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想之前,先来了解一下“37signals”这家企业,直接百度的话显得太low了,我想知乎的回答来得更加简单和清晰:
问:37signals真的很酷吗?
答:是的,真的很酷。
从一个做设计外包的公司开始,37signals 在过去的 N 年中:
创造了 small business 和 start-up 最喜爱的生产力工具
在创造 1 的过程中,创造了 Ruby on Rails
在创造 1 和 2 的过程中,写了 Getting Real 和 Rework
在创造 1、2 和 3 的过程中,创建了高质量的设计师、开发者、创业者的社区
在以上的 4 点中,除了第 2 点,37signals 一直在赚钱。除此之外,他们
保持分布式的团队,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时间
保持和风险投资的距离 - Proud and Profitable
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更多信息可以看看关于37signals的问答
在以上回答中可以看到,《Rework》就是创作于37signals。同时,我还看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名称——Ruby on Rails。没错,此框架同样出自于这家企业的员工之一——David Heinemeier Hansson。如果你也了解关于37signals的相关信息,你可能跟我一样觉得该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和特显个性。没错,《Rework》就是他们个性的表达,但我觉得他们也没什么太个性的一面,只是他们敢于去打破所谓的“规矩约束”,让自己更接近人性、更接近自己的内心做事罢了。这种场景现实不多见,但确是电影的常用桥段。这类电影往往扣人心弦,因为这类电影已经触动了观众内心敢想不敢做的澎湃,就像37signals所做的一样。除了《重来》这个书名,我觉得用《揭开你的面具》同样合适,书中表达的每一个观点都来得十分真实,我们太过于活在“抽象”之中,抽象得像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我们对KISS设计原则一点也不陌生吧,但局限的思维往往只是让自己联想到工艺方面,而不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KISS原则如此受追捧,不是因为这个设计理念在工艺上有什么卓越的成就,更多的是反应出我们人类内心的真实写照:我们都喜欢简单。一个简单的生活APP设计并不能把我们的生活简单化,因为我们的脑袋都是复杂的。像37signals这样一直保持着约30多号人的企业不常见,因为人类不是那么轻易地就可以打败自己那颗“把企业做大”的虚荣心。而这些普遍的人性弱点往往就成为了舆论的依据,搞“个性”就是要承受着这些“舆论”的压力:“为什么你不把企业搞大”、“为什么你产品功能就那么一点啊”、“为什么....”。但这些制造舆论的人不知道一家万号人的大企业可以一夜破产,他们同样不知道一些伟大的小企业可以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我隐约记得某位作者定义阅读四阶段:萌芽、初期、翻译、理解,而现在大多数还停留在翻译阶段,意思是读懂文字的意思,但能达到看到文字背后或更多理解的不多,也就是读者缺乏批判性思维。人云亦云,导致“鸡汤”泛滥。最严重的灾区莫过于大爷大妈级别的读者,看看他们的朋友圈转发的都是什么东西。说到简单,更会有人理直气壮的反驳这只会让人类更多懒惰。这类人的观点是对是错不做评论,但我会有其它的想法,之前我也在《简单就好》已经发表过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的观点。就以37signals为例子吧,一个35人的企业做了多少次选择、多少次放弃、多少次改变人类的观念,多少舆论的压力我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一本区区236页的《重来》到底装载着多少PB的故事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为了能简单地给读者理解37signals的核心思想,把PB压缩到MB,这得有多大的能耐才能做到。相反,越简单可能越复杂。此话的意思是,用简单的思维做事只会做出复杂。例如本书所描述的一个观点:对用户说不,不是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得加什么功能,这样只会把产品搞复杂,偏离核心定位。没错,做好产品可能第一想到的就用户量,想到用户量那么用户就是上帝,如果用户是上帝那么用户需要的功能都加上,如果功能多了,那就得加人了,人多了就得考虑往管理追加成本了......企业变大了。这个是一个很简单的思维,每做的一步都没有太多的思考。所以37signals能保持规模,确实不简单。
这本书通俗易懂,都是以作者对生活的“片段观点”的聚合。但一句言语的背后可能十年的生活,一句代码的背后可能是十万小时的历练。芸芸众生,虽然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地心引力;同样人生观各异,但同样都离不开内心本质。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cd144140/p/562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