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国 4.0 闹钟 rod append fill 礼物 不规则 自身
昨夜去春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灯火迷离,夜色阑珊。路过伊藤洋华堂,看见华丽夺目的圣诞树上挂满了新年的小礼物。树底燃烧殆尽的小蜡烛,就像今年剩下的时光,已然不多了。
今早,看到院落里坠落的银杏叶,我慢慢地俯下身去,挨个拾起来,就像捡起这过往一年的回忆。
终究一年过去了。
离开与开始
三月,柳絮飘飞,细雨霏霏,薄雾朦胧,湖水漫过堤岸。带着些许留念,我离开了CH。
小伙伴问我:国企不好么?为什么要走呢?
是的,国企是挺好的:每天事情不多,代码写得少;早晨打过卡然后再下楼去吃早饭,回公司的路上顺便在路边买一份《体坛周报》。回到工位,先完成每天的日常:刷微博,逛淘宝,看朋友圈,如果觉得意犹未尽还可以去天涯看看帖子…..完成这些之后,基本上是上午十点半了,嗯哼,该干正事了:打开编译工具,查看同事的邮件,确定会议的安排。其实,这些正事,我很少干完过,基本上就停留在第一件了,因为时间不够啊,毕竟还要在QQ群里和同事吹水:聊房子,侃大山,传八卦。这一聊,很难刹得住,没事,不要紧,这些可以在午饭的时候继续聊,可劲地吹。吃过便餐,回到公司,打开折叠床,定好两点的闹钟,开始午睡。醒了之后,洗把脸,正式进入一天的工作:写代码,改BUG,画UI,测试功能,参加会议。下午五点,慢慢地停下手里的活儿和同事商量晚上去哪里吃饭,确定下来明早晨谁帮谁打卡。完成这些之后,距离下班的时候已经不远了:关电脑,倒掉茶杯里的残渣,收拾好东西,走到考勤机前打开走人。
生活就是每天如此的重复:每天写的代码并不多,更多的是参加无止境的会议,和不懂技术的领导斗智斗勇,还要和那些趋炎附势、勾心斗角的同事处理各种人情世故。这样的日子,看不到头,也看不到未来。所以,我选择了离开,选择了一次开始。
在CH这段日子非常感谢我的头儿,皓哥。他技术上没得说的,非常优秀,从传感器到汇编到后台服务器再到移动端都有颇深的研究和不浅的实践。更难为可贵的是,他没有国企的官僚气息。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开会皓哥拿出一沓钱说:这是领导发的奖金,我们平分了。奖金?还是平分?虽然我了解皓哥的为人,但是当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吃惊——这可是在国企呀,你把这个钱揣在自己口袋是没有人知道的呀,或者说给自己多留一些是没有知晓更没有人说你的呀。除了皓哥,我很谢谢我的搭档,康师傅。他把工作和工资看得没有那么重要,他觉得应该多花时间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而且最好能让自己的喜好给自身带来经济收入。所以,和康师傅在一起,我们很少谈技术,多是他在教导我:了解经济的宏观走势,多看财经,多看股市,放开眼界。虽然,听了康师傅的这么多教诲我依然没有说服自己去开户炒股但是他在提醒我:别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有时候该看看别的地里种的庄稼。
走的那天,一起聚餐。经理说:小弟,你以后会想回来的。我没说话,笑了笑,闷头干了杯里的酒。但是,我心里清楚:不会的。喝酒回来之后躺在床上想:我在CH收获了什么?是技术么?当然不是。我觉得应该是认知,对于社会的认知。站在某个角度看国企,其实它就是我们国家的缩影和社会的写照。这也让我猛然想起白岩松那句让我感慨万千,心有戚戚的话:有人说河南人这样那样,其实,河南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写作与读书
几年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经常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从网上找资料,从博客园到CSDN,从stackoverflow到EOE论坛,从院内到墙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搜了一大筐之后沮丧的发现这些文章大同小异:只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少研究为什么;人云亦云,文章里的内容根本没有去验证和深究就发出来了;或者避重就轻展示简单的Demo直接把难点给绕过去了;文章零零散散不成体系……每次看完这些文章觉得还是晕头转向,稀里糊涂,原本就不多的学习动力和勇气也消失殆尽了;这可能就是《从入门到放弃》的剧本吧。可是我的内心在挣扎:欲求不满,欲罢不能——想搞懂却又觉得难,想放弃又觉得舍不得;看了那么多文章依旧不能解答原来的疑惑;就像听过了许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在被这些不靠谱的网络资料坑了几次之后我觉得总是这样不行啊:不能每次都去网上搜吧,不能每次都靠别人来解决问题吧,不能自己总是厚着脸伸手吧。所以,我决定写博客!不但写,我还坚持原创,我坚持博文的内容来自于实际的工作和学习,我坚持文章的内容经过自己的验证与核实。我鼓励自己从原理上分析事物从而掌握其本质,用简明的代码剖析晦涩的技术文档以达深刻认识之目的。
今年在换工作之后变得忙碌起来,博客写得不是很多,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态度和风格,请参阅:
我觉得写博客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方式,它不但能积累技术也可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梳理和挖掘。在开发时,我们在刚面对一个复杂的功能时有些不知所措;但在几经周折完成后再回过头来看时发现:这个功能涉及到的技术实际上不是特别难,只不过它将各方面的技术进行了合理的组合和综合的运用。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再高的楼也是从地下室慢慢地一层层地往上修的。当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建一幢大厦的时候,就应该在太阳底下多捡几块砖,多箍几捆钢筋,暗暗地积蓄。假以时日,这些材料终将成为大厦的基石。你的坚持和努力不会白费,它们会让你变得更好。
除了工作和写博客,留给自己看书的时间已经不那么充裕了。今年看书,我没有那么任性了,那些不痛不痒的文学书籍我已经基本砍光了。就像康师傅说的那样:这类书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确实如此,这也难怪很多文人墨士还在探寻”文学的现实意义”的答案。今年看的书少得有些可怜了,推荐给大家:
除了这些书,我还认真地看了一场长达几小时的单口相声秀《Smartisan M1/M1L 产品发布会》。之所以端着碗一边扒饭一边深情地看着直播,是因为心里担心这样的节目以后再也看不到了。祝福老罗和锤子。
故乡与亲情
在北方念书时,常梦见回家却被琐碎的事物缠绕,难以摆脱;再挣扎,就醒了。
门前郁郁葱葱的栀子花,高高低低的万年青,茂盛脆绿的橘子树。清晨,盖着土瓦的屋顶冒出的薄烟萦绕苏醒的村庄,大人挑水,做饭,喂猪,准备一天的农事……孩子大多还在熟睡。柔和的阳光穿过树桠,温暖的线条,班驳的投影,叶子上的露珠晶莹明亮。潮湿曲折的小路,软柔而朴实;平静狭长的小河,清澈而灵秀。河沟边有个土坡,坡上有一片小树林,树种繁多,大小不一;树下开满色彩绚丽的小花朵。村里的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树干下刨开堆积的落叶找食物。
这是记忆中的村庄,点亮了我的生命,承载了我的童年。
几年前有一期《新周刊》,主题是故乡。至今记得那期里面的两句话:给我生活,地方随便;我们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地方,那是故乡。寻找生活,找寻一个安放内心的地方;不论是否找到,有一天,我们都想回到故乡。然而,故乡的凋敝和萎缩挡在了回家的路上。
离开故乡十几年后,我才在今年的初秋再次回去。
我在回乡路上不停的张望。陌生的故乡和儿时模糊的记忆重叠在一起。村口种起了庄稼,石头路不复存在。村里许多房屋紧闭着大门,屋顶黑漆漆的瓦片凌乱而老旧,墙壁在长年雨水的侵蚀下剥落,屋檐下长满了杂草,门窗布满灰尘,门前茂盛的杂草和树苗湮没了门槛,屋后的果树上绕着藤蔓,树干皲裂,枝桠枯萎。
村前小河上游的采石场截断了河床,失去灵动的小河蜕变成几个不规则的水潭,静默无声。枯黄的水草下游着几只狗鱼,河堤的水牛散漫自在,吃草,晒太阳。河边竹林葱绿,一片连着一片,一阵清风吹过听见竹叶的声音,细腻而亲密;随风飘落的竹叶覆盖了河滩边破旧的渔船也遮蔽了心里的故乡。
我回到这里却又像一个路人。
傍晚,在从老家回成都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品《你好,李焕英》,看到末尾,音乐响起,眼泪顺着我的鼻梁滴到手背上,落进心底。
爱情与恋人
今年一起去了三亚和洱海,一个在海之南,一个在云之南。
松软的沙滩,澎湃的海水,俏皮的贝壳,静谧的浅弯,串联成最美的回忆。午后的阳光,明亮洁净,光线柔和,就像我身边淡淡的温暖。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在光线下,悄然蒸发,慢慢升腾,弥漫四周。我们在洱海边泡茶——栀子,百合,菊花。舒张开来的百合花悬浮在杯子中央,菊花漂散在上端,栀子沉落水底。透过杯底折射的光,我看见你的微笑。
In Love We Trust
《圣经.启示录》中写道: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我想是的,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已经到来。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二零一六。
标签:中国 4.0 闹钟 rod append fill 礼物 不规则 自身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lfdfhl/article/details/53678573