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tyle blog http 文件 ar 2014 art 问题
通常在Orcad中画的原理图并不仅仅是用于一款产品。比如一个控制器原理图,可能相应着很多款子产品线,而这些子产品线之间的差别就是通讯口组件不同,少焊几个芯片,或者仅仅是少焊几个电阻。
可是这样交付生产的时候,整理BOM却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须要有极好的耐心,要把每条产品线中用不到的元件一个个的从总BOM里删除掉,还不能出错。假设仅仅有两三款产品还好,但假设是有非常多个通讯组件,排列组合要几十款产品呢,想想就是个噩梦。
还好,Orcad为我们提供了这个辅助功能,叫Variant BOM(变种BOM)。它的实现原理是把原理图中的元件按模块进行划分。然后依据产品线的不同,把用到的模块放到一起形成每条产品线相应的变种BOM,这样在交付生产的时候,仅仅须要调取相应的变种BOM,生成就好了。
制作变种BOM的过程:
在project管理器的project名上点右键-> PartManager
下图中的Groups就是把所有的元件进行模块分类,须要定义各个模块,把元件划分到里面。这个过程须要比較细致,但这是一次性的,一劳永逸。
以下的BOM Variants就是每条产品线相应的变种BOM,能够自定义不同的变种。
先从元件分类開始,在Groups上点右键->New Group:
新建两个组,Ethernet 0和Ethernet 1,例如以下图:
然后到Common里,点View->Configure Part Properties Display,把元件的属性都显示出来,方便看出来是什么元件。
在Common里把元件托拽到各自的模块组里,例如以下图。这个工作可能比較慢,由于要一个个地区分元件。所以在画原理图时就要有一定的技巧,能够把同模块的单独画在一张图里,方便此时按图的名字直接区分;也能够为元件添加?一个属性,把同模块的元件该属性设置成同样的,也能够方便这里区分。
都托拽进去,分类完毕后,在模块组上点右键->New Subgroup,设置每一个模块组下要出哪些元件,不出哪些元件。通常分为种,要出BOM的和不要出BOM的,所以新建两次,要出BOM的命名为P,不要出BOM的命名为NP,例如以下:
然后点选NP:
用Ctrl+a或者Shift+首尾,全选它里面的元件,在元件上点右键->Set Part As Not Present
这一步就是为后面每一个变种BOM能够选择要出BOM的模块和不出的模块做准备。由于每一个变种BOM实际上也是包括所有元件,仅仅是不出BOM的元件都被设置为Set Part As Not Present,而这是要通过托拽不同的子目录来实现的。
结果例如以下:
点选P目录,该文件夹中是相同的元件,它也自己主动继承了模块的元件,不须要对它做操作。它里面的元件就不会被标记上Set Part As Not Present,这样P目录代表的就是该模块中会出现的元件。例如以下:
把Ethernet 1也按这样完毕。
然后新建一个Public模块目录,把Common中剩余的元件托拽到这里,作为Public模块,这个模块是其它未分类的元件,也就是每一个产品都须要有的。
至此,为所有元件都分配了模块。Common中不再有元件。
接下来要设置变种BOM。如果有四条产品线:一条是没有Ethernet的,一条是仅仅有Ethernet 0的,一条是仅仅有Ethernet 1的,一条是同一时候有Ethernet 0和Ethernet1的。
在BOM Variants上点右键->New BOM Variant,新建变种BOM:
新建结果例如以下:
然后把不同的元件模块托拽到BOM Variants里面来,比如仅仅有Ethernet 0的,就把例如以下三个目录托拽到Eth 0进去:
假设产品是既有Ethernet 0又有Ethernet 1的,就托拽下面三项进去:
这样设置好以后,就能够点开看一下变种BOM,比如点一下Eth0,能够看到哪些元件被打了红叉,看一下这个BOM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假设不是就到它以下的三个子目录翻看一下,看是哪个目录里的元件设置出了问题,通常都是由于不小心的分类错误:
假设检查没有问题了,就能够出变种BOM了,方法是在回到project管理器,点一下project名字:
然后点菜单Reports->CIS Bill of Materials->Standard
在下图这里就能够看到你的变种BOM了,点选它就能生成对应的BOM。
这个优点是BOM与project文件在一起,以后想怎么出就怎么出,即使有其它产品线需求,仅仅须要到PartManager再新建一个变种,然后托托拽拽就好了。
制作Orcad的变种BOM(Variant BOM),布布扣,bubuko.com
标签:style blog http 文件 ar 2014 art 问题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rhguanli/p/391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