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嵌入式
嵌入式 PK 互联网
互联网+浪潮越来越热,一个学习Android app开发的应届生待遇都可以开到8K以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互联网开发领域中去。这是今年,尤其是去年2015年开始的火爆的互联网行情。家里的亲戚也曾跟我说过,你不是研究生吗,工资咋还这么低?隔离老王家的儿子本科毕业才2年,工资都15K了......从事嵌入式开发的工程师工资往往轻松被互联网的人double kill,甚至treble kill。网上各个QQ群、论坛、贴吧里也经常有在校的大学生迷茫,到底该选择嵌入式,还是互联网?
嵌入式真的日薄西山,互联网真的会永远火下去?选择一个行业,不能光看到眼前,更要从前景、生态去分析,结合自己的基础、兴趣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让自己能全身心投入的职业,这样才能更有机会做出更大的成就。如果什么热,不考虑自己的情况,就追逐,你要知道,根据市场规律,迟早会趋于平衡,到时候你的积累不够,也许并不能拿到期望中的高薪,也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工作。互联网+浪潮,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引来大量的资本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事互联网行业的薪水也水涨船高,尤其是最近2年,据说如果你想创业,写个PPT,主要跟O2O、互联网+沾上边,都能拿到投资,开火干活,别管赚不赚钱,先烧钱笼络用户再说。滴滴快滴的烧钱大战,可以看做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然并卵,经过2年的火爆行情,从今年开始,慢慢地也开始趋于理性了,独角兽企业尚未形成,大量的O2O互联网企业开始倒闭,很多前期拿到2W甚至3W的程序员就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步了,怎么办,再回到以前8K的日子,心里肯定有落差,不适应,一咬牙,继续创业吧,于是就踏上了一条创业不归路。
相对于互联网,嵌入式行业倒是不瘟不火,不卑不亢地发展着,我觉得没有当前在互联网浪潮下很多人认为的不堪,也没有辅导班吹得多好,一直在发展,生态在演化,而且跟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
嵌入式生态及需求变化
十年前刚听说嵌入式,感觉就是ARM,三星的44B0,2410,嵌入式Linux,QT,后来还有Qtopia,就感觉很厉害了。很多嵌入式培训班也开始火爆起来,什么缺口100万,嵌入式驱动工程师供不应求,总之就是学习嵌入式很有前途,不累,可以吃老本,赞经验,越来越吃香。很多人开始学习、培训,踏入这个行业,把自己的职业方向定为嵌入式开发,尤其是Linux内核驱动开发,觉得工资高。培训班里驱动开发课程也是比较热的,然后出去找工作时,很少有人能找到驱动开发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基于方案做应用开发等,其实这可以从半导体行业的生态说起。
功能机时代,我们知道,联发科的Turnkey交钥匙方案通吃整个手机行业,赚钱赚到手抽筋(当然后来被展讯砍下半壁江山,这是后话)。什么是交钥匙方案呢,通俗点说,也就是软硬件平台我都帮你做好了,你只要做个壳子就可以出货卖了。到了智能机时代,很多手机芯片厂商开始借鉴MTK的交钥匙方案,比如展讯、联芯、甚至高通,不仅仅是手机行业,像消费电子、平板的芯片厂商采取的同样是这一策略,这也导致了在嵌入式开发,尤其是驱动开发这一块上,手机企业需求很少,一般只集中在几家芯片厂商。像一般的手机公司,反正软硬件方案都已经做好了,一般很少有公司再愿意花大钱去供养专门的嵌入式工程师,尤其是驱动工程师,有问题,让测试人员,应用工程师直接跟原厂联系,让原厂解决。很多人在方案公司工作,其实也就是每天对着方案修修补补,有问题找出来,回报给原厂,打个patch,编译在重新测试验证一下。而且像前期,能做手机芯片、消费电子、工业控制芯片的一般都是国外欧美IC巨头企业,核心研发一般不在中国,都在国内,导致很多嵌入式职位类似于FAE、AE性质,这也让很多真心对嵌入式感兴趣,想学习真技术,硬货的工程师不满足。
然而,这种状况已经在慢慢改变了。
随着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公司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以方便更好的服务和应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嵌入式技术职位,像很多欧美韩,台湾半导体企业,从芯片设计到软硬件平台解决方案甚至都开始放在中国来做,慢慢地对嵌入式高层次的工程师需求也多了起来,不仅仅是AE、FAE,RD的职位供给越来越多,毕竟这些职位原来在他们本国成本高,放到中国,可以节省成本。
二是国家也开始重视和支持集成电路发展,各种大基金开始支持国内的企业从事集成电路开始、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开发,导致越来越多的嵌入式开发需求也释放出来。比如,现在国内的瑞芯微、全志、展讯通信、华为海思、联芯、新岸线、盈方微都推出基于ARM的SOC芯片,面向消费电子、平板、工业控制、物联网、手机、智能硬件发布软硬件解决方案,围绕这些芯片,衍生出一系列的产品生态,也会对嵌入式工程师有很大的需求。
除了ARM芯片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架构的CPU也开始慢慢推向市场,如龙芯、上海兆芯基于X86的CPU芯片、北京君正基于MIPS结构的SOC、还有北大的众志、国防科大的飞腾,今年法国刚刚公布的超级计算机第一位的太湖之光,也是国产的CPU处理器。另外,基于ARM的服务器CPU也即将推向市场,去蚕食Intel X86的地盘。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架构的CPU面世,围绕该CPU的一些列生态和产品线开发,都需要大量的嵌入式Linux工程师。
除了传统的半导体企业外,一些原先的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猎芯片设计行业,像苹果一样,打造自己的垂直产业链,比如像小米、中兴也开始研发自己的手机芯片。据说,大疆无人机也开始着手开发自己的飞控芯片。
技术和生态的需求,除了大量的工程师之外,也对工程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以前,系统移植、优化这些都是由欧美大厂做好了,我们基于方案平台做二次开发,对底层的要求相对不是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不愿意掏钱养底层驱动工程师的原因。现在随着产品升级,要打造一款高品质的电子产品,光靠同质化的平台肯定不行,得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大家可以到51job等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像乐视、小米这些企业也开始招聘大量的嵌入式工程师,从事智能硬件开发,打造自己的生态。
新智能时代,新需求,如何学习嵌入式
随着国家对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大力支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中国芯将推向市场,基于Linux的面向各个特定行业的操作系统将陆续推出。物联网、智能硬件、VR这些方兴未艾的领域,也将催生大量嵌入式开发的需求。
作为一个在校学生或者想从事嵌入式Linux开发的工程师来说,该如何去学习嵌入式呢?
平台越来越多,平台环境搭建困难,是嵌入式学习的一道坎。嵌入式真的难学吗?我觉得嵌入式并不难,跟Windows下学习编程没有什么两样。难就难在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复杂上,调试方法也不如在Windows下开发方便。很多人买来开发板,一阵子捣鼓,把时间都浪费在了开发板的升级、烧写上。而真正嵌入式Linux的精髓、核心知识、内核的理解却很少涉及。而在公司实际的开发中,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平台,调试手段、升级方法也往往不尽相同,你花了很长时间掌握的开发板技能往往换个平台可能就不管用,而你该掌握的嵌入式核心知识、Linux内核基础、系统的通用理解却不完善,这也是当前很多人学习嵌入式容易遇到的一个情况。我的建议是,学习嵌入式,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通用的知识上,跟平台无关,比如对内核的理解,这个不是一朝一夕就提高的,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学习的,而在公司工作中一般很少有机会和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而对开发板和平台的熟悉,你自己一个人在折腾,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到了公司,别人稍微指导下,可能很快就掌握了。这也是我将录制的《嵌入式工程师自我修养》系列课程,不采用实体开发板的原因,一是对于学员来说,实体开发板往往环境搭建就会遇到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电脑硬件、系统不兼容,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让你系统跑不起来,烧写不成功,时间长了,容易受打击,而真正嵌入式的核心知识,需要我们花精力和时间该学的东西,却没有涉及。二,通过仿真平台,搭建理想化的学习平台,我们可以把精力完全放到嵌入式软件、Linux内核、驱动开发上,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三是从学习效果上看,在只有开发板,没有配套的万用表、示波器等硬件工具,其实硬件遇到问题往往也无能为力,对比下来,使用仿真器去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想阅读更多关于嵌入式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armlinuxfun
本文出自 “宅学部落”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zhaixue.blog.51cto.com/10824150/1841232
标签:嵌入式
原文地址:http://zhaixue.blog.51cto.com/10824150/184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