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这一节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YayCrawler的运行机制,首先允许我上一张图:
首先各个组件的启动顺序建议是Master、Worker、Admin,其实不按这个顺序也没关系,我们为了讲解方便假定是这个启动顺序。
Master启动后会连接Redis查询任务队列状态,Master维持了四个状态的任务队列:待执行任务队列、执行中任务队列、成功任务队列和失败任务队列。Master内部有一个任务调度器,Master等Worker心跳包到来的时候,观察Worker是否还有任务分配的余地(每个Worker可以设置自己本地的任务队列的长度),如果Worker还能接收n个任务,任务调度器就会从待执行任务队列中取至多n个任务分配给该Worker。分配成功后,Master会把这n个任务从待执行队列移到执行中队列。
Master会定期扫描已注册的Worker,如果某个Worker的上次心跳时间距离了现在已经超过了2倍Worker自身的心跳间隔,那么Master会认为此Worker已经失联,不能再给它分配任务,因此会把它从已注册列表移除。
Master会定期扫描执行中队列,如果发现某个任务的分配时间距离现在已经超过了某个预设值,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任务出现了差错,应该重新执行一遍,因此Master会重新把这个任务从执行中队列移到待执行队列,以便再次分配执行。
Worker的配置文件里面配置了Master的服务通信地址,Worker启动的时候就会通过这个地址向Master注册,注册的信息包括Worker的通信地址、心跳间隔、任务配额等。Worker注册成功后会定期向Master发送心跳,向Master汇报自己的状态的同时领取任务。
Admin端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的接口界面,这是一个Web工程,Admin端的配置文件里面也记录了Master的服务通信地址。用户在Admin端可以针对目标网页编写抽取规则,测试规则,直到保存到数据库。用户可以在界面上查看任务的执行情况,比如成功的任务,失败的任务,任务的结果等;用户也可以在界面上单个或批量发布普通任务/定时任务,这些任务最终会在Worker上执行,Worker在解析的时候会参考用户设置的解析规则。
Master、Worker和Admin三者之间的通信是基于http协议的,为了安全,通信过程中都使用了token, timestamp, nonce来对消息体进行签名并验证,只有签名正确才能通信成功。
框架中的队列、持久化方式都是基于接口编程的,您可以很方便的用自己的实现来替换原有的处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uananyun/p/574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