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media 对象 net res 天宫 英国 开始 渗透 ref
《西游记》,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书中讲述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也有观点认为西游记是权力场讽刺小说。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版本繁多。
现在出版的各本《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唯有明代万历二十年刊刻的世德堂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
《西游记》用了很多炼丹的术语,有些段落剽窃自全真教经典,作者娴熟全真教祖师王重阳、第二代掌教马丹阳及其再传弟子的思想,[1]故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清朝全真教徒,[2]以及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都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丘处机所著。[3]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4]
清朝纪昀始疑此说,他查出小说的官制皆明制[5],写作时代必为明代,不可能是元人丘处机,钱大昕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丘处机是南宋末人(是元明朝代以前的人)[6];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丘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
很多人认为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阮葵生[7]、丁晏[8]、吴玉搢[9]、冒广生[10]都认为《天启淮安府志》中著录的“吴承恩《西游记》”就是小说《西游记》[11],即所谓的“所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
1980年以后,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或同时代之文人如李维桢、吴国荣、陈文烛、丘度等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12]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13]。栾贵明等据《永乐大典》第13139卷有佚文“魏征梦斩泾河龙”,所引书籍题为“西游记”,提出《西游记》不可能为《永乐大典》成书一百年后的吴承恩所作的看法。且《西游记》一书中的诗词与吴承恩存世的作品对比起来,风格差异很大。
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丘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最后, 亦有学者将《西游记》作者推断为李春芳[14]或是陈元之[15]。
《西游记》根据宋、元以来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作品,加以扩充、组织和再创作而写成。
629年,唐朝僧人玄奘(本名 陳禕)违反朝廷当时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规定,从凉州偷渡出关,只身赴印度学习佛教教义。经过16年,在644年回国,并向唐太宗写信报告了情况。唐太宗下诏让他口述西行见闻,玄奘本人口述,由他的弟子辩机执笔写出《大唐西域记》。在玄奘逝世后,他的另外两名弟子慧立、彦悰将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经历又编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了弘扬师傅的业绩,在书中进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写[16],这被认为是《西游记》神话故事的开端。此后取经故事在社会流传,神异的色彩越来越浓厚。
《西游记》有参考印度神话成分。陈寅恪指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贤愚经》卷一三《顶生于像品》六四。猪八戒的故事出自佛家经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得是牛卧比丘惊犯宫女的故事。《西游记》有孙悟空入妖魔腹中,并威胁要吃掉对方的内脏的故事,在《中阿含经》亦有类似记载:“彼时魔王化作细形入尊者大目犍连腹中。大目犍连知魔王在其腹中,即从定寤,语魔王曰: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触娆如来,亦莫触娆如来弟子。莫于长夜无义无饶益,必生恶处受无量苦!于是魔波旬化作细形,从口中出,在尊者大目犍连前立。”。[17]
在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的许多记载中已经出现了西行取经的故事。现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经壁画,大约作于西夏初年,已经出现持棒猴行者形象;南宋刊印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经有猴行者化作白衣秀士,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和“深沙神”。
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吴昌龄作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已经有师徒四众;元末明初的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和《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的来历;明初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提到有《西游记平话》,其中概括复述“车迟国斗法”一段,和《西游记》第46回十分相似;明代《永乐大典》第13139卷有“梦斩泾河龙”,和《西游记》第10回基本相同。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达到西天取回真经,师徒五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高老庄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参果、盘丝洞、西梁女国、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与妖魔鬼怪进行斗争中刻画了师徒四人鲜明的个性。故事生动,几百年来老少皆宜。
《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18]:26-28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
《西游记》作者在书中加入了长生的观念,作为取经历程的目的;在西游记杂剧中,是完全没有炼丹的思想的。[19]取经者成为修炼成仙的化身,取经历程,则暗示道士修炼时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定,要不断和“分神”或肉体煎熬搏斗,还有走火入魔的危险。小说中的山川地理,则有象征人体器官,如“稀杮同”比拟结肠,“夹脊关”比拟脊髓。小说乃“将全真功法逐步演出”。[20]悟一子陈子斌评点本《西游记真诠》说:《西游记》讲的是“金丹大道”;刘一明评点本《西游原旨》也承袭了这种观点,说它是“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登仙籍。”[18]:26-28
早期《西游记》被认为是阐述“金丹大道”(即内丹术)的“丹经”。[21]澳洲柳存仁发现《西游记》中所引用语汇如“金公”、“木母”、“黄婆”、“元神”、“姹女”皆出自全真派内丹理论;很多韵文作品都出自道家典籍,如第八回开始引首词,即引用《鸣鹤余音》卷二的冯尊师的《苏武慢》第五首“试问禅关,参求无数”;第五十回引用马钰的《南柯子·赠众道友》“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第九十一回引用《瑞鹧鸪·赠众道契》“修行何处用工夫,马劣猿颠速剪除”;第三十六回引用张伯端的《悟真篇》中的《西江月》“前弦之后后弦前”;第七十八回国丈的大段唯道独尊的话则自《鸣鹤余音》卷九多篇赋中脱胎而来,等等。[22]在36回,悟空等弟子教唐僧“先天采炼”之法,所述结合了《周易参同契》、张伯端《悟真篇》及全真教的思想。[23]
李安纲也表示《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石泰的《还源篇》81章炼丹五言绝句是《西游记》唐僧81难的原型。[24]又如“孙悟空”这个角色主要是指代“人心”的,如书中第七回提示:“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第三十一回书:“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的元神”,提示中我们故事中的“佛”是指内丹术中的元神。又《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中,唐僧取到的“真经”没有字,如来佛即点明:“白本者,乃无字真经”。真经乃“修行之总径”、“真经无字”,可见道教吕洞宾的内丹诗《真经歌》:“真经原来无一字,能度众生出大罗”,表示元精、元气。修炼内丹时,元精、元气充足,能满足元神的需要。[25]
《西游记》有大量佛教的词汇,如:四大部洲、佛、菩萨等,并且故事也是取经见佛,但它更有道教性命双修的特征,讲阴阳、五行等,具有道教内丹术义理的色彩。佛教以见性为长,道教炼命而著,此是内功;儒教之入世功行为外功。《西游记》是在三教参同思想下形成的,有学者则认为是“扬佛抑道”的倾向。[26]柳存仁更猜测“在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出现之前,有一个全真教本的《西游记》小说存在,这个假定可能性是很高的。”
清朝学者张书绅在《西游记总论》、《新说西游记自序》、《新说西游记总批》中说:“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予今批《西游记》一百回,亦一言以蔽之曰‘只是教人诚心为学,不要退悔’。……证圣贤儒者之道,今《西游记》,是把《大学》诚意正心,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耳,亦何有于仙佛之事哉?”[18]:26-28
谢肇淛称:“《西游记》蔓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服,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西游记》为三教合一心学也。”[18]:26-28
部分研究人士认为,《西游记》其实带有吴承恩本人在实际遭遇上的不平的抒发与寄托,表面上是个以取经为主轴的小说,中间穿插孙悟空与猪八戒间的逗趣幽默,但实质上是对当时明朝的政治环境,“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27]
嘉靖年间,明世宗迷信道教,靠着方士的房中术纵欲无度,严嵩等因善写青词而备受宠信,朝政昏乱。《西游记》里面主要是道教的思想,却反对道士,支持佛教僧人,可能是对当时政局的反抗。[28]
所谓的暗喻、影射,小说中的主角“孙悟空”被设定为猴,而非人,意味着:虽有近似人的形体,但却不是人,依然被视为被异类来看待,这表示在明朝为官者,良官虽有官职官位,但却被其他贪官群所排挤。孙悟空虽多次遭僧误会、责备而气愤,但最后依旧会在危难时回来解救,此表示忠臣遭诬陷,但仍不损其忠君爱国之心。
其次,“猪八戒”所扮演的正是君侧的贪官小人,“唐三藏”则是昏庸皇帝,至于“沙悟净”则是默默受欺的百姓,小说过程中猪八戒经常巴结、讨好唐三藏,但也时常恶意中伤孙悟空(排挤良臣),同时也频频欺压比其更晚加入取经队伍的沙悟净(恶官欺压百姓),而唐三藏的反应经常是轻信猪八戒而误会、责备孙悟空,遇自称神佛之人物便拜、貌似可怜之人便救,有火眼金睛能辨妖邪的悟空善意提醒但常遭三藏无脑斥责,迂腐昏庸不分是非,另一方面沙悟净也经常默默受欺而少有怨言。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说:“《西游记》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绝太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这种诙谐的里面含有一种尖刻的玩世主义。《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正在这里……这几百年来读《西游记》的人都太聪明了,都不肯领略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想透过纸背去寻那‘微言大义’,遂把一部《西游记》罩上了儒释道三教的袍子;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西游记》有了几百年逐渐演化的历史;指出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同时指出孙悟空源自印度神话“猴行者的故事确曾从元支祁的神话里得着一点暗示,也未可知。我总怀疑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18]:26-28[18]:10-12
鲁迅传承了胡适的观点,归为“明之神魔小说”,“奉道流羽容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流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板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水,皆以方技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美,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舷括矣。其在小说,则明初之《平妖传》已开其先,而继起之作尤彩。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长谈,尤未学佛,故未回至有荒唐元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18]:10-12
西游记地理上引用佛教的四大部洲的名称作为世界主要组成部分,其他部分还包括天庭、幽冥。
|
北海 | |||
西牛贺洲 ← ← 西洋大海/西海 ← ← | → → 东洋大海/东海 → → 东胜神洲 | |||
|
||||
南洋大海/南海 |
(北俱芦洲未说明)
三藏取经路线
部洲 | 地名 | 到达回数 | 途中遇到的妖魔 |
---|---|---|---|
南赡部洲 | 唐国长安 | 第十二回 | |
唐国法门寺 | 第十三回 | ||
唐国巩州城 | |||
唐国河州卫 | |||
唐国双叉岭 | 寅将军、山君、处士 | ||
两界山 | 第十四回 | 五行山心猿 | |
西番哈咇国
蛇盘山鹰愁涧 |
第十五回 | 西海龙王三太子 | |
西牛贺洲 | 观音禅院 | 第十六回 | 黑风山熊罴怪 |
乌斯藏国高老庄 | 第十八回 | 福陵山云栈洞猪刚鬣 | |
浮屠山 | 第十九回 | ||
黄风岭 | 第二十回 | 黄风洞黄风怪 | |
流沙河 | 第二十二回 | 卷帘大将沙悟净 | |
万寿山五庄观 | 第二十四回 | ||
白虎岭 | 第二十七回 | 白骨夫人 | |
黑松林 | 第二十八回 | 碗子山波月洞黄袍怪 | |
宝象国 | 第二十九回 | ||
平顶山 | 第三十二回 | 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 |
宝林寺 | 第三十六回 | ||
乌鸡国 | 第三十七回 | 狮猁王 | |
枯松涧 | 第四十一回 | 火云洞圣婴大王 | |
黑水河 | 第四十三回 | 泾河龙王第九子鼍龙 | |
车迟国 | 第四十四回 | 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 | |
通天河 | 第四十七回 | 莲花池金鱼 | |
金皘(、兜)山 | 第五十回 | 金皘(、兜)洞独角兕 | |
子母河 | 第五十三回 | 解阳山聚仙庵如意真仙 | |
西梁国 | 第五十四回 | 琵琶洞蝎子精 | |
草舍 | 第五十八回 | 六耳猕猴 | |
火焰山 | 第五十九回 | 翠云山铁扇仙 | |
祭赛国 | 第六十二回 | 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九头虫 | |
荆棘岭木仙庵 | 第六十四回 | 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杏仙 | |
小雷音寺 | 第六十五回 | 黄眉大王 | |
驼罗庄 | 第六十七回 | 红鳞大蟒 | |
朱紫国 | 第六十八回 | 赛太岁 | |
盘丝岭 | 第七十二回 | 盘丝洞蜘蛛精 | |
黄花观 | 第七十三回 | 百眼魔君 | |
狮驼国狮驼岭 | 第七十四回 | 狮驼洞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云程万里鹏 | |
比丘国 | 第七十八回 | 白鹿、白面狐狸 | |
镇海禅林寺 | 第八十回 | 陷空山无底洞金鼻白毛老鼠精 | |
灭法国 | 第八十四回 | ||
隐雾山 | 第八十五回 | 折岳连环洞南山大王 | |
天竺国凤仙郡 | 第八十七回 | ||
天竺国玉华县 | 第八十八回 | 竹节山九曲盘桓洞九灵元圣 | |
天竺国金平府 | 第九十一回 | 青龙山玄英洞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俗称犀牛精) | |
天竺国百脚山布金禅寺 | 第九十三回 | ||
天竺国都 | 蟾宫玉兔 | ||
天竺国铜台府地灵县 | 第九十六回 | ||
天竺国灵山雷音寺 | 第九十八回 |
|
|
|
《西游记》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为第一部分,讲述了孙悟空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主要事件是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江流儿的故事,讲唐僧的出身,家世,魏征梦斩泾河龙、唐王入冥,为取经做伏笔。第三部分从第十三回到全书的末尾,写八十一难,取经成佛。第三部分为全书的重点,八十一难的描写,包括四十一个小故事,前后联系、互相串联。[18]:38-40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神话文学、浪漫文学的代表作。故事想像奇持,幻想丰富,情节神奇莫测,紧张曲折,布局严谨,文境恣肆,创造出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成功塑造许多生动的神话人物形象。
《西游记》创作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虚幻神话世界,有真有假,亦假亦真,有佛教的天堂地狱、道教的天宫神仙、民间的土地神、庙王,还有一群各色妖怪。人物塑造上,把人、神和动物原型的特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有浪漫主义的幻想,也有细节的合理和真实。浪漫主义的一个特点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如:老鼠精住在无底洞;蝎子精有个蜇人的尾巴;白象王用鼻子卷人;狮子王一口吞入十万天兵;蜘蛛精的肚脐眼冒出蜘蛛丝,都符合动物的原型,也富有神奇的想象。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是夸张的描写方法。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金箍棒可长可短,可大可小;芭蕉扇,可以把人扇出八万四千里,同时又可以含在嘴里;流沙河,飘不起鹅毛;火焰山可以融化任何物品;人参果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18]:40-42
《西游记》善于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并揭露可笑可鄙的现象,诙谐幽默惹笑。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都赋予人情世故的精神实质,和现实生活现实思想的基础,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以及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圆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鲜明爱憎。
诙谐、讽刺的语言是《西游记》的一个重要特点。从玉皇大帝、老君、如来佛祖、阿傩、迦叶、各国的国王都是作者笔下的讽刺对象,如猪八戒挖苦朱紫国王说:“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就不要江山?”;孙悟空在花果山时说“大王我是老孙,我们都姓孙,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家孙、一国孙、一窝孙!”[18]:42-48
《西游记》用经过提炼加工的活口语写成,活泼生动,语言有散文、有韵语,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善于运用对话形式,往往在对话中渗透人物的个性特征。书中夹杂不少诗词歌赋,而散文、韵文又穿插配合得非常自然。
《西游记》中的语言是口语化、通俗化、散文化和韵文化。如猪八戒骂孙悟空“破猴子!弼马温!”、“毛脸雷公嘴”;孙悟空叫土地神和老君、玉帝等是“老儿”。同时书中有许多方言,如:“拐呀拐的”、“蹦呀蹦的”、“溜呀溜的”。书中的谚语、俗语也是一大亮点,如“树大风高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强龙不压地头蛇”、“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汤里去”。韵文化的句子主要表现为一些诗词歌赋的咏叹。如第十三回“双叉岭伯钦留僧”的诗句“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鹿。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的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18]:48-58。
《西游记》中的许多形象,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西游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将道教的天上、地狱和海洋的神仙体系与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并在同时执行“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游记》提出“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胆言论。同时这本书中神仙体系的描绘正是作者当时生活的明朝政治社会的缩影。西游记被认为是隐喻很深的佛学书籍。
《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定为“四大奇书”。法国当代文学权威艾登堡称:“没读过《西游记》正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
中国现存的古本有:
《西游记》还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译名也有多种:《圣僧的天国之行》,《一个佛教徒的天国历程》,《猴》,《猴王》,《猴与诸神魔历险记》。在其他国家,最早关于唐僧取经故事是明代前期的朝鲜文译本,不过那是取经故事,与《西游记》不完全是一回事。《西游记》最早的正式译本是18世纪中叶的日文译本。英译版则于1983年由余国藩(Anthony C. Yu)翻译完成,译名为《Journey to the West》。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游记》同其他小说一样,有众多的续书,最为著名的有以下三部,合称《西游记》三大续书。
到了近现代,与新兴的电影电视相结合,《西游记》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改编和续书。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
标签:media 对象 net res 天宫 英国 开始 渗透 ref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ellowzl/p/618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