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网易云音乐如何从0到亿级用户整理笔记

时间:2016-07-31 19:21:22      阅读:108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为什么要做网易云音乐?

l  老板是发烧友

l  市面音乐不喜欢,市面上音乐质量比较匮乏

l  做这件事对音乐行业有啥帮助,对公司有啥帮助,对用户有啥帮助

 

它是如何做出来的? 好口碑是如何打造的?

主要从互联网音乐市场的现状分析、如何做产品定位、如何跨越鸿沟探索过程中用到哪些手段、需求挖掘与用户引导五个方面来解析

 

互联网音乐市场的现状分析:

主流:当时主流市场是酷狗,QQ,酷我; 第二市场是百度,天天动听,虾米,豆瓣fm, 多米,jinfm等

缺乏创新的大市场:主流市场是曲库型产品, 播放器型产品,用户量大;主要功能是搜索 以及歌曲的更新,用户主要通过搜索以及编辑推荐

移动互联网:用户越来越懒 pc端时代:用户最大的动作是搜索和浏览新闻, 适应曲库型产品 手机(移动互联网):不适合搜索,随时随地上网, 大大延展在线时间

用户需求:打开app,就能听到好音乐,不需要 那么繁琐,不需要那么复杂的,不用搜索的功能

不足:2013年看到主流市场都是打开app, 曲库型产品,鼓励用户搜索而非分享; 唯一例外是豆瓣fm,虾米以及jinfm等产品, 体量小,影响力不足,产品打磨以及细致上都有些问题

 

如何做产品定位

初期决定:方向对不对, 发展快还是慢,天花板是低还是高

用户,行业,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考虑产品聚焦哪个点

用户群寻找和划分:选择划分因子(切片)

网易云音乐用户划分的两个维度:音乐喜好程度,年龄。酷狗和QQ年龄低,喜好程度低;虾米打造专业音乐数据库; 搜索全世界各种音乐,豆瓣强调发现音乐惊喜感 多米基于安卓的移动端,年龄低,喜好程度比较高

技术分享

网易云音乐定位是音乐喜好程度在酷狗和QQ之上, 最高触及豆瓣虾米,年龄层低的层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户原创内容, 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 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而兴起的)

标签还是歌单?核心用户是哪种?标签发现音乐比较发现,比较灵活, 一首歌打上多个标签,多首歌打一个标签,是N*N的网状结构,相对列表而言, 网状更为复杂,发散度更高;问题,缺乏创造者概念,一首歌打上标签并不是 创造性的行为,只能是把不同的歌聚集起来,但没有提出创造者的概念;歌单相比标签多了 创造性,因为歌单是人创造出来的,一个人创造歌单会有一个主题,为何选歌以及如何编排有 一定创造性,赋予人挺多价值;网易云音乐产品定位是重视发现与分享的,即UGC,非常希望给 人带来价值,让听众关注音乐达人的歌单,去消费,让音乐达人积累声望,创造更多价值,形成社区 网络,这样整个社区粘性与活跃度会更高

行业、市场、用户群、未来发展方向(畅想整个行业未来三到五年会发生什么, 不用着眼于现状,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地方的变化较为激烈,哪些地方 的用户群会急速扩大,用户什么样的需求被激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产品 该怎么把握好定位,去顺应变化的趋势,然后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和利益)

1、进入移动互联网,由于用户的碎片、懒(编辑推荐模式不合适、曲库搜索模式也不合适) 、互动推荐与盘活曲库,靠编辑不够,需要依靠用户的力量,即UGC歌单)、 云的特性(存储作用变弱,强调云的特性),音乐产品有机会 2、产品不能定位得太高端小众。有好的结果屈指可数,大部分产品不能很好得发展;因为互联网 产品非常讲究用户数量的形态,如果定位是高端小众,那么商业模式产品模式是这部分用户就能搞定,即依靠小众高端 用户就能赚钱,将整个形态打通,形成闭环

如何跨越鸿沟

如果过于定位到小众高端,没有办法很好延续到大众产品的话,那么就有大鸿沟; 早期创新者和尝新用户使用活跃不代表已经很厉害了,不一定能很好地去推广,遇到很大鸿沟,即大众用户并不能 接受你的产品模式,一旦推广,流失率就会很高,进而产品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例子:网易云音乐与jinfm对比,差不多时间上线,网易定位同时满足高端小众用户以及大众用户,JINFM更多是满足早期高端尝鲜者用户 ,核心功能是描述现在场景(语音或文字),给你推荐音乐,对高端用户而言挺有吸引力(不仅新鲜,而且有用,因为高端用户想听一些 与众不同的音乐);对大众用户而言不一样,大众用户很懒,对于点击别人推荐都有思考困难症,更何况是输入他想要听的音乐,大众用户 会犯蒙,不知道怎样思考这样的产品;虽然jinfm后来推出了排行榜或者其他帮助大众用户使用的功能,但由于产品一开始聚焦在高端及早期尝鲜 者,很难改变这个产品定位。

在网易云音乐:高端找到好听小众音乐,创建歌单分享出去; 大众用户不用思考,点了即可播放,歌好听;对于高端,创建东西被人播放了,搜藏了,分享了或评论了很有成就感;对于大众而言, 在这地方消费了其他地方消费不到的东西,获得了内容独特的价值, 对他们而言也很好;因此网易云音乐能从早期高端偏多的产品逐渐逐渐 过度到大众产品,因为有功能把小众用户和大众用户进行连接很重要

如果一开始切入窄-小众用户,1:考虑这部分用户 能不能满足满足你的产品模式,商业模式;2:如果不能,需要扩张,如何跨越鸿沟,产品模式对小众和大众用户同时有效果, 小众用户和大众用户能在同一个产品里同时存在下去吗,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探索过程中用到哪些手段

UGC歌单(淘歌,精选集):简洁(门槛低),最核心(APP一进来就是感受歌单, 首页是歌单,还有歌单广场;加在一起即所有用户或大部分用户会接触到歌单,分享音乐,播放,管理) (这样易于传播)(使用过即有印象)(方便用户分享与发现) ,连接(通过歌单将富有创造力的领袖与大众用户连接起来,通过歌单有很好的黏性在里面)(大众用户通过歌单的消费 ,评论,分享,能与一些领袖产生互动)(一线领袖获得成就感,大众用户消费了内容,这是个很好的循环) ,气质:云音乐本质上是个社区的产品,社区都有自己的气质,没有像QQ与酷狗音乐那样LOW,过于接地气,没有像豆瓣和虾米 那样高,太高了导致不近人情,选择的用户定位是趋于中间段,往上可以够得到豆瓣和虾米,可以吸引一些很厉害的一线领袖,让他 们在社区里贡献高质量的内容;往下够下沉到QQ与酷狗的大众用户,并不排斥大众流行音乐的用户,认为音乐就是每个人的口味,虽然 平台有一定倾向性,但并不排斥,只有独特喜欢某种音乐口味的用户,希望处理好这么兼容并驱的社群,寻找的气质是定位在虾米豆瓣以及QQ 酷狗这样一个定位

打造社群:关键的理念是无为而治,让用户自己玩起来 目前谈到社群的观点都是怎样运营社群,怎样去做,我始终认为有一些用力过猛 好的产品好的社群应该是用户只需要给一个点,然后可以自己开始自转的玩起来, 这样的社群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 最显著特点是音乐评论(功能简单,点赞加回复)(最关键是揣摩用户的心理与人性)

为什么要做评论?因为网易云音乐定位自己 不是一个播放器,定位自己是一个音乐社区;有些产品觉得做好一个播放器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与音乐无关的功能,如评论,动态,分享,关注等等,更像微博产品 而不是播放器,不听评论家言论,对产品有自己的定位与思考,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讲,要做的就是 关于音乐的社区,让喜爱音乐的人能在社区里玩得很爽,因此关于社区的东西都会去尝试,所以会考虑 做评论

在很早之前,腾讯的企鹅之库调研,过去5%的人看评论 的需求;现在,音乐评论到达50%,相当于通过音乐评论改变了 用户听音乐的习惯;以前只是听音乐,现在,听音乐还看评论,这是为什么呢? 希望达到的状态:用户不仅仅听歌,用户能把这里当作一个社群,他能发现很多能产生共鸣, 觉得很好玩的评论,能不断消费持续下去,使用APP时间增长,黏性增高

所以如何挖掘出这种需求?1、观察用户的行为。从微博、贴吧、APP各种各样地方观察用户 发表的对网易云音乐看法(用户可能对网易云音乐提出很多的需求),从渠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点; 2、观察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总结特点,分析评论中的关键词,看用户想通过这些评论表达什么; 3、从这些观察中去分析用户的心理,他为什么会发,看到用户经常发的是音乐下评论:关于以往的回忆 ,曾经的记忆点,如我的初恋,我在校园里的青春,我的回忆,我的家乡等等,能引起用户的共鸣东西,是 用户发的很多的东西;那么我们想到音乐与情感是非常强的连接,用户听音乐会表达自己情感上的诉求,情感上 的连接就会产生共鸣。如果一个用户把这些共鸣写出来,那么有相似经历或者相似感触的用户就会产生很强的情感的 反应,会觉得这个评论写到自己心坎里,会点赞会传播,这样评论会逐渐火起来;这是当时挖掘到的点,因此把云音乐评论做火了

网易云音乐的评论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用户已有的习惯,那么网易云音乐的评论与新闻跟帖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有挺多不同的。对新闻来讲,及时性有效性非常强,一篇新闻过了今天,再去看的可能性 就会降得很低,缺乏历史沉淀和积累的;但音乐评论不一样,一首十年前的歌,现在依然有人听,最强的感悟是 共鸣,即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点听这首歌却有相同的感受与情感;新闻是大家很多人对某一个新闻事件产生的态度发表 出来,会有站队,我是支持谁,反对谁,我是支持新闻中的主人公,还是反对新闻中的主人公,还是同情他;不同的人因为态度不同 来产生支持或者反对。虽然都是评论,但本质上不一样,因为我们强调音乐评论中情感的共鸣,因此没有做盖楼这样的功能, 盖楼适合多个用户跟帖来形成一个段子,或者形成一个小故事,乃至互相反复的回复;但网易云音乐的评论更加强调个体的感受 ,因此做点赞不做盖楼

评论改变用户的习惯:以前用户拿app听歌,放在口袋里, 这是很多播放器面临的问题,虽然有很多用户,但用户打开app看app时间不多, 因此哪怕在app放广告或者什么也好,广告需求很弱,整个产品营收也做不起来; 改变用户从听歌放口袋,到听歌看评论的习惯改变;这样用户习惯在云音乐上一边听歌 一边看评论,这样整个时长与黏性就会加强,这个app的商业价值也会变得更高

将评论功能做到最简单(一个评论,一个点赞),积累了非常好的社群氛围, 导致竞争对手缺乏这种氛围,很难复制和超越,哪怕将评论功能做到自己app中, 由于长期缺乏社区氛围的积累,很难超越

需求挖掘与用户引导

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是未来发展趋势,让用户懒到极致是我们追求的效果 ,网易虽然不是第一个做个性化推荐的,但是把个性化推荐在整个音乐行业做得最好的产品, 尽可能让用户接触到使用到这个产品的功能并且推广出去,现在基本上国内音乐用户能接受个性化 推荐这个概念了;(问卷调查)两三年前调研,个性化推荐使用率很高,达到75%,愿意将这个功能推荐给其他朋友使用的 达到50%。

个性化推荐是长期优化的过程,除了死磕推荐算法之外,还有什么办法? 产品追求是从研究用户心理出发,寻找推荐的惊喜感。怎样让推荐有惊喜感? 如果推荐太平常,没有让用户产生惊喜的话,那他就不会特别喜欢你的推荐,一旦 让用户觉得推荐真的好懂我,能够有惊喜感,那他就会非常喜欢你的个性化推荐功能, 形成很强的口碑。云音乐强调惊喜感

做这个功能过程中, 研究用户心理的过程,这个功能最终是通过看, 观察用户发表的音乐评论来找到的,通过音乐推荐算法找到一些音乐,然后用户点播 很多,然后去看音乐下面的评论:

通过抽取一些文本分析,搜索类似关键字,把一些音乐当成种子音乐,不断发散,不断扩展, 从而找到最能给用户带来惊喜感的音乐。

挖掘用户多方位的兴趣点:另外一种惊喜感,书影音不分家; 比如说书、影、音这三者都是用户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获取用户在书籍和电影上面的一些兴趣喜好, 然后就可以给他推荐可能喜欢的音乐。我们去读取用户分享到微博上的一些观影的记录,同时在云音乐 的APP里把这首歌的原声进行推荐,结果带来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很强的惊喜感

 技术分享

避免推荐算法越推越窄:UGC+社交+推荐算法三者结合, 哪怕推荐算法陷入循环的时候,用户在歌单或者动态里发现了一些新东西, 这个时候推荐算法马上能够捕捉到,从而去把这个推荐范围给拓宽出去。尽可能保证用户不会 越来越没有惊喜感了,老是推荐那些音乐。让用户失去一些发现多元化音乐的机会

 技术分享

对曲库的利用率最高,有一个冷门挖掘模型:最高层级用户称之为品鉴者,这部分用户只占整体用户群的1%,喜欢新鲜音乐,追求 高逼格,追求炫耀的感觉,因此个性化给他推荐的音乐是一些很少人听的音乐,可能一首歌 在网易云音乐中只被听了十几次,那这种音乐我们推荐给他,通过他的耳朵挑出来比较好的音乐,那这种音乐我们称为 长尾音乐,大概占了整个曲库的80%。通过品鉴者的耳朵挑出来好听的音乐然后分享出去,从而传达到那些UGC的内容创建传播者的耳朵中。 这些用户耳朵虽然没有像品鉴者那么挑剔,但他很善于做歌单,很善于创造列表,因此把这些音乐推荐给他们,他们通过音乐组建歌单 通过歌单这个核心功能推荐给更多的用户来分享,那这些音乐组建变成流行音乐,这部分大概占20%。然后这些流行音乐通过我们的算法以及生态系统 给更多的主流用户(80%)听到,然后所有用户从这些流行音乐中用播放、分享、搜藏、喜欢、评论等等行为来投票,最终投出来整个产品里面最热门的 音乐,最可能被用户喜欢的音乐,大概占1%。整个过程通过用户和音乐互相结合的模型,让曲库中一些小众音乐、冷门音乐也能得到很多曝光, 逐渐产生出产品里面最为用户喜欢的音乐,这个过程相比传统的排行榜,传统编辑挑选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因为它是真真正正通过用户一次次行为中 挑选而产生的,而且不只是排行榜上热歌,更包含很多冷门歌曲。大家可以在网易排行榜上发现其他产品排行榜很少见到的音乐,这就是我们这个模型的魅力

 

 

 

 

网易云音乐如何从0到亿级用户整理笔记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dudumiaomiao/p/572358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