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对四则运算软件需求的获取方式进行实践,例如使用调查问卷访问相关关系人等。
为了获取四则运算软件的相关需求,我们小组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天津市大任庄小学的部分同学和家长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四则运算软件调查问卷
1、您的身份是
A、小学生 B、小学生家长 C、其他
2、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3、您或您孩子就读的年级是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E、五年级 F、六年级
4、您或您的孩子是否经常上网
A、每天都上网 B、每星期都上网 C、偶尔上网 D、从不上网 E、其他
5、您认为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是否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定帮助 C、有帮助但很少 D、没有帮助
6、您是否愿意让您或您的孩子上网或使用手机app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
A、都可以 B、可以上网进行练习 C、可以使用手机app进行练习 D、都不愿意
7、您是否愿意在进行四则运算练习的时候计时
A、愿意 B、不愿意
8、您是否愿意让您或您的孩子使用错题本复习错题
A、愿意 B、不愿意
9、如果您是家长,您愿意在网上关注您孩子的练习情况吗
A、非常愿意 B、可以偶尔关注 C、不愿意
10、关于四则运算软件的其他意见或建议(选填):
由于我们并不进行对比研究,调查的目的也仅仅是想要了解小学生和家长对于四则运算软件的需求,因此这一次的调查采取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即随机抽取小学生和家长各15名,为他们分发调查问卷,从而获取调查结果。有效问卷数量为30份。其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问题 |
选项 |
人数 |
1、您的身份是 |
A、小学生 |
15 |
B、小学生家长 |
15 |
|
C、其他 |
0 |
|
2、您的性别是 |
A、男 |
13 |
B、女 |
17 |
|
3、您或您孩子就读的年级是 |
A、一年级 |
4 |
B、二年级 |
4 |
|
C、三年级 |
6 |
|
D、四年级 |
5 |
|
E、五年级 |
4 |
|
F、六年级 |
7 |
|
4、您或您的孩子是否经常上网 |
A、每天都上网 |
9 |
B、每星期都上网 |
13 |
|
C、偶尔上网 |
5 |
|
D、从不上网 |
3 |
|
E、其他 |
0 |
|
5、您认为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是否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
A、有很大帮助 |
13 |
B、有一定帮助 |
15 |
|
C、有帮助但很少 |
2 |
|
D、没有帮助 |
0 |
|
6、您是否愿意让您或您的孩子上网或使用手机app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 |
A、都可以 |
8 |
B、可以上网进行练习 |
9 |
|
C、可以使用手机app进行练习 |
11 |
|
D、都不愿意 |
2 |
|
7、您是否愿意在进行四则运算练习的时候计时 |
A、愿意 |
21 |
B、不愿意 |
9 |
|
8、您是否愿意让您或您的孩子使用错题本复习错题 |
A、愿意 |
29 |
B、不愿意 |
1 |
|
9、如果您是家长,您愿意在网上关注您孩子的练习情况吗 |
A、非常愿意 |
8 |
B、可以偶尔关注 |
7 |
|
C、不愿意 |
0 |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都愿意使用四则运算软件来进行练习,并且认为这种练习或多或少都对提高成绩有帮助,并且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愿意在进行练习时计时,也都愿意通过使用错题本的方式来复习错题。因此,我们的软件可以加入计时和错题本等相关需求。
2.采用四象限法将你小组的四则运算软件的需求功能进行分类。阐述其优势与不足。
一个团队的资源有限,作为一个学生的软件开发小组,也不例外。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用一定的劳动力来开发出最完美的功能呢?通过对邹欣老师的现代软件工程的学习,我决定尝试一下使用一下课本中提到的四象限法来分析一下我们小组的软件的需求。由此来决定在哪些功能上要下大的力气,而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功能,优先级就要靠后一些了。
以下是我对我们小组软件需求按照四象限法进行分类后的示意图:
图1 前三周Network图
第一象限是我们项目中的必要需求的杀手功能,所谓的杀手功能,即一个产品的关键。我们小组的项目的核心就是考试功能和错题功能,上过学的人们应该都明白有一个错题本的重要性吧!同时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我们能生成学习曲线提供给老师或者家长,以便他们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第二象限是必要需求的外围功能,即该项目中必须实现的非核心部分。四则运算的软件嘛,当然要有最基本的四则运算了,同时一些登录注册基本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象限是辅助需求的外围功能,我把需求中的系统设置放到了这个位置,我们的系统设置功能可以对数值范围、难度、试卷、历史纪录等进行全面的设置。该功能增加了该软件的易用性和使用的广泛性,通过配置,可以适应用户的各种需求。缺点就是需要家长或者老师帮助学生进行设置,而且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容易误操作进行设置。
第四象限是辅助需求的杀手功能,我们组的软件准备用界面设置功能来实现一些动画特效,并设置一些关于四则运算的小游戏来增加系统的趣味性,增加用户即小学生对软件的喜爱程度,让他们在娱乐同时也练习了四则运算。但是设计的同时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不能把软件设计成了一个娱乐软件。
3.尝试把四则运算软件需求进行分解,变为每个小组成员可执行的积压工作项,分配这些工作项到小组成员,并预算完成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并在完成后填入实际用时。
(1)需求列表
序号 |
功能模块 |
功能项 |
1 |
用户注册 |
l 用户在使用该软件前需要进行注册,注册需要提供用户的邮箱和姓名,通过软件发送到后台系统,后台系统生成验证码后,发送到用户邮箱,用户通过输入验证码完成软件注册。 |
2 |
用户登录 |
l 用户注册成功后,通过注册时填写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登录后进入欢迎界面,弹出帮助对话框介绍软件功能。 l 欢迎界面列出当前用户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曲线 l 学习进程包括:学习时间、测试练习数量、做对数量、做错数量、模拟考试数量、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l 学习曲线 |
3 |
难度选择 |
l 用户在开始测试练习前,如果之前没有选择过测试难度,则需要先选择试题难度,试题难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本次选择后,系统自动记录当前难度,待用户下次登录后默认为已选择的难度。 l 用户在测试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测试难度。 |
4 |
测试练习 |
l 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难度,随机生成题目,通过选择、判断、填空等不同题型形成测试练习题目 l 用户需要根据题目通过界面操作或输入完成题目应答,应答后,需要通过界面中的提交按钮提交答案,系统自动对题目进行判定。如果应答正确,则进入下一题;如果应答错误,则提示用户,并将正确结果通过醒目的文字提示在界面中。 |
5 |
错题练习 |
l 系统自动记录用户曾经做错过的题目,曾经做错过的题目将会在测试练习和模拟考试中根据一定的比例再现。 l 用户在测试练习和模拟考试中将错题做对后,将逐渐降低该错题在测试练习和模拟考试中出现的几率 l 用户可以选择进入错题练习单元,系统根据用户曾经做错过的题按照系统几率逐渐呈现,错题练习中将错题做对后,不影响该错题在测试练习和模 l 拟考试中出现的几率 |
6 |
模拟考试 |
l 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难度,随机自动生成考试试卷 l 用户进入试卷后,系统自动倒计时,用户必须在倒计时结束前完成所有题目的应答,否则系统自动提交试卷内容进行判分 l 用户填写答案后,可以选择进入下一题或返回之前的题目重新作答,待试卷全部作答完毕之后,统一提交该试卷内容 |
7 |
自动判卷 |
l 模拟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对试卷进行判分,列出做对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并对错题通过醒目的文字进行解释 l 系统自动计算本次考试的最终得分,并记录到用户的历史记录中 l 系统自动将做错的题目进行记录,以便在错题联系中再次出现 |
8 |
学习曲线 |
l 学习曲线包括三种:测试练习曲线、错题曲线、模拟考试曲线 l 测试曲线为用户不同日期的测试题目数量曲线,并体现出正确率和错误率的分布 l 错题曲线为用户在不同日期的错误数量曲线 l 模拟考试曲线为用户在不同日期的模拟考试成绩曲线 |
9 |
系统设置 |
l 数值范围设置,设置四则运算中参数的数值范围 l 难度设置,设置当前系统默认的难度 l 试卷生成设置,设置试卷生成的题目数量、类型、用时等 l 历史记录设置,设置系统自动保存的各项历史数据的时间范围 |
(2)积压工作项及完成时间
序号 |
积压工作项 |
负责人 |
预计时间 |
实际完成时间 |
1 |
数据库类库编码 |
田强 |
4h |
4.5h |
2 |
数据库设计 |
田强 |
1h |
2.5h |
3 |
登录功能 |
杨斌 |
2h |
2h |
4 |
用户注册功能 |
杨斌 |
3h |
3.5h |
5 |
难度选择功能 |
杨斌 |
0.5h |
0.5h |
6 |
题目自动生成 |
杨斌 |
4h |
5h |
7 |
结果判定 |
杨斌 |
3h |
|
8 |
错题记录 |
饶龙龙 |
0.5h |
0.5h |
9 |
试卷自动生成 |
饶龙龙 |
3h |
4h |
10 |
自动判卷 |
饶龙龙 |
1h |
|
11 |
数据持久化 |
饶龙龙 |
1h |
|
12 |
学习曲线生成 |
曹悦 |
4h |
5h |
13 |
系统设置功能 |
曹悦 |
4h |
|
14 |
系统测试 |
曹悦 |
5h |
|
4.总结近5周以来的github上的工作情况,以图表方式分析你小组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1)小组成员更新GitHub的Network图表
图2 前三周Network图
图3 第四周Network图
(2)小组成员更新GitHub的Contributors图表
图4 前三周Contributors图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yshenren/p/594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