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Redis) 是一个由Salvatore Sanfilippo写的key-value存储系统。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遵守BSD协议、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它通常被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因为值(value)可以是字符串(String), 哈希(Map), 列表(list), 集合(sets) 和有序集合(sorted sets)等类型。
详细介绍请查看wiki Redis和Redis官网。
Redis的命令可以直接在redis-cli.exe中交互使用,输入
set k 1
返回
ok
即reids已经存储key为“k”,value为“1”的数据。
具体常用命令请参考以下教程:
设置客户端连接后进行任何操作指定前需要密码,一个外部用户可以再一秒钟进行150W次访问。
修改密码:
- 方法一:通过命令行进行配置:config set requirepass abc
即可。查看密码是:config get requirepass
授权还是auth abc
- 方法二:修改设置redis.conf里面的requirepass属性给予密码,我这里给的是abc。之后如果想操作可以采用登陆的时候就授权使用sudo /opt/java/redis/bin/redis-cli -a abc
或者是进入以后auth abc
然后就可以随意操作了。
准备了两个虚拟机,ip分别是192.168.15.128和192.168.15.133,通过主从复制可以允许多个slave server拥有和master server相同的数据库副本
具体配置是在slave上面配置slave
```
slaveof 192.168.15.128 6379
masterauth abc
```
如果没有主从同步那么就检查一下是不是防火墙的问题,我用的是ufw,设置一下sudo ufw allow 6379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可以通过info查看具体的情况
redis对事务的支持还比较简单,redis只能保证一个client发起的事务中的命令可以连续执行,而中间不会插入其他client的命令。当一个client在一个连接中发出multi命令时,这个连接会进入一个事务的上下文,连接后续命令不会立即执行,而是先放到一个队列中,当执行exec命令时,redis会顺序的执行队列中的所有命令。
比如下面的一个例子:
```
set age 100
multi
set age 10
set age 20
exec
get age --这个内容就应该是20
multi
set age 20
set age 10
exec
get age --这个时候的内容就成了10,充分体现了一下按照队列顺序执行的方式
discard 取消所有事务,也就是事务回滚
```
乐观锁
watch key如果没watch的key有改动那么outdate的事务是不能执行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能保证队列中操作的key没有变化(并发环境),可以使用WATCH来监视并在并发时回滚(乐观并发)。当然,Redis中也提供了很多组合型的原子命令(比如检查并添加,删除后添加,这些组合特别有用)。
redis是一个支持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
- snapshotting快照方式是默认的存储方式,默认写入dump.rdb的二进制文件中,可以配置redis在n秒内如果超过m个key被修改过就自动做快照
- append-only file aof日志方式,使用aof时候redis会将每一次的函 数都追加到文件中,当redis重启时会重新执行文件中的保存的写命令在内存中。
一次性提交多个命令(如果只是进行一些设置,命令之间不需要依赖前置命令结果的话,可以提高不少效率)。当然,Redis还提供了很多Multi-的命令,允许一次性进行多个值的添加,获取等等。
操作系统的页过大,Redis默认使用32字节的页。把所有的键保存在内存中,把所有的值压缩(很厉害,保存10G的数据才占用2G不到的存储,我都怀疑我看错了)保存在swap中。也可以配置选择使用同步或异步方式进行换入换出。
在官网有Redis支持各种语言的客户端,我下载的客户端是java版的jedis。https://github.com/xetorthio/jedis
java使用示例:
//连接本地的 Redis 服务
Jedis jedis = new Jedis("localhost");
System.out.println("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jedis.auth("abc");//授权密码,没有设置可以注释掉
jedis.set("foo", "bar");
String value = jedis.get("foo");
System.out.println("value:"+value);
直接执行redis-server就可以启动redis服务,默认监听端口为6379,而后客户端即可以连接服务端,执行操作。
Redis提供了redis.conf的配置文件,其中包含redis各参数的示例和功能描述:
以下为快照相关的设置:
以下为复制相关的设置,复制默认是不启用的,因此在默认的参数文件下列表参数均被注释:
# slaveof :指定主端ip和端口,用于创建一个镜像服务;
# masterauth :如果master配置了密码的话,此处也需做设置;
slave-serve-stale-data:默认值yes。当slave丢失与master端的连接,或者复制仍在处理,那么slave会有下列两种表现:
当本参数值为yes时,slave为继续响应客户端请求,尽管数据已不同步甚至没有数据(出现在初次同步的情况下);
当本参数值为no时,slave会返回"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ee"的错误信息;
# repl-ping-slave-period:默认值10,指定slave定期ping master的周期;
# repl-timeout:默认值60,指定超时时间。注意本参数包括批量传输数据和ping响应的时间。
以下为安全相关的设置
# requirepass:指定一个密码,客户端连接时也需要通过密码才能成功连接;
# rename-command:重定义命令,例如将CONFIG命令更名为一个很复杂的名字:
rename-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
rename-command CONFIG "":取消这个命令;
以下为资源限制方面的设置:
# maxclients:指定客户端的最大并发连接数,默认是没有限制,直到redis无法创建新的进程为止,设置该参数值为0也表示不限制,如果该参数指定了值,当并发连接达到指定值时,redis会关闭所有新连接,并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的错误信息;
# maxmemory:设置redis最大可使用内存。当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尝试按照设置的回收策略删除键值。如果无法删除键值,或者保留策略设置为不清除,那么redis就会向发出内存的请求返回错误信息。当把redis做为一级LRU的缓存时本参数较为有用。
# maxmemory-policy:默认值volatile-lru,指定清除策略,有下列几种方法:
volatile-lru -> remove the key with an expire set using an LRU algorithm
allkeys-lru -> remove any key accordingly to the LRU algorithm
volatile-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with an expire set
allkeys->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any key
volatile-ttl -> remove the key with the nearest expire time (minor TTL)
noeviction -> don‘t expire at all, just return an error on write operations
# maxmemory-samples:默认值3,LRU和最小TTL策略并非严谨的策略,而是大约估算的方式,因此可以选择取样值以便检查。
以下为APPEND ONLY模式的设置,默认情况下redis采用异步方式dump数据到磁盘上,极端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丢失部分数据(比如服务器突然宕机),如果数据比较重要,不希望丢失,可以启用直写的模式,这种模式下redis会将所有接收到的写操作同步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该文件会在redis服务启动时在内存中重建所有数据。注意这种模式对性能影响非常之大。
appendonly:默认值no,指定是否启用直写模式;
# appendfilename:直写模式的默认文件名appendonly.aof;
appendfsync:调用fsync()方式让操作系统写数据到磁盘上,数据同步方式,有下列几种模式:
always:每次都调用,比如安全,但速度最慢;
everysec:每秒同步,这也是默认方式;
no:不调用fsync,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同步,比如快的模式;
no-appendfsync-on-rewrite:默认值no。当AOF fsync策略设置为always或everysec,后台保存进程会执行大量的I/O操作。某些linux配置下redis可能会阻塞过多的fsync()调用。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默认值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默认值64mb
以下为慢日志相关的设置,用以记录执行时间超出阀值的查询。执行时间不包括I/O操作或发送数据到客户端等占用的时间,而是真正执行命令所花费的时间(即线程阻塞不能接受其它请求的时间):
以下为虚拟内存相关的设置,虚拟内存在2.4版本废弃,这里也略过不提了 vm-enabled no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vm-max-memory 0 vm-page-size 32 vm-pages 134217728 vm-max-threads 4
以下为高级配置相关的设置:
创建一个conf文件(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redis自带的redis.conf)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好参数,而后启动Redis服务时,指定配置文件即可,例如:
# more redis.conf
daemonize yes
pidfile /data/software/redis/redis.pid
port 6379
logfile /data/software/redis/redis.log
databases 16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rdbcompression yes
dbfilename dump.rdb
dir /data/software/redis/
# redis-server /data/software/redis/redis.conf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mingzai624/article/details/5183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