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读书笔记]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时间:2014-05-08 09:36:20      阅读:50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style   blog   color   width   http   strong   

bubuko.com,布布扣

为什么会这样?与企业成长和业务有何关联?为什么人们总把扩张当做奋斗目标?除了满足虚荣心外,“大”还有什么好处?(你最好能给我一个比“规模经济”更好的答案。)选择并保持合适的规模又有何不妥?

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不要因为瞄准小公司就觉得缺乏安全感。无论是谁,只要他所运营的公司能够持续发展、保持盈利,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值得骄傲的。

工作狂的行为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愚蠢至极。过多的工作并不代表你对项目更关注,也不代表你作了更多贡献,这仅仅意味着你干了更多活而已。

欲成大事,就要让自己与众不同,要在宇宙中留下有意义的一笔,要让世人知道你在做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你不必去攻克癌症,只要冲着有价值的方向去努力,要让你的客户说:“这个东西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如果你不做这件事了,人们就会觉得不对劲。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这件事就应该是你愿意毕生而为的工作。难道你愿意终生复制别人的产品或者只是搭配、组合别人发明的东西吗?你应该创造你独有的传承。不要只是坐在原地等着别人来为你作出改变,不要以为你得需要一个大团队才能做出一番别样的事业来。

马特·德拉吉打造的德拉吉报道(The Drudge Report),只是他自己一个人运营的一个简单的网页而已,然而这个简单的网页却对新闻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电视从业者、电台脱口秀主持人以及报社记者都将其视为发掘新故事的“必去之地”。

想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设计你了解的产品——你就能很快发现它到底好不好用。

自产自销的好处还在于,你可以快速直接地评估产品的质量,而不需要去了解别人的反馈意见。

这种“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让你爱上自己的产品。你十分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价值所在。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毕竟你(很有可能)会为这件事奋斗很多年,甚至付出余生,所以,最好还是做自己真正关心的东西。

在你的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想过什么、说过什么或者计划过什么。

创意这玩意,价廉物美,应有尽有。最开始的鼓槌音高的创意也不过是业务中几乎可以被忽视的极小一部分。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执行的好坏。

拜托,只要你善加利用,时间总是有的,你也根本无须辞职去做什么事情,白天好好上你的班,晚上再来干你自己的私人项目就好了。

当你拥有某种极强烈的渴望时,你就能挤出时间来——不管你身上是否还背负着其他责任。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渴望并不是那么强烈。于是他们拿时间当借口来进行自我保护。不要再扔出一堆借口来妄图脱身了,你的终极职责就是让你自己的梦想成真。

另外,永远不会有正当其时的时候,你总会觉得要么年纪太轻,要么太老,要么太忙,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你总是为找不到完美的时刻而困扰,那么,完美的时机永远不会出现。

起步之后,你必须一直牢记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主见方能成大事,创业并不只是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那么简单。你必须心怀信念,要有主心骨,要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奋斗,并且要让世人明白你的信念。

强大的主见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得解雇某些人,他们会诋毁你,说你傲慢、冷漠。没办法,这就是人生,有人喜欢你,就会有人憎恨你。如果你的说法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心烦意乱,只能说明你的推广力度可能不够。(也可能代表你比较无趣。)例如,全食超市(Whole Foods)坚持向顾客销售最优质、最天然的有机食品。他们绝不会浪费时间去一遍遍地讨论该如何决策。没有人会问:“我们能卖些带人造香料的产品吗?”毋庸置疑,答案非常明确。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这家公司买不到可口可乐或士力架的原因。

坚守某种信念并不仅仅是把它写下来。不但要相信它,还要让它成为你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不管你创办的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要尽可能少花别人的钱。花别人的钱听起来很美,实际上是你落入了圈套。理由如下: 失去控制权。花别人的钱就得听人家的。一开始大家一团和气,还不错。但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创立自己的事业就是为了听别人指手画脚吗?用别人的钱只会让你束手束脚。 “套现离场”的想法会压倒“创建优秀公司”的梦想。投资人想拿回他们的钱——越快越好(通常是3~5年)。一旦合伙人脑子里只想着快点把钱套现出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泡影。 用别人的钱容易上瘾。再没有比花别人的钱更痛快的事情了。但是等你花光了再去要时,每去一次,他们就会从你手中多拿走一些股份。

无法通往盈利之路的事业不能称为事业,只是嗜好。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钱/人手/经验。”不要再做无谓的抱怨了,“少”不是什么坏事。“条件受限”貌似缺陷,实为优势。有限的资源能激发你在现有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一点浪费的空间,一切都需要你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毕竟,在有远见的人看来,大多数令人引以为傲的点子,其实都没有那么伟大。再说了,如果这些点子真的很不错,以后再下手也不迟。

拿起斧子动手砍吧。为了一个“伟大”的起点,让我们把那些“挺不错”的枝节给砍掉吧。

当你开始着手做一件事情时,总有一些力量将你拉向不同的方向。这当中包括你能做的、你想做的以及你必须做的事情。你应该从必须做的事情开始下手,即从核心出发。 例如,如果你想开家热狗摊,你可能要考虑调味品、售货车、名称、装饰,等等。但是最应该关注的是热狗。热狗就是中心,其他事情都退而次之。 寻找中心的方法就是问自己:“如果把这样东西去掉了,我还做得成买卖吗?”你可以不要洋葱、不要调味品、不要芥末……但一家热狗摊肯定不能是一家没有热狗的摊子。也许有人不喜欢你这种没有浇料的热狗,但你仍然是个卖热狗的。而没有了热狗,你连卖热狗的都不是。 所以,要判断出你的事业的中心。在你的创业等式中,哪个部分是绝对不能被拿掉的?如果有些东西即使没有了,你也能把事情干下去,那这些东西就不是事业的中心。当你发现事业的中心时,你就会恍然大悟,然后你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个中心上,把它做得越强越好。这是你未来成功的基础。

做多少计划不重要,人总是难免犯错。不要因为事前的过度分析和犹豫不决而把事情搞砸。 项目周期过长会打击士气。项目开发时间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和士气,就要趁热打铁,积极决策,果断推进,现在就把事情做出来。

一个伟大的博物馆,不必在一间房子里挂满全世界的艺术品,那不是博物馆,是仓库。真正成就一个伟大博物馆的,是那些不在墙上展出的物品。

真正有意义的是那些挂在墙上的东西。因此你需要不断地审视它们,随时取走一部分、简化一部分、使之合理化。要做一个称职的博物馆长,坚守真正重要的东西。把其他东西拿下来,直到留下最重要的作品。然后再来一次。以后有需要时,你还是能把拿下来的东西放回去的。

拜读一下厨师戈登·拉姆齐(Gordon Ramsay)的《厨房噩梦》,你就会发现一个模式:在失败餐馆的菜单上,菜品总是太多。餐馆老板认为做尽天下名菜就能提升餐厅的美誉度,然而上天总是报之以蹩脚的菜品(并带来让人头疼的库存)。

当遇到困难时,人们的本能反应都是加大投入:增加人手、延长时间、加大投资,这一切做法只是使问题变得越大。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削减。

很多公司都关注即将到来的大事件。它们热衷于新鲜热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术。 这是一条愚人之路。一旦踏上这条路,你就会关注时髦、放弃本质;把注意力放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的事物上。

你的事业的核心应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你应该投资那些人们现在需要并且10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 亚马逊网站(Amazon.com)致力于快速(或免费)送货、精选商品、友好的回赠规则以及合理的价格。这些东西总是有市场的。

日本汽车厂商也喜欢关注不变的核心原则:可靠性、性价比、实用性。人们30年前就欢迎这类产品,到今天还是这样,今后30年也依然如此。

要记住,时尚会凋零。只有当你聚焦于长久的功能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东西。

好的装备的确能带来一些帮助,但事实是,你的演奏水平是由你自己的手指决定的。

人们总忍不住要执著于工具,而不关注要用这些工具去做的事情。你见过这类人:能玩转一大堆震撼的艺术字体和漂亮的Photoshop滤镜效果的设计师,却不知道该表达什么。业余摄影爱好者总为使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而争论不休,却没人关注拍出绝妙的照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很多业余高尔夫球手执著于加入昂贵的俱乐部。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挥杆,而不是加入哪个俱乐部。就算让老虎伍兹加入廉价的俱乐部,他也照样能摆平你。

人们把装备当做取胜的法宝,却不愿意花时间去练习,于是一直泡在专业器材店里。他们想要寻找捷径,然而,最好的工具不是用在普通领域的。而且你在起步阶段肯定用不上它。

在商业领域,太多人纠结于工具的好坏、软件技巧、规模大小、舒适的办公环境、豪华的家具以及其他浮华的东西,而不去关注真正的要点。真正的要点就是怎样赢得客户、如何赢利。

软件公司不会想到要去写书,乐队也不会想到要去拍摄录音过程,汽车厂商也不会想到去卖炭。这些可能都是你还没想到但完全可以去做的事情。

也许你的产品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不代表它不能使用。不要因为一些遗留问题而把整个产品扣留下来。那些遗留的问题可以等事后再解决,往后放一放也可能意味着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业务必须在两周内推出,你会砍掉哪些部分?有意思吧,这样一个问题能够让你变得更专注。你一下就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是你不需要做的。而你真正要做的事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为了迅速上线,要砍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现在就把必要的部分做出来,以后再去考虑花哨的部分。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了,你就能找出一大堆无须在第一天上线时就完成的东西。

不要误解,这种做法不是偷工减料。你要做的仍然是件很棒的东西。这个做法只是告诉你,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就是不断尝试。不要再臆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了,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吧。

这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拿出凿子,开始实干吧。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分心的事。

一头扎进去,埋头干你自己认为应该干的事情,这很简单。而要从中抬起头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则难得多。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重要的问题,以确定你是否在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发现自己正在做一些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去做的工作?只是因为有人叫你去做。事实上,这种现象太常见了。因此,你得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为谁做的?谁会从中受益?任务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了解了答案就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工作本身的意义。

你在解决什么问题?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客户感到困扰了吗?你感到困扰了吗?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地方吗?是不是有些东西过去是做不了的,但现在应该得做了?当你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是在解决想象中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你得停下工作,重新审视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的原因。

这真的有用吗?你是在做一个有用的东西,还是仅仅在做一个东西?人们很容易把心血来潮的做法当成实用主义的行动。有时候稍微得瑟一下,做点酷玩意也并不坏。但是最终你还是得停下来问问自己这玩意到底有没有用。酷的东西会产生审美疲劳,实用的则永远不会。

你加上去的东西有价值吗?画蛇添足很容易;画龙点睛却很难。想想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会使你的产品更有价值、更受客户青睐?客户们会不会受益更多?有时候你自以为有价值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削减产品的价值。油多也会坏菜,价值源自平衡。

就这样一直下去,一个成功的独立时段意味着戒掉八卦瘾。在这个时段内,封锁即时聊天工具、挂掉电话、关闭邮箱、叫停会议。唯一能做的就是闭嘴、干活。你会惊讶于自己居然能干这么多活。

你的生活被各种干扰包围着,只有你自己才能去发起反击

当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后,就用它了。总比浪费资源、甚至因为无法承担复杂的解决方案而在那干等要强。记住,以后你随时都可以把“刚刚好”变成“特别棒”。

没有“势”的推动,你哪儿也去不了。如果你目前所做的工作无法给你的事业带来动力,那可不是太好。

现在问问自己:“我们在两周内能做点什么?”然后就去做吧。做出来就拿给人们去使用、去尝试、去把玩……随便怎样都好。客户越快拿到新产品,你的事业就越稳定。

要谨记:最明显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就是适时退出。人们容易自然而然地把放弃和失败联系起来,但有时你就该这么做。如果你已经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浪费了很多时间,那就赶快走开。失去的时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现在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继续浪费时间。

把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越小的任务越容易预计。你可能还是会犯错,但错得肯定不会像预测大项目那么离谱。如果某个任务所用的时间比预计的长两倍,那么最好把它从长达数月的大项目拆解成耗时几周的小项目。

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把长串的清单分解成一堆小任务列表。例如,把一个列了100个项目的大清单分解成10份清单,每份清单上面列出10个项目。这就意味着你每完成一个项目,你就完成了任务列表的十分之一,而不是百分之一。

不幸的是,商业战场上的模仿却不招人待见。也许由于我们今天身处一个“复制+粘贴”的世界,你可以直接剽窃别人的文字、图像或代码。而这也意味着你打算通过当盲从者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事业。

然而,这是一个失败定式。这样做的问题在于,简单复制扼杀了深层的理解——而理解才能激发成长。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你复制、粘贴时,就会忽视这一点。你照搬的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其深层的本质。

原创者为其作品付出的很多努力是外人看不到的。这些都隐藏在表面之下。盲从者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复制只是表面上完成了任务,但是这样做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产生不了深层理解,也成就不了未来决策的基础。在Zappos,客服员工从不使用规范化的应答语言,他们可以和客户长时间唠嗑。公司总部和客服中心设在同一个地方,而不是远隔重洋。所有的Zappos员工——即使是那些非客服员工——入职时都得在客服中心和仓库里先干上一个月。就是这种对服务的全心投入,使得Zappos在鞋类零售商中卓尔不群。

在你的特点融入你的产品以及和你的产品有关的一切事物当中去:你的销售方式、支持模式、说明方式、递送方式。竞争者们是无法复制你的产品中的独特性的。

那么你该怎么做呢?要做得比你的对手少,并以此来击败他们。解决最简单的问题,把那些纠结的、困难的、令人厌恶的难题留给他们去解决。不要总想着胜人一筹,试试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逞强,要适当示弱。

竞争局势总在不断变化,明天的竞争对手可能和今天的竞争对手截然不同。这个是不受人力控制的。那么去操心这些不可控因素又有什么意义呢? 把目光放到你自己身上来吧。你自己本身的变化比外界的变化更为重要。当你把时间浪费在关注他人身上时,就没有时间去自我提高了。

过多关注竞争对手会分散你的视线。当你的脑子里充斥着他人的想法时,就会错过发现新鲜创意的机会。你会从富有远见的人变成故步自封的人,最终为你的竞争对手做嫁衣裳。 如果你尽想着去折腾个什么“iPod杀手”或“下一个Pokemon”,你死定了。你已经为自己设下了限制条件。你无法创造出超越苹果公司的苹果产品,因为游戏规则是他们定下的,而你是无法打败游戏规则制定者的。

如果你想做的只是和别人一样,那又何必去做呢?简单抄袭对手是无法在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的。即使注定会输,也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而不是仅仅模仿他人。

不要相信“客户永远是正确的”这种废话。假设你是个厨师,如果很多食客说你炒菜太咸、太辣,你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但是如果某些挑剔的美食家叫你在宽面里面加点香蕉,千万别搭理他们,那样就很好。为迎合某些客户而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就得不偿失了。ING Direct通过说“不”而建立起了全美成长最快的银行。当客户们要信用卡时,他们说“不”;当客户要求网上交易时,他们说“不”;当客户问是否能开立一个百万美元的账户时,答案也是“不”(这家银行的存款上限控制非常严格)。ING的想法是,事情越简单越好。于是这家银行只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证明以及共同基金——这就够了。

你甚至可能会让他们赞同并追随你的思路。如果行不通,就推荐一个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竞争对手。让客户开心地使用别人的产品,强过让人憋屈地使用你的产品。 这样做的目标是确保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的产品,你是自己产品最忠实的粉丝。这样一来,你就能宣称:“我觉得你会爱上它的,因为我爱上它了。”

我们宁可让客户最后放弃我们的产品,也不愿意一开始让他们不能上手使用。为高端客户研发出的新功能也许能满足一批用户,但也可能让我们失去那些还没有入门的用户。吓跑新客户比失去老客户更糟。

没有用过你们产品的客户永远比用过的多。要确保你的产品让这些人容易上手。这就是你持续成长的潜力所在。 人在变,环境也在变,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公司要对某一类型的客户全情投入,而不是对某一个善变的客户唯唯诺诺。

现在的你籍籍无名,这是件好事。籍籍无名就是一个绝佳的状态,你要庆幸自己目前还身在暗处。 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这时犯再大的错也没人知晓。要保持低调,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继续调整你的策略,解决纠结的问题、测试各种创意、尝试新事物。

所以,赶快培养观众群体吧。说些什么、写点儿什么、开个博客、整个微博、制作视频——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大方地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你就会慢慢建立起忠实的观众群体。然后,当你想传达消息时,自然就会有人在那儿等着倾听了。

向大厨学习吧。他们烹饪美食,所以他们就写了美食书籍。你该做什么呢?你的“秘诀”是什么?你能向世人传授什么实用的、有教育意义的、有进步意义的知识呢?你手中的这本书就是我们的“烹饪书籍”,你自己的呢?

让人们走入幕后,能改善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会感到与你亲近起来,将你视为一个常人,而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公司。他们将在你的产品中看到你在后台淌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他们会对你的工作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诚挚的感激。

不要害怕让人看到你的缺点。不完美才真实,真实才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因此我们喜欢会凋零的真花,而不是那些永不变色的完美的塑料花。不要担心自己应该如何说、如何做。向世界展示你本来的面目、你的缺点、你的全部。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这就是日本的“侘寂”理念的精髓了。“侘寂”美学重视残缺之美。该学说认为,应包容物件上的破损和划痕。同时还信奉简洁美的理念。繁华落尽见真淳,你使用的就是你手上拥有的物件。伦纳德·科恩(Leonard Koren)在他的《侘寂》一书中说道: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它的生命力。[18]

“保留原有的韵致”是一种美丽的行事方法。过度的雕琢会使事物失去灵魂,变得机械乏味。 所以,你大可直言不讳,畅谈那些别人不愿意讨论的东西。直面你的弱点,向人们展示你最近的工作状况,即使你还没完全搞定它。不完美没关系,也许你看起来不专业,但你却更真实。

我们也被大型主流刊物报道过,诸如《连线》和《时代周刊》,但是我们发现真正给我们带来大量点击率的是类似于Daring Fireball的博客、Mac nerds或Lifehacker之类的网站,这些是真正有效果的网站。从这些地方链接过来的流量显著地提升了我们的销量。一流刊物上的文章看上去很好,但达不到这种直接、迅速的活跃程度。

在你亲自尝试做这份工作之前,永远不要雇人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这项工作的本质。你才会懂得如何判断工作完成的好坏,才会知道怎样写出符合实际的岗位招聘要求,也才会清楚在面试中该问什么问题。你才能知道该雇用全职员工还是兼职人员,是将工作直接外包还是坚持自己搞定(强烈推荐后者,如果可能的话)。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力有不逮,甚至可能觉得筋疲力尽。这很正常。你可以通过招人来摆脱这种感受,也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先试着学习吧。在最初的运营中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会变成无数倍的管理智慧,最终回报给你。

当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超负荷的工作所困扰,这才是招人的正确时机。此时出现了一些你无法再亲力亲为的事情,你发现工作质量有所下滑,令你感到受不了了,这时才是招人的最佳时机,不要提前招人。

牛与不牛没有任何意义,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要营造一个能让人直言不讳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你得清楚自己能把别人推多远,你得知道人们话里的真正含义。 因此,放慢招聘脚步,这是避免公司陷入“陌生人的鸡尾酒会”的唯一办法。

一个具有6个月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和一个具有6年工作经验的应聘者相比,其差别小得令人吃惊。真正的差别来自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性格差异以及智力水平。

现在已经不是以时间长短论英雄的时候了,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到底做得有多好。

我从来不把我自己受过的正规学校教育等同于我的受教育程度。 ——马克·吐温

高校里才能找到你需要的人才。目前美国500强企业的CEO中,有90%是没有在常青藤学校接受过本科教育的。事实上,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读过书的CEO比在哈佛(这个最具代表性的重量级常青藤名校,只培养出9位CEO)读过书的CEO要多得多。结论:现实世界中的人才库要远远大于考高分、上大学的那一拨人。不要忽略了这些人,虽然他们的GPA分数不高、毕业于社区大学,甚至只读过高中。

在一个小团队里,你需要的是干活的人,而不是监工。每个人都得做事,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这就意味着你在招聘中要避免招到监工型的人物,这些人喜欢对别人谆谆教导。对于小团队来讲,监工型的人就是累赘。

怎样才能找到这样的人才?方法就是看他们的背景。他们在做其他工作时都有自己独特的基调,他们自己运营过业务,也亲自做过某些项目。 你需要那种能够变图纸为实物、并能实干到底的人。一旦找到这样的人,你的团队就能从管理中解脱出来去做更多的工作了。

如果你够坦荡,够诚实,够公开,危机应变速度够快,人们就会更加尊重你。不要把头缩回去,也不要苦苦压制坏消息,应该让你的顾客尽可能地拥有知情权。

企业文化不是同僚之间打打桌面足球,或是通过拓展运动就建立起来的;也不是通过公司政策强制执行出来的;更不是圣诞节活动或公司野餐会上交流出来的。那些都是对象,是事件,不是企业文化。

保持公司规模小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具有强大的转向能力。和大型公司相比,你更容易作出快速、彻底的转变。大型公司行动起来没有那么迅速,因此,你只要关注当前,等船到桥头时再去考虑如何打直吧。否则,你就是把时间、精力和金钱统统浪费在杞人忧天上。

灵感是个奇妙的东西,是效率放大器,是推进器。但是它不会停下来等你。灵感转瞬即逝,当它来找你时,要立即把它捕捉住,将其投入工作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摘抄书中

                    读罢有感,一本对思维很有启发的书。  

[读书笔记]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布布扣,bubuko.com

[读书笔记]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标签:style   blog   color   width   http   strong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n-Zhiwei/p/371464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