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性能优化之无阻塞加载脚步方法比较

时间:2016-11-05 23:11:52      阅读:27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versions   return   typeof   onload   script   define   call   dom   length   

    秋招结束了~~,好像偷懒了很久,没更博了。总结一下自己近来看书的内容。

说明一下,内容大部分来自《高性能网站建设进阶指南》。

乱入内容

Web应用和传统桌面应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可能快地响应用户输入。
 
怎样才算是快?Jakob Nielsen是Web可用性领域知名且备受推崇的专家,引用他的观点来说就是:如果JavaScript代码执行时间超过了0.1秒,页面将会给人不够平滑快捷的感觉,如果执行时间超过了1秒,则会感到应用程序缓慢,超过了10秒,那么用户将会非常沮丧。
 
性能分析器:Firebug性能分析器
当延迟变得很严重时:线程处理Web Workers、Gears
 
无阻塞加载脚步
     script标签的阻塞行为会对页面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浏览器在下载或执行脚本的同时不会下载其他内容。有时候这种阻塞是非必要的。所以,有些情况我们希望以不阻塞其他内容下载的方式来加载JavaScript。可以做到这点使页面加载更快的有:
1.XHR Eval
2.XHR注入
3.Script in Iframe
4.Script DOM Element
5.Script Defer
6.document.write Script Tag
 
①XHR Eval
比较好理解,就是为了并行加载更多的脚本,把一些脚本拆分,然后通过ajax的方式请求脚本,再通过eval来执行。
实例代码:
   var xhrObj=getXHRObject();
   xhrObj.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if(xhrObj.readyState==4&&200==xhrObj.status){
         eval(xhrObj.responseText);
      }
  };
xhrObj.open(‘GET‘,‘A.js‘,true);
xhrObj.send(‘ ‘);

//获取XHR对象的基本方法
function getXHRObject (){
   if (typeof XMLHttpRequest != "undefined"){
          return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if (typeof ActiveXObject != "undefined"){
 if (typeof arguments.callee.activeXString != "string"){
     var versions = [ "MSXML2.XMLHttp.6.0", "MSXML2.XMLHttp.3.0",
          "MSXML2.XMLHttp"],
          i, len;
     for (i=0,len=versions.length; i < len; i++){
     try {
        new ActiveXObject(versions[i]);
        arguments.callee.activeXString = versions[i];
        break;
     } catch (ex){
       //跳过
     }
    }
  }
   return new ActiveXObject(arguments.callee.activeXString);
  } else {
      throw new Error("No XHR object available.");
  }
}

缺点:

  通过XMLHttpRequest获取的脚本必须部署在和主页面相同的域中。

②XHR注入

    类似于XHR Eval,XHR注入技术也是通过XMLHttpRequest来获取JavaScript的,但与eval不同的是,该机制通过创建一个script的DOM元素,然后把XMLHttpRequest的响应注入script中来执行JavaScript的,某些情况下使用这种机制的性能会优于eval。

示例代码:

   var xhrObj=getXHRObject();
   xhrObj.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if(xhrObj.readyState==4){
         var scriptElem=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scriptElem);
         scriptElem.text=xhrObj.responseText;
      }
  };
xhrObj.open(‘GET‘,‘A.js‘,true);
xhrObj.send(‘ ‘);

③Script in Iframe

   主页中的iframe和其他组件是并行加载的,与用iframe在一个HTML页面中包含另一个页面的传统做法不同,Script in Iframe技术利用iframe无阻塞加载JavaScript,实现过程完全在HTML中完成。
示例代码:
<iframe src=‘A.html‘ width=0 height=0 frameborder=0 id=‘frame1‘></ifame>

缺点:

该技术使用了A.html,而不是A.js,因为iframe认为其返回的是HTML文档。所有我们要做的就是在HTML文档中把外部脚本转换为行内脚本。并且要求iframe和主页面同域。

附访问iframe的方法:

1.通过frames数组:window.frames[0]
2.通过document.getElementById访问。
 
④Script DOM Element
   利用script标签,动态创建脚本,创建script元素,并设置其src值。
示例代码:
var scriptElem=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Elem,src=‘http://test.js‘;
document.getElement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scriptElem);
⑤Script Defer
  非常简单,这个属性的用途是表明脚本在执行时不会影响页面的构造。也就是说,脚本会被延迟到整个页面都解析完毕后再运行。因此,在<script>元素中设置defer属性,相当于告诉浏览器立即下载,但延迟执行。

HTML5规范要求脚本按照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因此第一个延迟脚本会先于第二个延迟脚本执行,而这两个脚本会先于DOMContentLoaded事件执行。在现实当中,延迟脚本并不一定会按照顺序执行,也不一定会在DOMContentLoad时间触发前执行,因此最好只包含一个延迟脚本。

示例代码:
<script defer src=‘A.js‘></script>
 
在这里顺便辨析一下defer属性和async属性

defer属性:IE4.0就出现。defer属声明脚本中将不会有document.write和dom修改。浏览器会并行下载其他有defer属性的script。而不会阻塞页面后续处理。注:所有的defer脚本必须保证按顺序执行的。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efer></script>

async属性:HTML5新属性。脚本将在下载后尽快执行,作用同defer,但是不能保证脚本按顺序执行。他们将在onload事件之前完成。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efer></script>

Firefox 3.6、Opera 10.5、IE 9和最新的Chrome和Safari都支持async属性。可以同时使用async和defer,这样IE 4之后的所有IE都支持异步加载。

没有async属性,script将立即获取(下载)并执行,期间阻塞了浏览器的后续处理。如果有async属性,那么script将被异步下载并执行,同时浏览器继续后续的处理。

 

更多参考: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6778717

⑥document.write Script Tag
  使用document.write把HTML标签script写入页面中。
 

技术综述

技术分享

不同情况下的最佳脚本加载技术的决策树

技术分享

决策树中的六种结果详解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本总结供自己查阅之用,不喜勿喷。。。 

 

性能优化之无阻塞加载脚步方法比较

标签:versions   return   typeof   onload   script   define   call   dom   length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LuckyWinty/p/603407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