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rIO教程》- 10.持续传输大块数据流的两种方式(如:文件)

时间:2016-11-23 06:28:05      阅读:28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9.png   command   mmu   view   http   source   dev   等等   com   

感谢唯笑志在分享
原博主原地址:
http://www.cnblogs.com/lsjwq/

目       录

10.持续传输大块数据流的两种方式(如:文件)... 2

10.1        概述... 2

10.2        大块数据流的两种传输方式... 2

10.2.1       协议数据包的方式... 2

10.2.2       请求长度、确认的方式... 3

10.3        实现持续传输大块数据... 4

10.3.1       设计请求发送数据协议... 4

10.3.2       客户端代码实现... 4

10.3.3       ServerSuperIO框架的实现及注意事项... 7

10.4        运行效果... 11

10.持续传输大块数据流的两种方式(如:文件)

10.1     概述

    以现在物联网的现状或是对物联网的认知,特别是工业物联网,必须具备集成多种数据源的能力。数据源大体分两类:硬件产生和软件产生。如下图:

技术分享 

    基于现实情况,作为物联网框架必须具备各类数据的集成能力,以及各种应用场景。以数据大小为例,小到一次接收缓存承载能力范围内的数据,大到超出一次接收缓存承载能力范围的数据,只要网络允许,都有可能。以前的连载文章都是以小的数据包为基础介绍的,这篇文章介绍大块数据流的传输方式。

10.2     大块数据流的两种传输方式

10.2.1 协议数据包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规定好数据包协议的开头和结尾,把大块数据分解成一定长度的小数据包,以协议头+小数据包+协议尾的组合方式分批次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到每个批次的数据后,再进行数据校验,拼装数据,还原出完整的数据。示意图如下:

技术分享 

     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每个包的数据出现问题后,要进行数据补发。要设计好协议,完成补发机制。

       (2)数据源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压缩文件、序列化的文件、加密的文件等等,那么就存在每个小数据包的数据有可能会和协议头或协议尾一致,甚至和CRC校验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数据无法正常校验和解析,这时进行补发数据,可能出现同类情况是大概率事件。

     选择这种传输大块数据流的方式,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项目、产品整体的稳定性。

     如果选择这种方式,那么根据前面介绍的文章,就可以实现,网友可以自己动手实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下面这种方式。

10.2.2 请求长度、确认的方式

   客户端先发送请求发送数据的命令,并且在命令标识本次要发送数据的长度。如果服务端接收到该请求命令后,根据判断请求数据长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然后返回相同命令数据或其他确认数据给客户端,标识是否允许发送该长度的数据信息。如果可以发送,那么客户端则持续发送数据流,服务端也进行持续接收阶段。示意图如下:

技术分享 

     针对这种数据传输的方式,ServerSuperIO专门提供了接口。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0.3     实现持续传输大块数据

10.3.1 设计请求发送数据协议

    请求发送0x62指令,共10个字节,校验和为从“从机地址”开始的累加和,不包括“数据报头”、“校验和”和“协议结束”。

    请求指令数据帧如下:

技术分享

    服务端接收到该请求命令后,返回同样的命令信息给客户端,客户端则进入持续发送数据的状态。

10.3.2 客户端代码实现

    先发送请求数据命令,代码如下:

     接收到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后,持久发送数据的代码如下:

10.3.3 ServerSuperIO框架的实现及注意事项

     客户端的代码实现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讲的,主要是介绍基于ServerSuperIO框架,以设备驱动的方式是怎么实现的。注:以下自控模式实现。

  1. 1.      协议接口的实现

      DeviceProtocol:ProtocolDriver接口有一个GetPackageLength(byte[] data, IChannel channel, ref int readTimeout)函数接口,data参数是请求发送数据的命令,channel参数是当前IO通道的实例,readTimeout是自定义返回接收数据长度所要使用的时间,如果返回值为0的话,则认为不进入持续接收数据任务。可以通过channel参数直接返回确认信息,具体代码如下:

 2.      协议命令的实现

   为了实现对大块数据的处理,专门增加一个协议命令,用于解析、保存数据。代码如下:

  1. 3.      设备驱动调用协议,并驱动协议命令

     在接收大块数据流的时候,会把所有数据信息返回到设备驱动的Communicate接口,其中info参数的Data是当前请求数据的命令,BigData就是持续接收数据的信息,通过调用this.Protocol.DriverAnalysis协议接口驱动协议命令DeviceFileCommand。具体代码如下:

  1. 4.      宿主程序服务实例配置注意事项

     主要在配置参数中配置StartCheckPackageLength = true,在接数据的过程中会检测相应设备驱动的协议接口GetPackageLength。

10.4     运行效果

图片

技术分享

《连载 | 物联网框架ServerSuperIO教程》- 10.持续传输大块数据流的两种方式(如:文件)

标签:9.png   command   mmu   view   http   source   dev   等等   com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oderJYF/p/609144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