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最近自学51单片机,编程中如流水灯等非精确延时多用软件延时实现,写了几个类似DelayX10us(unsigned char x)的函数方便调用,函数内部的语句多是用官方延时程序再自己套一个for或者do..while循环改造而成,像这样:
//非精确延时10*Xus
//@12.000MHz 12T模式 void DelayX10us(unsigned char x) { unsigned char i; for (; x > 0; x--) { _nop_(); i = 2; while (--i); } }
由于不懂汇编,所以对代码的实际延时时间一直没有深究,每次都是凭感觉摸索个大概。今天突然心血来潮在keil仿真中执行了一下以上代码,观察了一下延时时间,得到结果如下:
X | 延时目标(us) | 实际延时(us) | 误差 |
1 | 10 | 24 | 140% |
10 | 100 | 150 | 50% |
100 | 1000 | 1410 | 41% |
OMG,延时10us经验误差达到了140%,100us误差也有50%,这还真是“非精确”啊。
突然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汇编代码,搞懂这个延时是怎么误差这么大的。学习嘛,就不该留盲点,也正好借此机会了解一下汇编语言,对理解单片机底层应该有一定帮助。如果编程人员对自己写的代码底层如何实现一清二楚,那溢出、内存泄漏什么的bug就绝不会存在了。当然,要达到这个理想情况是很难的,只能朝着这个方向多努力了。
写了一段代码做研究用,如下: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void DelayX10us(unsigned char x); void main() { DelayX10us(1); DelayX10us(10); DelayX10us(100); while (1); } //@12.000MHz 12T void DelayX10us(unsigned char x) { unsigned char i; for (; x > 0; x--) { _nop_(); i = 2; while (--i); } }
顺便说一下,软件环境:Keil uvison 4。
上述代码编译完后,点击"Start Debug"开始调试,Disassembly窗口中就显示出了相应的反汇编代码,还显示了C语言与汇编代码的对应关系,比在Linux环境下调试方便多了。
main()函数:
DelayX10us()函数
查芯片手册中指令系统部分内容可知,上述代码中LCALL、SJMP、JC、DJNZ、RET这几个指令是2机器周期指令,其余是1机器周期指令。现在开始来计算延时时间:
x=1:
main()中 | for循环 | 返回 | 总 计 | |
机器周期 | 1+2 | (1+1+1+2 +1+1+2*2 +1+2)*1 +1+1+1+2 | 2 | 24 |
说明:1、main()中传值和跳转两个操作周期为1+2。
2、0x0016 SUBB A,0x00 为执行借位减法,可以简单理解为将A-0x00-Cy(进位借位标识,也就是上一句中的C)的结果装入A,并判断如果够减(结果>=0),Cy=0(未产生借位);如果不够减(结果<0),Cy=1(产生借位)。所以当A>=1时,都够减,Cy=0,下一句JC不会跳转,直到A=0不够减时才跳转。(A就是X的值)
3、for循环中,第一次从0x0014到0x0020执行完,周期数为1+1+1+2 +1+1+2*2 +1+2,此时R7寄存器中存储的x值为0;此时已跳转到0x0014继续执行,直到0x0018,跳转到0x0022,周期数为1+1+1+2。返回main()函数又花两个周期。所以main()中"DelayX10us(1);"共耗费24个,12M/12T模式下即为24us。
同理,x=10:
main()中 | for循环 | 返回 | 总 计 | |
机器周期 | 1+2 | (1+1+1+2 +1+1+2*2 +1+2)*10 +1+1+1+2 | 2 | 150 |
x=100时同理1+2 +(1+1+1+2+1+1+2*2+1+2)*100 +1+1+1+2 +2 = 1410
综上可看出,单纯的在官方延时函数基础上套for循环而得到的延时相当不精确。分析误差原因可知,main()中的3个周期、子函数返回的2个周期、for循环末尾的(1+1+1+2)个周期,这10个机器周期是固定误差值,最关键的在于涂黄部分共14个周期,超出了预期的10us倍增的延时。把这部分稍微改一下,使括号内涂黄部分变为10个机器周期,这样子就能使所有的x倍延时的误差值都为固定误差10us了。更改后的代码如下:
//非精确延时10*X us,固定误差10us //@12.000MHz 12T模式 void DelayX10us(unsigned char x) { unsigned char i; for (; x > 0; x--) { _nop_(); _nop_(); } }
更改后的延时机器周期数=1+2 +(1+1+1+2 +1+1 +1+2)*X +1+1+1+2 +2 = 10*X+10
PS:本文所有延时都是在12MHz晶振、12T模式下计算,1个机器周期=1us。
反汇编代码为Keil软件内代码优化等级level 8下编译后的反汇编。不同优化等级编译的代码反汇编后有稍许差别,再次不做论述。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oddleLobster/p/574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