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802.11协议精读9:初探节能模式(PS mode)以及缓存机制

时间:2016-07-19 11:06:13      阅读:20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序言

由于802.11的协议工作机制,如果其一种处于工作状态下,那么能耗还是比较大的,尤其移动设备的电量有限,所以在802.11协议初期就设计了相应的能耗管理机制,即引入了节能模式。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其节能模式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相应的组件。对于具体的MAC层工作机制,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在进行展开。

注:本文初始的意图是描述在节能模式下具体的MAC层工作机制,不过后来在写缓存结构的时候,发现内容整理还是较多,所以进行分拆。故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描述了802.11协议中,节能的基本思想,以及其所添加的一些组件,具体的MAC协议之后再进行补充。

802.11协议中的能耗

为了理解802.11节能机制,我们首先需要梳理一下wifi中的一些所出现的能耗。通常情况下,802.11设备一共会有4个工作状态:

  • Sleep(休眠模式):节点会关闭发送和接收模块进行休眠,从而能耗最低。
  • Rx Idle(接收空闲状态):节点对信道进行监听,但并未真实接收数据帧。
  • Rx(接收状态):节点监听到数据帧,并对其进行接收。
  • Tx(发送状态):节点发送数据帧。

其中Rx Idle状态,Rx状态和Tx状态的关系,需要从我们之前描述的发送/接收过程来理解。1)节点需要首先执行CCA,用以监听信道中有没有数据帧(主要是ED和CS两个过程),这个过程即是Rx Idle状态。Rx Idle状态下面可以转移至Rx状态,也可以转移至Tx状态。2)若节点在监听信道过程中,发现有802.11的数据帧,那么其就转移至Rx状态进行接收。3)若节点本身有数据需要发送,且在持续监听信道的过程中(即backoff过程中),发现信道是空闲的,那么其就转移至Tx状态进行发送。

在上述过程中,真正有用的只有Rx和Tx状态。但是实际过程中,为了保证接受与发送中没有冲突,节点需要长时间处于Rx Idle状态,从而会消耗很多能量。一般意义上,Rx Idle状态近似于Rx状态,只是一个少了一些上层的逻辑处理工作,而能耗较大的RF模块,LNA,AGC这些都是同样需要工作的。所以在802.11协议设计中,需要引入Sleep休眠状态以代替Rx Idle状态,达到节能的目的,进而扩展成了休眠模式下的工作机制。

下图给出了一般wifi芯片中,这四种模式的功耗情况(参考《AR5213_Data_Sheet_0704》中第10.1.5 Power Consumption节)

技术分享

该图所描述的都是工作在802.11g的模式下,为了更好的描述主题,我们对原图进行了一些裁剪,其余工作模式的功耗还请查阅原文。上图分别列举了AR5213这块芯片,在1.8V的供电模式和3.3V的供电模式下,对应的不同的功耗。可以明显看出,Sleep状态和其他几个状态的功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而节能模式如果设置的好,那么的确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节能效果。

同时,上图只是给出了一个标准Tx的功率大小,在802.11中还存在transmit power levels参数,一般有8个级别,可以调节具体的Tx功率。同时在beacon帧中,也可能会添加Power Constraint element与Power Capability element这些参数,从而对该区域内的节点功率进行约束。这些都会影响具体的Tx功率大小,不过由于这些机制主要用于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机制,而本文讨论主要是节能机制,所以就不展开了。

节能模式的基本思想

按照之前我们的叙述,在802.11中功耗最大的部分是在Rx Idle状态。如果能够减少Rx Idle状态的持续时间,那么节点就可以节能了。在本章节讨论中,由于不讨论具体的MAC机制,所以我们简单假设一个拓扑,该拓扑仅包含一个AP和一个节点。节点上行发送都是发往AP的,下行是AP发往节点的。故从节点的角度而言,执行Rx Idle的目的则有两种可能性:

  • 如果节点是为了发送数据,那么Rx Idle是用来监听信道的,从而如果没有数据发送,那么就不进行监听,从而就可以减少Rx Idle的持续时间了,这个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 如果节点是为了接收数据,那么Rx Idle则一定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因为作为接收方,节点无法知道AP什么时候发送给自己的下行数据,所以要不断的监听信道,保持Rx Idle状态,对于每一个数据包都不能漏。由于节点无法控制AP,所以这一块是比较难做到的。

所以在802.11中就提供了一种被动请求机制,其主要就是提供了一种机制,让节点可以控制AP,让其发送对应的下行帧给自己。故在节能模式下,802.11协议中就引入了两个机制:
  • 缓存机制:这里缓存的主要是AP发往节点的数据。当AP从外网接收到要转发给节点的数据后,会将以MSDU的形式(即MAC层的数据帧)进行缓存(这里仅仅对工作在节能模式下的节点数据进行缓存),并不直接发送给节点。

  • PS-Poll机制:若节点想要获取下行数据,那么节点需要主动跟AP请求数据,该请求帧就是PS-Poll帧。AP接收到该帧后,会检查缓存区是否有对应该节点的缓存,如果有就会从缓存区中调出对应该节点的缓存数据,并进行下发,如果没有则反馈一个NULL帧(既空数据)。有的书中,也将这个请求机制比较形象的描述为“兵乓”机制。

我们用下图大致描述下这里其交互机制:

技术分享

  1. 由于AP已知节点工作在节能模式,所以其首先将发送给节点的数据进行缓存。
  2. 当工作在节能模式的节点wake-up后,其在完成竞争后,首先发送PS-Poll帧向AP请求下行数据帧。
  3. AP从而就在自己的缓存区里面找该节点的缓存数据。当找到对应数据帧后,通过Frame进行反馈,这里可以看到上图标注了一个IEEE80211_FCTL_MOREDATA的描述,该参数实际上对应到无线数据包中的more data字段,如果AP。
  4. 如果节点识别到该more data字段为1后,则知道AP中还有自己的缓存数据,那么会再次发送PS-Poll帧进行请求。
  5. 直到AP反馈的Frame中的more data字段为0,那么节点就不会继续反馈PS-Poll帧。该轮的数据请求就结束了,从而继续sleep进行省电。

PS:上图简单描述了节能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其中我们省略了ACK的过程,以及在多节点情况下的具体工作机制,之后我们再进行补充。上述表述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


缓存机制

这里我们大致谈论下AP对于下行数据的缓存机制,首先笔者对这一块也没有完全的理顺,尤其是协议与内核实现机制这一块,貌似并不是完全按照协议的定义来实现的,所以这里只是一些简单的列举。如有错误还请指出,以便将这一块更加理顺一些。

  • 协议中对于缓存机制的描述(参考802.11协议07/12版本)

在协议中,对于该buffer的描述还是较为复杂的。为了表述缓存,我们首先要描述在802.11协议中,对于一个帧如何存放是怎么定义的。在802.11协议中,数据帧的存放是通过FragSdu结构体进行存放的。(细节见07版协议第805-806页)

技术分享

在这一段中,我们按照标注的顺序进行描述。

  • 红色部分的1,这个部分描述了这整个模块的功能,是用来描述一个分段支持类的。然后在这个类下面,定义了3个子模块(图中只有2个,还有一个与节能模式有关所以放在后面描述)。
  • 红色部分的2,注释表明说明,这里定义了一个数组用来存放具体的数据帧的。
  • 蓝色部分的1,标识部分即是该FragArray数组的具体定义。
  • 红色部分的3,注释了FragSdu的功能,实际上整个发送缓存,无论是否有fragment都是按照FragSdu进行存储的,该FragSdu在实现上具体就是一个结构体。虽然名字是用来定义分片的SDU的,但是其中也写明了“Each SDU, even if not fragmented, is held in an instance of this structure awaiting its (re)transmission attempt(s).”,故即使该数据包没有分片,那么应该是按照FragSdu这种形式统一存放的。
  • 蓝色部分的2,在FragSdu结构体中,主要存放这个具体数据包中对应的很多的参数。这些参数包含一些数据帧中具体的控制字段,我们以紫色方框的标注叙述其具体描述方法。在紫色方框这一行中,紫色1标注该变量名为psm,紫色2所标注变量类型是Boolean类型,紫色3所标注的字段是注释,标注该变量是描述该数据包是否发往节能模式下的节点的。在这一行表述中,如果该变量是1的话,那么就标识这个数据包对应的接收节点是工作在节能模式,反之则不是。之前在红色部分2所定义的FragArray数组,也是通过最后一行所定义的pdus参数,存放在FragSdu结构体中。

PS:因为本文是描述节能模式下的缓存机制,所以就没有对帧重组部分的进行展开,如果是帧重组的情况,那么主要起作用的是FragNum类型的3个参数和SeqNum类型的1个参数。

每一个帧是通过FragSdu来存放的,对于多个帧,在802.11协议中实际上是以一个队列进行存放,该队列即是SduQueue。在802.11协议中,发送缓存以及用来节能模式下的发送缓存都是一个队列的结构。在802.11协议描述中,其是首先定义了一个队列的类,然后在分段支持类进行对SduQueue进行了继承。首先我们查阅下Queue类的初始定义,如下:

技术分享

在该Queue类中,其定义了两个方法,即Qfirst(queue,item)和Qlast(queue,item)。其中Qfirst(queue,item)子函数负责把数据帧插入到队列首部,Qlast(queue,item)负责把数据帧插入到队列尾部,在一些材料中,这里还所述定义了first_and_tail方法,不过笔者在协议中并没有直接找到。在分段支持类中,对Queue进行了继承,如下:

技术分享

即增加了一个方法Qsearch(queue,addr),在节能模式下,当节点发送PS-Poll后,AP需要在缓存区查找出对应该节点的数据帧,再进行相应的传输。在这一段描述中,该FragSdu描述是为了power save buffers使用的,但是很多材料中所述,整个传输缓存就是按照SduQueue的形式存放的,这里笔者并没有严格考证过,最后我们用一张图大致描述下整个结构。


技术分享

  • 内核中对于缓存机制以及节能模式的描述(参考《Linux Kernel Networking》第12章部分内容以及openwrt的源码)

在内核中,对于缓存是在openwrt源码中\net\mac80211\Sta_info.h中定义的,如下图

技术分享

其中ps_tx_buf就是用以节能模式下,存储节点的buffer的,其中IEEE80211_NUM_ACS参数一般设成4,其对应是802.11e中存在的4中不同优先级的队列,sk_buffer_head是一个结构体,其含义是一个链表头,一般该结构都是用来辅助sk_buff结构快速找到链表头结点的。具体实现中,应该是利用该链表结构实现了一个Queue,或者说是一个FIFO。

同时实现中,定义了一些有关buffer长度的限制,笔者目前整理一共有三处限制。

技术分享

  • STA_MAX_TX_BUFFER:该参数大小是64(书上所述是128),是用来限制ps_tx_buf的带下的,位置在\net\mac80211\Sta_info.h中。该参数的意思是,每一个节点最多可以储存64个数据包。

技术分享

  • AP_MAX_BC_BUFFER:该参数大小是128,是用来限制bc_buf的大小,位置是在\net\mac80211\Ieee80211_i.h。该buffer是专门用来存放组播/广播帧的,该buffer只有1个队列。
技术分享
  • TOTAL_MAX_TX_BUFFER:该参数大小是512,根据描述,是用来限制总的buffer大小的,位置是在\net\mac80211\Ieee80211_i.h中。

PS:上述主要还是关注了下,AP中为节能模式所设定的缓存结构,具体的节能实现机制和MAC层协议,这里我们还没有展开,还请见谅。

802.11协议精读9:初探节能模式(PS mode)以及缓存机制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rs_network/article/details/51934831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