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好久没写什么东西了,最近在做一个ionic2的小东西,遇到了不少问题,也记录一下,避免后来的同学走弯路。
之前写过一篇使用VS2015开发ionic1的文章,但自己还没摸清门道,本来也是感兴趣就学习了一下。后来看到TypeScript,觉得这个真不错,强类型,有点类似c#的感觉,而且如果写错了编辑器都可以感知出来,于是就开始看ionic2。ionic2是基于angular2的,语法跟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自己写原生app写惯了,反而觉得这种方式更方便一些。每个页面都是一个组件,组件里也可以套组件,html标签都可以自定义,也就可以无限扩展。虽然ionic2和angular2都还没发布正式版,但手头的这个小东西用一下也未尝不可,就开始动工了。
先列一下学习资源:
TypeScript中文手册,这个网站应该是官方团队的中国人搞的,非常好,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把英文版看完了,记不清的时候会再来翻一下,地址:https://www.gitbook.com/book/zhongsp/typescript-handbook/details
angular2中文手册,这个网站出来不久,对学习非常有帮助,找到的时候也是已经把英文版文档看了一半多了,而且这个网站好的地方是可以同时把中文和英文对照着看。地址:https://angular.cn/docs/ts/latest/quickstart.html
ionic2文档,一些指令基本跟1代类似,但用法有些变化,地址:http://ionicframework.com/docs/v2/
开发工具强烈推荐VS Code,现在已经非常好用了,对TypeScript的智能感知甚至比VS2015都要好。还需要安装一些插件,我安装了和angular2有关的插件,可以快速生成一些代码段。下载地址: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插件可以在商店里直接搜,很方便。
这篇文章不想再从hello world开始了,如果有耐心的话,照着官方文档敲一遍都能正常运行起来。参考这个文档:http://ionicframework.com/docs/v2/getting-started/installation/
前提是要安装好nodejs。用npm安装ionic和Cordova。就可以用ionic start projectname --v2 来开始项目了。这里要注意下,因为GFW的存在,有很大可能性会下载失败,因为ionic2基于angular2,需要下很多依赖,我新建一个项目后,node_modules目录大小是80多m,所以下载一定要有耐心,或者挂VPN。
新建项目后可以用ionic serve命令运行起来,可以在浏览器里看效果。
如果要添加Android平台支持,用ionic platform add android命令。
部署到真机的话,用ionic run android命令。或者ionic build android来编译。
编译的时候会遇到gradle下载不下来的问题,导致编译失败。
解决办法:手动下载gradle,http://downloads.gradle.org/distributions/gradle-2.2.1-all.zip
修改 appname\platforms\android\cordova\lib\builders 目录下的GradleBuilder.js,找到类似下面的地方:
var distributionUrl = process.env[‘CORDOVA_ANDROID_GRADLE_DISTRIBUTION_URL‘] || ‘http\://services.gradle.org/distributions/gradle-2.2.1-all.zip‘;
修改为本地地址,我是放在了iis下面,改成了localhost。就能找到了。
这个问题找了很多原因,有的说要改gradle.properties,也不管用,后来我删掉了D:\yourusername\.gradle文件夹,重新编译才过。如果失败一次的话,重新编译的话还是会失败,只能删掉重新来。
以上这两个问题是打包到Cordova的时候遇到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就没记下来,比较大的原因就是网络没下载到某些文件所致。我们是已经有了一个Cordova的平台,只做里面的html5插件即可,所以打包这部分没再仔细研究。
熟悉前端的应该都知道,某些元素在click事件会有300ms的延迟,在ionic里也是只有button和a可以立即响应的。如果要给其他的元素比如div增加click事件,给该元素加上tappable属性即可解决。
在ionic2里使用angular2的HTTP请求api时,如果在浏览器里运行,经常会遇到跨域问题,比如:
XMLHttpRequest cannot load http://www.xxx.com/clt/jsp/v3/channelContList.jsp?n=25950&WD-UUID=864819028898243&pageidx=1. No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eader is present 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 Origin ‘http://localhost:8101‘ is therefore not allowed access.
这是因为chrome不允许跨域访问。解决方法很简单,给chrome装一个ripple扩展,然后点击ripple,选择启用,就可以跨域访问了。
如果是自己同时开发api和app,很有可能api也是部署在本机上,比如api地址是http://localhost/api,ionic serve跑起来后是http://localhost:8100,这样在调用的时候又会遇到Internet Server Error的问题,比如:
Error code is:xhr_proxy?tinyhippos_apikey=ABC&tinyhippos_rurl=http%3A//localhost%3A30673/ap?i/user/Get%3Fjson rippleapi.herokuapp.com Status Code: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I‘am getting data from my localhost post adress:localhost:30673/api/user/Get‘; It is working well in browser . And getting data from localhost:30673/api/user/Get. But in ripple it tries to get data from There: xhr_proxy?tinyhippos_apikey=ABC&tinyhippos_rurl=http%3A//localhost%3A30673/api/u?ser/Get%3Fjson rippleapi.herokuapp.com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ripple设置右上角有一个Cross Domain Proxy,有三个选择,Disabled、Local和Remote,通过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分别对应禁用、本地和远程访问,如果是访问本机的api的话,一般设置为Disabled就可以了。如果访问远程主机的api,一般要设置为Remote或Disabled。
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第三方js库,如果直接在TypeScript里写的话,编译器是认不出来的,会报错,编译也通不过。外部的类必须要import进来才可以用。TypeScript需要一个声明文件 d.ts来知道第三方库的接口。可参考 https://zhongsp.gitbooks.io/typescript-handbook/content/doc/handbook/Writing%20Definition%20Files.html
如果用流行的库的话,不用我们自己写d.ts,有个开源的项目已经做好了:https://github.com/yanxiaodi/DefinitelyTyped
自己写的话很麻烦,特别是我用了一个项目平台的库,函数也不少,自己写的话也费时间,后来想到一个办法,TypeScript的编译器支持自动生成d.ts,可以用命令
tsc --declaration my.ts来生成,这个命令是给ts文件生成声明的,但TypeScript原生支持js,可以把第三方的js改后缀名为ts,tsc也可以生成。这里我又遇到一个问题,我的库里又调用了Cordova的一些函数,编译的话tsc找不到,解决办法是复制一份js,将所有认不出的东西都注释掉,再生成就可以了。反正这个命令只是生成一个声明文件,具体的js只要引入进来就可以用。用这个命令很快就可以生成一份声明了,然后在用到的地方用
/// <reference path="../sdk.d.ts"/>
这样的方式引用。注意一定要写在文件第一行。
这个问题只是我做的项目的特殊情况,可能大部分人遇不到。我们的平台封装了Cordova的http请求,调用api必须用指定的方法才可以。但在chrome里调试的时候是加载不到Cordova的,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增加一个全局的isDebug变量,封装一个全局的http方法,在debug模式时调用angular2的HTTP来请求,正式运行时才用Cordova的。其他的service都要调用这个方法,就无需关注是什么模式了,如果真机运行的话就改一下isDebug的值就可以了。
放一段代码:
1 /// <reference path="../sdk.d.ts"/> 2 import {Injectable, Component} from ‘@angular/core‘; 3 import {HTTP_PROVIDERS, Http, Response} from ‘@angular/http‘; 4 import {Headers, RequestOptions} from ‘@angular/http‘; 5 import {AppGlobal} from ‘../app-global‘; 6 7 8 /** 9 * HttpRequestService 10 */ 11 @Injectable() 12 @Component({ 13 providers: [HTTP_PROVIDERS,Http] 14 }) 15 export class HttpRequestService { 16 constructor(private http: Http) { 17 18 } 19 20 21 /** 22 * get方法 获取json对象 23 * 24 * @template T 25 * @param {string} server 26 * @param {string} url 27 * @returns {Promise<T>} 28 */ 29 get4Json<T>(server: string, url: string): Promise<T> { 30 if (AppGlobal.getInstance().isDebug) { 31 return this.http.get(server + url).toPromise() 32 .then(response => response.json()); 33 } 34 else { 35 let promise: Promise<T> = new Promise<T>((resolve, reject) => { 36 //由于SDK必须要求传入一个参数数组,因此必须传递一个空数组作为参数 37 let paramJson = []; 38 SDKRequest.get4Json(server, url, paramJson, function (resp) { 39 resolve(resp); 40 }, function (error) { 41 reject(error); 42 }); 43 }); 44 return promise; 45 } 46 } 47 48 }
angular2的http是用的Promise,但平台提供的方法用的callback,于是需要在这里将回调函数的方式改为Promise的方式,不管是不是debug模式都返回一个Promise,这样上层调用的时候就方便了。我是看的这里:https://basarat.gitbooks.io/typescript/content/docs/promise.html
在angular2的官方文档中,是推荐用Observable模式的,但我还没有搞明白怎么将callback转为Observable,目前也没有时间仔细研究这块,所以还是继续用Promise好了。
单例是经常用到的,我参考一个老外的代码用了一个单例,用来保存一些全局变量:
import {UserInfo} from ‘./model/user‘; /** * AppGlobal 全局定义 单例模式 */ export class AppGlobal { private static instance: AppGlobal = new AppGlobal(); /**是否是调试状态 */ isDebug: boolean = true; server: string = this.isDebug ? "http://localhost" : "http://www.xxx.com"; apiUrl: string = "/MobileApi/api"; /**当前用户信息 */ currentUserInfo: UserInfo = new UserInfo(); /**分页页数 */ pageSize: number = 10; constructor() { if (AppGlobal.instance) { throw new Error("错误: 请使用AppGlobal.getInstance() 代替使用new."); } AppGlobal.instance = this; } /** * 获取当前实例 * * @static * @returns {AppGlobal} */ public static getInstance(): AppGlobal { return AppGlobal.instance; } }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eo_wl/p/575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