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是否可以考虑采用ReentrantLock来实现,但是实际上去实现的时候是有问题的,ReentrantLock的lock和unlock要求必须是在同一线程进行,而分布式应用中,lock和unlock是两次不相关的请求,因此肯定不是同一线程,因此导致无法使用ReentrantLock。
2、基于数据库表做乐观锁,用于分布式锁。
3、使用memcached的add()方法,用于分布式锁。
4、使用memcached的cas()方法,用于分布式锁。(不常用)
5、使用redis的setnx()、expire()方法,用于分布式锁。
6、使用redis的setnx()、get()、getset()方法,用于分布式锁。
7、使用redis的watch、multi、exec命令,用于分布式锁。(不常用)
8、使用zookeeper,用于分布式锁。(不常用)
大多数是基于数据版本(version)的记录机制实现的。何谓数据版本号?即为数据增加一个版本标识,在基于数据库表的版本解决方案中,一般是通过为数据库表添加一个 “version”字段来实现读取出数据时,将此版本号一同读出,之后更新时,对此版本号加1。在更新过程中,会对版本号进行比较,如果是一致的,没有发生改变,则会成功执行本次操作;如果版本号不一致,则会更新失败。
ABA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张资源表,如下图所示: t_resource , 其中有6个字段id, resoource, state, add_time, update_time, version,分别表示表主键、资源、分配状态(1未分配 2已分配)、资源创建时间、资源更新时间、资源数据版本号。
假设我们现在我们对id=5780这条数据进行分配,那么非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我们一般先查询出来state=1(未分配)的数据,然后从其中选取一条数据可以通过以下语句进行,如果可以更新成功,那么就说明已经占用了这个资源。
update t_resource set state=2 where state=1 and id=5780。(类似于CAS操作)返回影响行数0即失败,1即成功。
如果在分布式场景中,由于数据库的update操作是原子是原子的,其实上边这条语句理论上也没有问题,但是这条语句如果在典型的“ABA”情况下,我们是无法感知的。比如银行账户存款或者扣款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比较恐怖的。
乐观锁解决:
a. 先执行select操作查询当前数据的数据版本号,比如当前数据版本号是26:
select id, resource, state,version from t_resource where state=1 and id=5780;
b. 执行更新操作:
update t_resoure set state=2, version=27, update_time=now() where resource=xxxxxx and state=1 and version=26
c. 如果上述update语句真正更新影响到了一行数据,那就说明占位成功。如果没有更新影响到一行数据,则说明这个资源已经被别人占位了。
乐观锁的缺点:
(1). 这种操作方式,使原本一次的update操作,必须变为2次操作: select版本号一次;update一次。增加了数据库操作的次数。
(2). 如果业务场景中的一次业务流程中,多个资源都需要用保证数据一致性,那么如果全部使用基于数据库资源表的乐观锁,就要让每个资源都有一张资源表,这个在实际使用场景中肯定是无法满足的。而且这些都基于数据库操作,在高并发的要求下,对数据库连接的开销一定是无法忍受的。
(3)乐观锁机制往往基于系统中的数据存储逻辑,因此可能会造成脏数据被更新到数据库中。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调整,如将乐观锁策略在数据库存储过程中实现,对外只开放基于此存储过程的数据更新途径,而不是将数据库表直接对外公开。
对于使用memcached的add()方法做分布式锁,这个在互联网公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而且基本上可以解决自己手头上的大部分应用场景。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只要能搞明白memcached的add()和set()的区别,并且知道为什么能用add()方法做分布式锁就好。如果key是已经存在的set是更新原来的数据,而add则不会。
memcache::add 方法:add方法用于向memcache服务器添加一个要缓存的数据。
memcache::set 方法:set方法用于设置一个指定key的缓存内容,set方法是add方法和replace方法的集合体
mmecache::replace方法: replace方法用于替换一个指定key的缓存内容,如果key不存在则返回false
比较:
方法 | 当key存在 | 当key不存在 |
add | false | true |
replace | 替换(true) | false |
set | 替换(true) | true |
避免死锁问题:
如果使用memcached的add()命令对资源占位成功了我们需要在add()的使用指定当前添加的这个key的有效时间,如果不指定有效时间,正常情况下,你可以在执行完自己的业务后,使用delete方法将这个key删除掉,也就是释放了占用的资源。但是,如果在占位成功后,memecached或者自己的业务服务器发生宕机了,那么这个资源将无法得到释放。所以通过对key设置超时时间,即便发生了宕机的情况,也不会将资源一直占用,可以避免死锁的问题。
对于使用redis的setnx()、expire()来实现分布式锁,这个方案相对于memcached()的add()方案,redis占优势的是,其支持的数据类型更多,而memcached只支持String一种数据类型。
首先说明一下setnx()命令,setnx的含义就是SET if Not Exists,其主要有两个参数 setnx(key, value)。该方法是原子的,如果key不存在,则设置当前key成功,返回1;如果当前key已经存在,则设置当前key失败,返回0。但是要注意的是setnx命令不能设置key的超时时间,只能通过expire()来对key设置。
具体的使用步骤如下:
1、setnx(lockkey, 1) 如果返回0,则说明占位失败;如果返回1,则说明占位成功
2、expire()命令对lockkey设置超时时间,为的是避免死锁问题。
3、执行完业务代码后,可以通过delete命令删除key。
这个方案其实是可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需求的,但从技术方案的探讨上来说,可能还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比如,如果在第一步setnx执行成功后,在expire()命令执行成功前,发生了宕机的现象,那么就依然会出现死锁的问题,所以如果要对其进行完善的话,可以使用redis的setnx()、get()和getset()方法来实现分布式锁。
这个方案的背景主要是在setnx()和expire()的方案上针对可能存在的死锁问题,做了一版优化。
getset()命令?这个命令主要有两个参数 getset(key,newValue)。该方法是原子的,对key设置newValue这个值,并且返回key原来的旧值。假设key原来是不存在的,那么多次执行这个命令,会出现下边的效果:
1、getset(key, "value1") 返回nil 此时key的值会被设置为value1
2. getset(key, "value2") 返回value1 此时key的值会被设置为value2
3. 依次类推!
介绍完要使用的命令后,具体的使用步骤如下:
1、setnx(lockkey, 当前时间+过期超时时间) ,如果返回1,则获取锁成功;如果返回0则没有获取到锁,转向2。
2、get(lockkey)获取值oldExpireTime ,并将这个value值与当前的系统时间进行比较,如果小于当前系统时间,则认为这个锁已经超时,可以允许别的请求重新获取,转向3。
3、计算newExpireTime=当前时间+过期超时时间,然后getset(lockkey, newExpireTime) 会返回当前lockkey的值currentExpireTime。
4、判断currentExpireTime与oldExpireTime 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当前getset设置成功,获取到了锁。如果不相等,说明这个锁又被别的请求获取走了,那么当前请求可以直接返回失败,或者继续重试。
5、在获取到锁之后,当前线程可以开始自己的业务处理,当处理完毕后,比较自己的处理时间和对于锁设置的超时时间,如果小于锁设置的超时时间,则直接执行delete释放锁;如果大于锁设置的超时时间,则不需要再锁进行处理。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ade-luffy/p/581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