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个人成长
作者:范军 (Frank Fan)新浪微博:@frankfan7 微信:GetToCloud
阳光很强,生命因此而成长。阳光很辣,眼睛无法直视。但终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她,无论你是否愿意。
这里的阳光,暗示着死亡。死亡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是生命的必然。她一直在悄无声息的陪伴我们,她从未走远。但为何人会恐惧死亡,恐惧亲人的死亡,甚至恐惧提起这个字眼。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个几千年的谜题,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困惑过。不过这种困惑被青春的假象所蒙蔽。认为来日方长,死是别人的事儿。在大学时经历了姥姥的离去,我的情感属于一种麻痹的感觉。人近所谓中年,这事儿好像慢慢变得是个事儿,好像还真特么和自己还有点关系。
自二十岁起,关于死亡的书和电影看了一些,当时的唏嘘和感动,并没有留存太长时间。我的困惑也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让我不得不去直视骄阳,即使这会很痛。
参加在北京为期三天的死亡体验工作坊,对我而言,是个极为奢侈的事儿。因为孩子小,我很少因为个人原因独自去参加这么长时间的活动。感激太太和岳父母的支持,帮忙照料孩子们。
这个死亡体验是“死亡未完成”公众号的创作者纪慈恩自2014年创办的,至今已有20期。课前神秘的作业中有一条,假如你将明天死去,找20个人,问问他们对你有什么说的?
问这个问题,让我极为难。担心别人是不是觉得我有病,担心没有人回复怎么办,担心给别人造成影响怎么办。自己列了一个名单,但仍然没有勇气去一对一的问。但不完成作业而很不好意思的恐惧占了上风,后来索性在朋友群和大学同学群中发了。说了工作坊作业的事情,请大家帮忙。老实说,这需要我极大的勇气去这么做,同时也给自己留了很大余地,避免了一对一询问遭到拒绝或忽视后的痛苦。
本来我并不抱太大希望,让我特别温暖和感动的是,短短一天之内,我收到了十多条留言。每一条留言都给予我极大的力量。特别是几位久未见面的同学和朋友,回复了很长的精心思考后的留言。因为篇幅有限,我只能摘取几条分享。
-没想到你去玩这么深刻的体验。不过如果你真的走了,我会祝你安息,感谢有缘跟你相识,你是无比善良,对人生充满好奇的人,生命就是过程,有生有灭,虽然你归了尘土,还有后辈在长河中流淌,你应该在另一个空间观察着,你已经实现了你的生命意义。你的娃儿们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这帮哥们会伸出援手,再见。
-和老婆说声对不起,因为你肯定惹她生过气。顺便和她商量下接下来怎么把孩子抚养成人,既然你不负责任逃跑了,后事要安排好的。天快亮了,你也要走了,再看一眼熟睡中的孩子老婆,和你住了很久的家。坐下,放松,走吧!每个人迟早都要走的,你很幸运,因为你先知了...
-开始的时候我也很担心恐惧,现在也慢慢地学会了接受现实,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尽力了,结果如何还是听天由命吧!加油,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
-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是暂时的,若干年后再回忆起来,其实苦难带给我们的记忆才是最深刻的,也是让我们成熟最快的。加油
-对于即将离世的人,我们通常不会叮嘱什么,而是希望能得到遗言。最好的遗言是王阳明说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的所有我都已明白了,我明白的我都已说完了,所以我已经没有遗憾了。
特别是下面一个朋友的分享让我极为感动:
第一个,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事不能畅快,欲望会被理智克制,真我被隐藏起来,那么如果你希望释放一下自己的真我,有些事不敢做的,就去做一下,有些人不敢爱的,就去爱一下,我会是你坚定的支持者,“顺心意”,才能让你内心安定。
第二个问题:你希望你的亲人如何来面对你的死亡?是痛苦,还是平和?人生在世,唯一能陪你走一辈子的,只有你自己,其他所有的亲人、朋友、敌人,都只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段路的伙伴,分开是必然。所以如果能够清晰的告诉亲人朋友,感谢他们在这段人生旅途中的陪伴,很开心,而且这辈子也没有什么心愿未了。那么,也许他们的痛苦会少一些,他们的痛苦才是你放心不下的东西。所以,如果你要办一个欢乐的葬礼,我会是你坚定的支持者。
珍惜当下,在相处的时光认真相处,在分开的时候坦然面对。让人生过得简单而真实,喜欢什么,justdo it,不要因为外界的原因而压抑自己,这就是我的一些观点。
这个课前作业本身的意义,对我十分重大。我更清楚的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那么多担忧,其实是多余的。不打算回应的人,不会因为你的担忧而改变主意。但如果因为担忧而不去向别人求助,那将错过这失之交臂的温暖和感动。把自己的最柔软的一面毫无保留的亮出来的时候,大多时候人们会真诚回应。前提是,自己有智慧去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和什么人分享才是安全和值得的。
感谢朋友们的回复,这温暖我的同时,也许你们从中也会收获一些体会。也许有的人从来都没被问过这个问题。
对于我认为应该留言,但被发信拒绝了的情况。我心里起初是很在意的,和一位老友谈到自己的不安。老友是这么说的:你有权利去思考自己在意的问题,别人也有权利不对此作出回应。每个人的精神之旅,只有在TA准备好之后才有可能。死是你自己的事儿,大家各死各的。自己的精神之路,终归是一个人的修行。无论什么书籍和讲座,都不能告诉你明确的答案。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终究靠的是你自己。
听了这段话,我放下了。也从而有一个轻松的心态去迎接这三天的死亡体验之旅。
本文出自 “范军的博客”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frankfan.blog.51cto.com/6402282/1793496
标签:个人成长
原文地址:http://frankfan.blog.51cto.com/6402282/179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