern)(创建一个未对该类做任何实现的空对象类,该空对象类将无缝地使用在需要检查空值的地方。不要为了屏蔽null而使用空对象,应保持用null,远比用非null的值来替代“无值”要好。)
  12.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

设计模式总结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Doing-what-I-love/p/562119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