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计算机网络(1)-----网络层IP协议概述

时间:2016-07-04 20:15:21      阅读:14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概念

技术分享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目的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终止等。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

特点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包服务。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构成:网络号(net-id) + 主机号(host-id)。其中IP地址共分为A,B,C,D,E五大类。

  A类地址:网络地址(1Byte) + 主机地址(3Byte),且网络地址的首位必须是0;则网络地址的取值范围是0~~127,

      而0是保留的并且表示所有IP地址,而127也是保留的地址,并且是用于测试环回用的(本机)。因此A类地址的范围其实是从1-126之间。

      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2的24次方减1的主机数目)。

  A类IP范围:首位为0;1.0.0.1~~126.255.255.254;主机号24位

 

  B类地址:网络地址(2Byte) + 主机地址(2Byte),且网络地址的前两位是10;则网络地址的取值范围是128~~191,

      可用的B类网络有2的14方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2的16次方减0和广播地址)。

  B类IP范围:前两位为10 ;128.0.0.1~~191.255.255.254;主机号16位

 

  C类地址:网络地址(3Byte) + 主机地址(1Byte),且网络地址的前三位是110;则网络地址的取值范围是192~~223,

      可用的C类网络有2的21次方,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C类IP范围:前三位为110;192.0.0.1~~223.255.255.254;主机号8位

 

  D类地址:此类地址称为多播地址,也叫做组播地址,前四位必须是1110;网络地址的取值范围是224~~239,

  D类IP范围:前四位为1110;224.0.0.1~~239.255.255.254

 

  E类地址:此类地址是保留地址,留作将来使用,前五位必须是11110;网络地址的取值范围是240~~254,

  E类IP范围:前五位为11110;240.0.0.1~~254.255.255.254

参考资料

  http://www.cnblogs.com/xiehy/p/3460766.html

计算机网络(1)-----网络层IP协议概述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a294098789/p/563826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