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模板方法模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一般的都是由抽象类定义好模板方法,然后,子类通过继承并实现其父类中定义好的模板中需要执行的具体的方法,调用子类对象的模板方法时,会执行该类中的具体实现的方法。这个模式我个人的感觉有点像是面向过程的操作,执行完一道工序,接着下一道工序。
"围观"设计模式(18)--行为型之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Method Pattern)
状态模式应该说可以理解为某种状态下,程序的执行流程可能会发生变化,类似于交通灯,红灯的时候停下,绿灯行走,黄灯时等一等,这就是三种状态下我们人对其作出的相应的变化。再比如,公交车应该都坐过的,公交车停车的时候,可以上车和下车;公交车行驶的时候,不允许下车和上车,那么,这里公交车停车和行驶是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对于后续人上车下车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俗点就是说,某种状态作为先决条件时,后面的行为受到了前面的这种状态的影响,这种情况比较适合运用状态模式。
"围观"设计模式(21)--行为型之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
访问者模式,扩展能力很好,符合开闭原则,对于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但是从类的实现情况来看,访问者类和元素类相互之间依赖,依赖关系较强,不过可以通过抽象类或者接口的形式,将依赖关系转移到上层抽象类或者接口中,从而降低对实现类的依赖。访问者模式的出发点:业务规则要求遍历多个不同的对象。访问者模式是对于迭代器模式的扩充,他可以访问不同的对象,实现遍历的目的。
"围观"设计模式(24)--行为型之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
"围观"设计模式(31)--行为型设计模式总结(模板、观察者、策略、状态、责任链、命令、访问者、中介者、备忘录、解释器)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wangyang1354/article/details/5186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