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信古斋 在晒他的道教法器,想起企图霸凌他的山鬼钱不果,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言不合就发车,哦,不对,是操家伙……
我也先晒几个造像吧。年代都差不多,晚唐——宋辽金。
宋力士砖雕这类砖雕,基本都是用模具翻出来烧制的,不是在砖上雕刻,这个要搞清楚。
这货就是小说里经常说到的“昆仑奴”了,仔细看,这面目看上去是不是迥异华人?我国古代昆仑奴,一直有两种,一是来自南亚的黑皮肤族群,人种还是黄种人。一种是来自北非的黑人,这类黑人价格昂贵,通常只有达官贵族用得起。
昆仑怒体格健壮,卖相很好,而朝鲜半岛的妹纸低眉顺眼乖巧得很,出门的时候身边带几个很有面子呀,这就是所谓“昆仑奴,新罗婢”。
这货我有一对,眉目略有差异,现在杵书架上看守俺的资料书。这对说起来,工不是太好,比较粗,但力度很足,横眉怒目的很传神,于是就收了。
宋时期的辽契丹力士契丹男子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他们有髡发习惯,髡发的形式很多,但不管怎么颅顶肯定是剃掉的,颅侧和鬓发也不长,长了就编起来,所以很好认。
另外,契丹人的胡子都不会蓄太厉害,基本就三种,一种是传统的三绺须,还有两头翘的八字胡,还有一种是在人中部位上蓄一坨,就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日本人蓄的那个仁丹胡。当时日本在辽的辐射范围内,这种胡子传到日本,一直流传至今。
这个契丹力士戴大耳环,仁丹胡,髡发,咪咪周围还特地点点点戳出了一圈乳晕(
ZiL :点的与其说是乳晕,不如说是乳晕上的毛囊。乳晕长毛体现雄性激素水平。)……我也是醉了。身下莲座,明显是佛教影响。这个也想凑一对的,不果,遗憾。
辽金力士这个主要是觉得好萌……你看他一脸懵逼的样子……我刚看见时,差点笑喷出来,于是收了。
晚唐——五代天王像唐时很多这种被甲武士形象的造像,当时因为佛教兴盛,相当部分都被塑造成佛教护法,所以后来也就约定俗成把这种被甲武士形象的造像叫天王了。最有名的当数王处直墓的两尊朱雀、青龙天王,国宝,现在在国博,我记得平时只能看见一尊,还有一尊在库里。
这两尊我之所以说是晚唐到五代的造像,是因为他们的头盔是晚唐形制,盔两边有折叠翻了两次的吹返——我国没有对这两部件的确切名称,只好用日本的了——这是唐中到唐晚的典型形制,到宋就不见了。宋盔上两侧的吹返部件,演变为贴着头盔的凤翅形或直接围一圈甲片围脖,譬如这样:
所以这个造像的年纪要比宋大,但是他们的铠甲形制不是唐的,靠宋,和王处直墓的两个天王和其他宋天王、武士的铠甲款式非常近,基本一致,因此我把他们断为五代造像。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就不展开了哈。
遗憾的是两块都断了,不知道之前哪位主人胡乱粘了一下还刻意糊了好多泥,和着胶水一起和着糊的,妈蛋,搞得我到现在还没清理干净。这是前任主人发我的图,现在要干净不少,细节也更清晰,不过我懒,这里的图很多都是直接用前任主人的图……
这两尊天王,一个持剑,一个拄斧——在左侧手下按着斧头,柄和腿平行,不注意你都看不出来……比较有意思的是持剑天王是个长髯形象,老黄忠咩……比较少见,也是喜因之一。
明●真武大帝像我不玩木造像,以及……所有的宗教造像,这个断代是前任主人告诉我的,不要问我依据。在一个私人文玩群拍得的。当时就觉得开脸真好,就要了。外表贴金基本脱落,残存少许,剑身也没了,以后找时间做个剑身接好它吧。
真武造像一般有文武两种形态,这是武造像形态。
造像晒完,开始晒晒武器和杂项吧。其实兵器我在知乎上贴过很多了,但是因为东西比较多,又懒,很多都没有拍照,还分了好几个地方放,北京家里犄角旮旯也已塞得到处都是,譬如这样:
所以只好把有图片的发点上来,没有的就算了。然后就是选的基本都是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不一定是价值高或者值钱的。至于其他的……以后看有机会再更?
汉燕尾铁矟明鸭嘴铁枪明六棱库双回纹槽铁枪我收藏的大多是钢铁器,青铜器相对比较少。因为我自己喜欢锻造打铁,是以更喜钢铁兵器,再就是钢铁兵器和青铜器比,其保存极为不易,品相好的更是罕见,绝大部分锈成粉末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这也是我搜集钢铁兵器的重要原因之一。
释兵有曰:矛长丈八尺曰矟。这只铁矛头尺寸巨大,无论如何不可能配个短杆,通体丈八是一定的,所以它是“矟”。
鸭嘴枪没什么好说的,比较常见,就是形制对没见过的人来说很好玩,就贴出来普及一下。这个名也是兵器圈里的俗称,不是标准定名。
双回纹铁枪,枪头双槽和形制与美国大都会那杆著名枪头一致,但是人家那个等级高太多精美好多……我就不贴出来羞辱自己了……5555……提这茬就是说个断代依据。另外,这种六棱库也多见于明。
明清 水军 鱼头反刃长战刀两杆长刀形制差不多,第一图下边那口八角镡的断明,年纪大点。上面那口是清。厚度都非常大,接近一厘米。原杆原卯,附件一样不少,也是难得。杆子非常粗,一手握满满的一把。东西不算很罕见,不过能凑出一对状态好,而且都完整的,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唐 鎏金铜锤这个没太多好说的东西,就是年份早和少见。这种锤的形制,有学者认为是受欧洲罗马时代权杖的影响。迄今无定论。绿锈皮壳下,鎏金依然可见,所以不清了,就这样了吧。
宋元——明 六页铜锤这是一件我比较得意的藏品。原因是南京博物馆有对藏品,是明初开国功臣蕲国公康茂才墓(1313年-1370年)出土的铁制页锤,其形制几乎和我这口一样,但已经锈成标本,只能做展示而无法触碰了。就是这对:
这种页锤,欧洲叫MACE,形制来自西域。我国古代名叫“夏西帕尔”。周纬先生考据蒙古帝国西征时,曾命西域工匠制造过一种西域风格的六页锤,叫“夏西帕尔”,其实是波斯六页锤“Shashpar”的音译。
我这只刚入手时的外观也比较惨……被不知道哪任主人刷了绿漆,导致我现在都没清理干净,也是作孽。
这口六页铜锤,锤头、尾篡都在,须尾俱全,尺寸不大,标准的仪仗器,和康茂才墓那对一样,就是用来显摆身份的,是官位等级的象征。
一般来说铜制的要比铁制的等级高。不过因为年代不是太一样,所以也不好说,但等级肯定不会低到哪里去。另外,从管上的绞丝箍以及凹凸弦纹等这些比较鲜明而更近宋代的特征看,这杆锤应是宋末到元时期的,至迟下限到明初。算起来最少也七百多年了。
所以……每次我看见上面那些没清完的绿漆就很晕。不过也幸亏如此,不然只怕我还到不了手——
以及有关锤子的话题:
锤子作为冷兵器,实战情况如何? - 汗青的回答元 铜十字格直身战刀这是比较典型的元代战刀,还是直身,属于元代早、中期,和宋时期比较接近的形制。格是非常标准的中亚西亚一带的十字格,铜制,做工非常精良。鞘口和一个吊环尚在,一直没空清出来剥离,等有空在说吧……
另外说句,定陵万历皇爷的随身佩刀,也是这个样子。
图是前任主人的,我只补了几个细节,我知道,我懒……
都是大的铁的,来点小的青铜的吧。
周——汉 青铜削刀小削刀我手上很多,可以抓好几满握。里面有些是很有意思的,找了几把有点说法的上图。
第一图,两口看起来不很起眼的刀。其实是可以进博物馆当教材的,所谓史料价值,就是如此了。
两口秦汉时期的小刀。一口是用钢铁料锻造出了青铜削刀形制的铁削刀,一口是青铜料铸造出了汉环首铁刀形制的青铜环首刀。俩个都在反串对方。这口汉青铜环首刀的环式,自汉起,在此后的钢铁环首刀上沿用了至少几百年。而这口秦汉铁削刀的茎环款式,也一直沿用至隋唐才罢。
这两口小刀,是秦汉之际青铜兵器转向钢铁兵器,铜铁混用时期最活生生的实物例证。这一对刀,得来先后机缘巧合,纯属偶然,也是运气。
其他几口,或有年代特色,或有地域特色,或做工精良,或品相完好,各有胜场,诸位看官随便看看就是。
以及有关削刀的话题:
秦汉削刀纪——记一位文艺范的秦汉刀匠 - 汗青论史 - 知乎专栏战国 楚 青铜剑这口也没太多说的,标准的楚剑,者名战国剑器良工之一。收它的原因之一,是保存非常之完好,寒光凛凛,剑身鎏金留有不少也很清楚,等级应该不错。
收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柄木非常完整,这比较少见。我们可以看见当时这种剑柄是怎么处理的,以及形制什么样。
剑身有两处小伤,被人为处理过。缺口内有明显的规则的打磨痕。推断是在战场上出现的战损,准备修补进行了初步处理,但可能主人突然去世,于是没来得及进行完整修补就被殉葬了。
也是史料价值,可以知道古人修补青铜剑小伤,是怎么个工序。
再来点小钢铁兵器。
宋 朴刀这口也是比较完整。那天我正在看邓广铭先生《岳飞传》,于是就拿在身边把玩,看宋时史提宋时刀,多少可以体会一下。
然后,家中二大王正巧巡山路过,就直接霸占过去了……这货居然还摆出了一副江山北望的神情,我也是醉了……
以及有关朴刀的话题:
《宋刀一种小考:朴刀》 - 汗青论史 - 知乎专栏南北朝 服刀服刀,和宋朴刀一样,属于生活战斗两用短刀。多见于南北朝,以六朝为多。之后也有服刀,但长相不太一样了。
这口服刀的有意思之处有三,一是形制非常特殊,很少见有这么大弧度的。二是柄身有装饰性的錾出来的纹饰符号。三是尺寸非常大。
完好的状态就不说了,可以看出很多锻造手法,以及制造的过程,还有结构,史料价值,嘿嘿嘿。
铁三翼镂空花 鸣镝年代不好断,这种形制,宋元辽金明清都有,北方游牧民族常见。胜在完整,尺寸大,铁质的镂空刻花很少见。
明 莲花格四面瓦棱熟铜锏这个也没太多可以说的,就是方便经常拿起来把玩,因为没有刃。看书看电视看碟随时可以拿在手上撸,撸包浆……
锏,绝大多数为铁制,全铜制的非常少见。此锏入手沉重,锏身凹面瓦槽,贴边两条豆线,明风浓郁。
锏身上尤其是前端,打击痕累累,不少是与锐器撞击的切口痕,是口实战器。重兵器,需要有强大膂力者使用。
清 八瓣莲花熟铜锤这个也没太多可以说的……还是没有刃方便把玩,可以随时开撸。
八棱铁杆前细后粗,后面铜柄件是空心的,有效减少重量。锤头的莲花托,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铜料制成,形成两种颜色。原杆原铆的明末清早的战锤,锤头上也是实战痕迹累累。
来点日本的吧。手上有批日本的刀、枪,好多不在身边,就放几个有图的。
室町 大和传战国 美浓 关 四代 兼元 这两就不说什么了,说起来太复杂,大家看个乐呵就是。反正一个大和传的中直刃,一个兼元的三本杉。
日本刀装具在铭的铁镡,年份比较大,室町或战国吧。缘和首是江户的,状态非常好。也是前后隔很长时间, 凑齐了这一套题材的装具。镡的金工非常有创意及精良,大家可以欣赏下下。
赶紧收尾了,来点日常玩具和杂项。
手上的串。蓝白相间的珠子,是
秦汉 琉璃 蜻蜓眼,一大一小,正好一对。也是间隔了很长时间凑齐的。手串就乏善可陈,就是老东西而已。
黄色的是汉代象牙绞丝环,两个绿色的是商周时期的玉玦。
汉 玉剑璏玉具剑上的装具之一。玉具剑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一般为诸侯及王公贵族佩带。做成了随身玉佩。这个手串和玉佩,这次上海的知乎盐聚会上,应该很多朋友都看见过。
清 蒙古 银制图海这个东西,原本是是挂在皮带上拴餐刀用的。我现在肯定没法这么干,不然出不了门……所以我用来挂钥匙了,成了钥匙扣挂在皮带上。来自蒙古人民共和国,就是外蒙。
还有……镜子什么的……不发了!死道士发的比我的好,怒摔……手上的汗水……
暂时完毕,以后想起来再土鳖扛铁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